“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2016-07-26彭世璞原帼力
彭世璞 原帼力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彭世璞原帼力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本文首先从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入手,然后分析了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优势、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内引外联的机制,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拓宽高校资金来源;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加强新疆高校的对外宣传水平,提高知名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优劣势;对策
人力资源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国际教育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发展国家间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培养有利于本国和生源国的国际人才,而且促进本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进而推动双方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发展,不但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可以拉动当地消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发展高等教育合作是实现“五通”的重要途径和优先领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新疆教育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跃居前列、在中亚地区居于领先地位,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教育中心,这也为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发展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
哈萨克斯坦与新疆接壤,宗教信仰、民俗民风、语言交流等相近相似,经济优势互补,因此,双方开展高等教育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通过互相学习和引进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优势教育资源得以互补,这对于推动新疆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影响,还能带来产业关联效应,带动留学中介、广告、房产租赁、餐饮等与教育服务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就业。
一、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发展迅速,主要是与哈萨克斯坦毗邻的新疆是重要参与方,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丰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原帼力(1971-),女,山西晋中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一)高等教育合作平台建设方面
(1)2008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成立了旨在推动高校教育合作的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平台,其中哈萨克斯坦有14所院校入选,新疆有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入选,目的在于利用上合组织成员国高等教育机构创新型科研资源和教育资源,推动各项目院校在人员进修、人才培养和科研等层面上开展合作。
(2)2011年12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成立了“中国中亚国家大学生交流基地”,该交流基地设在新疆大学,是上海合作组织教育合作领域在我国设立的重要协调实施机构之一,将为我国高校与中亚国家高校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3)2011年7月,中俄哈蒙四国六方成立了旨在阿尔泰国际区域范围内建立高校合作长效机制和稳固平台的“阿尔泰区域高校校长联合会”。利用这个平台,高校校长们可以建立联系、开展紧密沟通,有利于彼此双方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4)2014年6月,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和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民族大学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高等教育展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这为哈学生赴华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有利于两国高校增进彼此了解、扩大交流与合作。
(二)来疆留学生方面
从数量上看,哈萨克斯坦来疆留学生逐年增加,而且增长迅速。如图1
图1 2011——2015年哈萨克斯坦来华和来疆留学生数量(人)
2011年哈萨克斯坦来新疆留学生为1 384人,至2015年上升为2 035人,4年间人数增长了近一倍。但来疆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比例仍然较小,以最新数据2015年为例,比例仅为15.42%,其自身独特的地缘文化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从来疆留学生结构来看。首先,从学习期限来看,长期生多于短期生,2011—2015年长期生占哈萨克斯坦来疆留学生总数之比分别为:71.38%、52.90%、62.02%、66.58%、75.58%。其次,从学生类别来看,具体表现在:(1)留学生以非学历生为主,但学历生人数占比逐年提升。如图2,从2011年到2015年,来疆留学学历生人数占比总人数从22.54%提升至35.43%,增幅接近13个百分点,且逐年稳步提升。(2)留学学历生中以专科生为主,硕、博学历占比小,留学层次有待提高。以最新数据2015年为例,专科生、本科生、硕研、博研占学历生总数之比分别为0.69%、62.69%、31.62%、5%,本科生人数独占学历生中的半壁江山。见图2
图2:2011--2015年哈萨克斯坦来疆留学学历生和非学历生比例(%)
(三)孔子学院建设方面
孔子学院为双方共建旨在汉语国际推广,推动高校交流合作。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建成的孔子学院有四所:(1)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它于2006年12月5日正式揭牌,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合作共建,是双方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2)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它的前身是2002年11月成立的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和兰州大学合作建立的汉语中心,2009年2月23日更名为孔子学院。(3)阿克托别国立师范学院孔子学院。它于2011年6月24日成立,由新疆财经大学和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国立师范学院合作开办。(4)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它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由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合办。
(四)双方合作办学方面
首先,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来看,由于历史、经济和政策等原因,与中国新疆相比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水平无明显优势,新疆高校与哈萨克斯坦基本上没有开展此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来看,就国内而言,2016年4月湖北工业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阿拜国立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2016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女子师范大学达成联合办学共识。就疆内而言,除了双方共建的孔子学院外,双方合作办学也逐渐提上日程,2012年4月石河子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阿布赍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就合作办学交换了意见,达成了许多共识。2013年12月新疆农业大学与哈萨克斯坦赛弗林哈萨克农业技术大学签署了教育和和科学研究领域合作协议,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互补性较强,二者合作优势明显、潜力巨大,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与推进,双方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必将迎来重大机遇。
