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Interlib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备份恢复
2016-07-25邱俊强
邱俊强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浅探Interlib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备份恢复
邱俊强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文中概述了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的特性,结合该系统在图书馆应用中服务器配置的实际情况,从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出发,对Interlib系统的数据备份及恢复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据备份;数据恢复;Interlib;Oracle
1 引言
在网络环境下,为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购置的各类文献资源在逐年增加,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也在不断的增强和变化。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旧版的图书管理系统局限性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经过多次调研后,综合系统平台、功能扩展、发展前景、用户反馈以及售价、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引进了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新一代的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以下简称Interlib系统)。Interlib系统基于Oracle数据库构建,采用B/S模式,所有数据都存储于服务器端,为此,在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前提下,如何有效地防范系统突发故障,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可用,已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2 Interlib系统运行情况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于2015年引进Interlib图书馆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架设在两台服务器上,其中一台安装了Oracle数据库系统,另一台则负责Web应用,包括业务处理模块及联机公共查询目录(Opac)模块,现该系统各项功能模块运行状况良好。
3 Interlib系统介绍
3.1 Interlib系统概述
Interlib系统是新一代的文献信息管理系统,使用Java技术,遵照J2EE标准,三层体系结构,利用Internet实现传统业务管理与海量数字资源管理的结合。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安全性,具备强大的技术升级能力;整体支持跨平台,可以在各种主流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还支持主流的Web服务器,容易整合各种资源,使用方便,采用浏览器就可以访问、管理整个系统平台。
3.2 数据库及其故障因素
Interlib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Oracle数据库,其在数据安全性与数据完整性控制方面性能优越,具有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强等特点。当然,Oracle数据库出现故障的因素也不少,如语句故障、进程故障、用户错误、实例故障、介质故障[1]等,所有这些故障将会导致数据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因此,对于故障出现的因素也应了解,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备份恢复方案。
3.3 数据库备份恢复方式
数据对于数据库软件来说是血液之本,一旦丢失,那数据库管理软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2]。Interlib系统的所有业务数据都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因此,Interlib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实际上也就是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Oracle数据库具有完善的备份与恢复功能。除了硬件级的备份恢复(如RADI1、双机热备等)之外,还包括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恢复。备份实际上是为数据准备一个副本,以备在发生数据丢失和应用错误时,可以利用它还原数据,从而降低损失,规避风险[3]。针对不同的备份,恢复的方式和方案也略有不同。
Oracle的备份与恢复有三种标准的模式,大致分为两大类,备份恢复(物理上的)以及导入导出(逻辑上的),而备份恢复又可以根据数据库的工作模式分为非归档模式(Nonarchivelog-style)和归档模式(Archivelog-style)。通常,我们把非归档模式称为冷备份,而相应的把归档模式称为热备份。
Oracle的这三种备份恢复方式各有优缺点,如表1所示。
表1 Oracle三种备份恢复方式比较
以上三种备份方式,使用频率最高的首推逻辑导入导出方式备份。鉴于冷备份只能在关机时使用,热备份过程较为复杂和脆弱。因此,本文将探讨采用逻辑备份的方式。
4 Interlib系统备份及恢复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图1三种方案中方案1最简单,只有一台服务器,设计成本也最低,但安全性、稳定性稍差,因为所有的程序都集中在一台服务器上面运行。方案2有两台服务器组成,安全性、稳定性较好,Interlib系统运行的程序可以由两台服务器分担。而方案3最复杂,由3台服务器组成,其中1号机和2号机组成了双机热备。正常情况下是1号机运行,2号机备份,当1号机出现故障无法运行时,2号机启动运行暂时代替1号机提供服务。其安全性、稳定性也最好,但设计成本高、复杂性较大。这三种方案的备份与恢复操作类似,在保证数据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实用性的原则指导下[1],方案2架构设计最佳,下面以方案2为例进行分析。
(1)1号机和2号机可由小型机、虚拟机组成。小型机性能稳定、价格贵,虚拟机实现简单、配置快,资源可得到有效充分利用。
(2)在1号机中安装运行Oracle数据库(同时安装Interlib、Opac服务,但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2号机出现故障无法运行时启用)。
图1 三种方案架构设计
(3)在2号机中安装运行Interlib、Opac服务(同时安装Oracle数据库,平时也处于关闭状态,当1号机出现故障无法运行时启用)。
4.2 备份方案实现
图2为数据备份的基本架构设计。在现代集群化管理的环境下,图书馆数据的安全很重要。这里以Oracle的逻辑备份为主,1号机和2号机自动备份,3号机手动备份,结合光盘、移动硬盘、磁带等介质进行Interlib系统的备份。
图2 数据备份的基本构架设计
4.2.1 所需设备