二、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优势
(一)地缘相近,文化相通
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亚欧大陆上重要的通道枢纽。此外,新疆西、南、北三面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8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是我国邻国最多、边境线最为漫长的地区。哈萨克斯坦东部与新疆毗邻,边境线长达1 738千米。相同的地理位置使得两地在气候条件方面接近,类似或一致的气候、生态环境再加上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多民族跨界而居,这使得新疆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等数个民族与哈萨克斯坦多个民族存在相近的血缘关系(见表1),宗教信仰,民俗民风、语言交流、艺术文化以及民族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等方面相近相似,使得各民族间的通融性,认同感强,保持和发展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表1 中哈主要民族情况表
(二)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双方合作创造了条件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在中央、兄弟省市以及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疆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
首先,普通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数量由2005年的31所增长至2014年的39所,在校生由188 752人升至307 664人,教师数由12 733人升至19 081人,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量由90.44人升至126.35人(见表2)。
其次,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国家深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多所高校得到内地高校的全面对口支援。自治区政府制定了“把握节奏,控制规模,突出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针。从2005年起实施高校生均拨款新机制,高校事业费拨款累计净增10亿元。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共安排近20亿元资金用于化解高校贷款债务,解决了高校发展的后顾之忧。另外,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教学名师、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了“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计划”、“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计划,大幅度提升高校紧缺人才培养能力和推进自治区高校相关优势学科的建设。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领军型人才,例如,新疆维医药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哈木拉提·吾甫尔教授,近10年来,他致力于维吾尔医学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并多次荣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在国内外医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是目前国内公认的中、维吾尔、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也是我区唯一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学者,开创了维医药现代研究的新领域。截至2012年,全区普通高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已占专任教师的33.55%。“天山学者高层次人才特聘计划”的正式实施,将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一批学科和专业优势相对明显、对中亚国家相对知名的高校。
(三)新疆经济快速发展为双方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363.5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264.10亿元。同时,在这两年世界经济不太景气、中国总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新疆经济依然多项先行指标走高显示经济持续增长内生力量增强,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呈现出新变化,内生动力不断强化,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投资拉动作用加大,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此外,相比发达国家,新疆各层次办学机构的学费合理,在新疆学习生活费用低廉,这些对于哈萨克斯坦国家生源来说,必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时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中明确将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按“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表述,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新疆经济发展必将引来一个巨大飞跃。此外,中央和自治区政府也会在教育对外开放方面制定更加优惠政策,因此新疆在吸引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方面面临着巨大机遇。
三、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劣势及不足
(一)教育质量和层次有待提高
新疆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质量和层次相对不高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来自教育评价体系的欠缺,教育评价过多重视数量而相对轻视质量;其次,高校师生比悬殊严重,造成教师讲课负担过重,尤其是一些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师数量欠缺严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大班甚至超大班上课现象,这造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根本不可能因材施教。再次,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各高校在对学生考察中重视理论考察,创新能力的培养欠缺。另外,新疆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之前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影响教学质量。
表2 2005—2014年新疆高校情况表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新疆位于中国西部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活条件相对恶劣,教师待遇相对低,导致高校优秀师资流失严重,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数量不足,尽管近年来高校教师数量不断增长,由2005年的12 733人增长为2013年的18327人,但相比学生数量增幅其增长相对较慢,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由2005年的14.82人变为2013年的15.19人。二是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以2013年为例,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为9 065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有5 88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9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 59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64%。
(三)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投入的多少。高校教育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资、事业收入等。