结合图2中的数据备份基本架构分析,首先,除正在使用的数据库服务器(1号机)外,还需要一台Web应用服务器(2号机),实现双机自动备份。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即使系统管理员请假没有上班或者忘记了备份时也能保证有两份备份分别存储于两台服务器;同时,在2号机上也安装了完整的Oracle数据库,其版本及安装环境与1号机一致,便于在1号机系统崩溃的情况下迅速恢复工作使用。其次,再增加一台普通PC机(需要安装Oracle数据库客户端软件,配置能够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的TNS),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手动备份时使用。最后,就是使用其它存储介质进行不定期数据备份,比如每学期或每年对备份数据进行光盘刻录备份等。总之,使用备份机,可以大幅度增加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其中任何一台机器崩溃造成的数据丢失的问题。
4.2.2 备份设置
自动备份利用操作系统上的任务计划,定时执行逻辑备份。手动备份则由系统管理员在上班时间段内完成。具体如下:
(1)1号机和2号机利用操作系统上的计划任务每天交替备份。比如1号机是中午12∶30和晚上22∶00备份,那么2号机可在中午13∶00和晚上23∶00备份。备份数据保留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即可,然后清理。
(2)3号机由系统管理员操作进行手动备份,顺便也可以检查下当天的备份数据是否有问题。系统管理员既可以通过FPT传输1号机上已经备份好的数据,也可以通过工具EXP把数据从远程数据库服务器上导出到本地存储。这样即使1号机和2号机同时损坏,数据丢失,3号机还是可以恢复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3)最后,利用光盘、移动硬盘、磁带等存储介质进行不定期的数据备份,由系统管理员手动操作备份存档,每学期保存一次即可。
4.3 逻辑备份恢复技术实现
逻辑备份恢复可用Oracle自身的导出/导入(Export/Import)命令进行。利用Export可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利用Import则可将提取出来的数据送回到Oracle数据库中去。Oracle支持三种方式类型的输出:
(1)表方式(T方式),将指定表的数据导出。
(2)用户方式(U方式),将指定用户的所有对象及数据导出。
(3)全库方式(Full方式),将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导出。
数据导出(Export)的过程是数据导入(Import)的逆过程。将数据库数据导出到数据文件和将数据文件导入数据库示例如下:
(1)将数据库interlib中的表table1、table2导出
exp user/password@interlib file=c:***.dmp table=(table1,table2)(2)将数据库中user用户与sys用户的表导出expuser/password@interlibfile=c:***.dmp owner=(user,sys)
(3)将数据库完全导出,用户名user密码password
expuser/password@interlibfile=c:***.dmp full=y
(4)将数据导入数据库interlib
impuser/password@interlibfile=c:***.dmp full=y ignore=y
把以上命令行保存为.bat格式或者.sh格式的文件,即可在windows系列或linux系列操作系统上执行逻辑备份恢复任务。
4.4 恢复操作
当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出现突发故障而无法运行,需要重装操作系统时,此时可用备份数据恢复,恢复操作可采用逻辑恢复命令进行。结合图1中的方案2系统总体架构分析:
(1)若1号机软件故障,仅操作系统或Oracle数据库等软件有问题,那么只需在1号机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Oracle数据库即可,然后利用备份数据恢复数据。若1号机硬件故障,一时无法修复,此时可启用2号机的Oracle服务,然后用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库,Interlib和Opac系统修改相应的配置即可。
(2)若2号机故障,一时无法修复,此时只需启用1号机的Interlib和Opac服务,用户使用1号机的Interlib和Opac服务即可。
(3)以上(1)和(2)的数据恢复可以使系统恢复到机器出现故障之前的最近的一个备份状态,这样可能会丢失几个小时的数据。如果这些丢失的数据很重要,可以找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找回丢失的数据。或者干脆采用方案3的系统架构,采用双机热备,理论上可以回溯到上一秒的操作数据。
5 结语
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几乎都要用到Interlib系统,而Interlib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因为黑客、病毒的入侵或硬件的损坏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因此,需要系统管理员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数据的备份恢复工作。本文从数据的安全角度出发,探讨数据库的备份恢复方法,为Interlib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有效降低各种意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冷建华.论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J].信息通信,2015,(12):142-143.
[2]徐小亚,谢延华.基于Oracle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3):62-64.
[3]任淑美,李宁湘.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探索[J].软件导刊,2014,(8):119-121.
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96-(2016)-02-0061-04
收稿日期:2016-03-11
作者简介:邱俊强(1984-),男,助理馆员,硕士
Probing into the Backup and Recovery of Interlib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Data
QIU Jun-qiang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650,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overvie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lib cluster management of the library system,this paper studies the 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scheme of Interlib system in terms of the data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ibrary application server.
Key words:data backup;data recovery;interlib;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