首先,对于政府财政投入来说,虽然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但具体到新疆实际,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偏低,限制了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能力,导致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偏低。以2013年为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548 254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533 782万元,水平过低。其次,社会资金、事业投入方面,投入水平偏低,以2013年为例,社会捐资投入为1 714万元,事业收入投入为141 604万元,分别仅占新疆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0.22%和9.4%。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尽管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社会资金来源更加广泛化,新疆教育经费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育投入仍然不足。
(四)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不仅新疆这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过于追求学科专业数量,学科专业划分过细,学科设置单一,这导致各学科领域和专业之间联系过少,致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普遍过窄。尽管高校加强了课程改革,很多高校尝试主辅修制度,关注课程的总体效能,在课程安排的价值取向上改变了原有的硬性选择,让知识、学生兴趣、实践经验等有机结合,但学生的学习总体上还处于被动状态。这严重制约了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建立内引外联的机制,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
积极探索和引进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内引外联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等机遇,全面加强与内地对口支援高校的联系,引入先进管理经验、教学方法、优秀师资等。另一方面,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知名高校的联系,积极引入知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新疆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通过引入知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新疆高校办学水平。新疆高校加强在重点学科和紧缺热门专业上开展和外国高校合作办学;选派高校教师出国留学和培训,提升教师外语水平和学术创新能力;学习国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
2005—2013年新疆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表
(二)加大教育投入,拓宽高校资金来源
首先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环境;其次加大对教师资金投入,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完善教师保障体系,不仅使新疆高校优秀教师留得住,更要增加对疆外优秀教师的吸引;再次加大对大学生尤其是留学生的资金投入,提高其奖助金水平,尽最大努力解决其后顾之忧。另外,目前新疆高校办学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金、事业收入等其他投入来源极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投入的增加,因此应通过各种渠道拓宽资金来源,比如给予积极捐款的企业名誉表彰奖励、适度税收减免等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对高校捐助。
(三)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大学发展建设的本源,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优秀师资的培养,完善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通过设立优秀教师科研基金,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引进和培育能站在学科前沿的、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学术带头人,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和职称评审体系,建立国际国内知名高校交流专项基金,送优秀教师去国外和国内著名大学去学习交流等举措培养和选拔高校优秀师资。其次,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可采取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生活学习条件,招聘兼职教授、接受访问学者等,设立海外人才智力引进专项经费,实施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对引进人才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评定方面给予照顾等等。最后建立和完善激励和竞争机制,改革高校住房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实行岗位津贴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标准,实行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编制管理,改革用人制度。
(四)加强新疆高校的对外宣传水平,提高知名度
目前哈萨克斯坦对欧美高校的认可、了解度较高,也是其留学首选方向。新疆高校过去由于各方面原因,质量确实欠缺,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改革也在逐步实施,新疆高校实力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哈萨克斯坦对目前新疆高校现状了解较少,其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过去水平。因此,新疆高校要提高竞争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塑造良好的形象,就必须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首先要加强对外宣传队伍建设,整合高校资源,建立一支专业技术高、沟通能力强、宣传效果好的高素质对外宣传队伍。其次在利用好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同时,注重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比如网络、微博、微信等等,提高新疆高校的知名度,使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外国民众及学生逐步提高对其认知度。
(五)面向哈国需求,设置优势特色学科,实现各学科的协调发展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高校要想在与国内外高校吸引留学生方面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实力。首先,新疆高校应在充分调研和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面向哈国需求,设置紧缺的优势特色学科。比如,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乃至与整个中亚地区的边境贸易比较火爆,可在国际贸易学科方向下设置具体的和边境贸易相关的专业。并在经费、师资等方面向特色学科倾斜,使特色学科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知名度。另外,加强高校课程改革,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在全校范围内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宽各学科和专业学习的范围和知识面,实现各学科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伟.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边境贸易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20-30.
[2]赵刚.新疆与中亚继续教育合作发展战略[J].教育学术月刊,2010,(7):78-81.
[3]蔡文伯,孙毅婷.新疆中亚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35-39.
[4]海力古丽·尼牙孜,阿丽娅·阿尔肯,新疆与中亚地区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现状及前景[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6):88-92
[5]申建良.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新疆农大学,2014,(27)-42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671-6469(2016)03-0014-06
收稿日期:2016-03-2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比较研究”(11XZW038)。
作者简介:彭世璞(1988-),男,山东菏泽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