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研究
2016-07-24王定宣熊卫权
马 梁,王定宣,熊卫权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大学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研究
马梁,王定宣,熊卫权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南医科大学体育课程近几年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开展情况调查,并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四川省部分高校在实施大学体育“三自主”教学中的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推进与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优化方案
1 “三自主”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
根据2002年8月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学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意味着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即“三自主”教学模式。
从2010年由多部委共同组织的第6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看:“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但与前一个五年相比(2000—2005年),下降幅度明显减小。”可见,在我国高校积极推进大学体育“三自主”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有待改进。
1.1体育课程设置问题
从课程设置来看,各高校做法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年级开设以体适能为基础的体育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有的是一年级就开始进行选课;有的是第一学期开设体适能课,从第二学期才开始选课;有的学校1年选1次;有的学校1学期选1次;有的学校一选定终身;有的说是选课,实际上就是开设的专项课等。可以看出,各高校均是根据学校现有条件进行设置,对大学体育实施“三自主”还存在一定认识不统一和偏差。
1.2体育场馆设施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的不断扩招,高校教学资源均出现紧缺状况,受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影响,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中西部地区高校尤为明显。由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缺乏,并且受到场地、设施、器材等教学条件的限制,在进行“三自主”项目设置上受到较大的制约。原有体育课程中已经开设的部分项目不能继续广泛开展,而一些从未开设的项目也因为教学条件的原因无法正常开展教学;部分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项目比较陈旧,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新颖、时尚体验性和冒险性强的新型体育项目却无法开展;同时,由于体育教学场馆资源的紧张,造成学生上课人数的过于集中,甚至出现 “一场多用”“一场同用”的状况,造成体育课堂教学场地人数堆积较多、体育器材紧张出现轮换使用现象。
1.3师资队伍问题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引导高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群体,是带动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关键。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中,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较少。因此,在落实大学体育“三自主”中,学生任意选择任课教师,可能会导致个别教师出现无课可上的情况。
现有高校人事制度现状下,如何满足教师“有饭吃”的状况?张哲敏、孙麒麟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分析》文中调查的67所高校中,尽管有29所实施了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也基本上执行着体育教师教学课时量相对均衡的原则,在课的安排上采取着学生选择和单位调剂的“双轨”排课模式。
1.4评价考核体系问题
高校体育课程考核制度虽然经过长期优化改革,但是仍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不同项目间由于考核内容不同,难易程度存在差别,且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起点不同,造成同项目间学生成绩差异;技术难度大、体能要求高的项目学生成绩较低,则出现不同项目间学生成绩差异较大,影响学生评选评优的结果。这也是造成学生在选择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1.5学生对体育课认识要有待加强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选课时动机主要考虑容易考核、成绩高、运动量小、不晒太阳等因素,其次再考虑兴趣、同伴、教师教学特点、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选择在室内开展、娱乐性强、时髦的、新兴的运动项目较多。例如,瑜伽、体育舞蹈、健美操、网球、跆拳道、乒乓球等。同时,在学期开学前2周甚至以后都会出现学生随意要求调换项目或擅自改项的情况,造
投稿日期:2016-03-11
1.6课程时间安排问题
由于各高校课程安排还是需要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这给大学体育课程“三自主”选课安排上造成了一定难度。体育课程是一个以较大强度的身体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课程时间的安排必须考虑因素较多,如果安排在早晨和下午第1节课,势必会影响体育课后面课程学生上课的精力与体力,同时也会收到后面课程教师的意见;如果安排在下午最后2节课,会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冲突,甚至还会出现与到高校锻炼的社会人员产生冲突的情况;如果安排在晚上,则教学场地必须要有良好的照明系统作为保障,教学成本必然增加,同时也会影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若安排在周末则会牺牲教师休息时间。因此,落实大学体育“三自主”课程时间安排具有较大局限性,大部分高校均采取固定的上课时间。
1.7选课方式不一且具有局限性
从选课的方式看,有分年级选课,有按单元选课,还有分层次上课,即按学生测试水平分成不同的班级,可分为基础班、提高班等。有的采用弹性选课,即允许学生在3 年内完成4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
2 大学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优化方案
2.1加强对课程项目宣传指导
体育教学部门应提前通过网络向学生公布选课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尽可能多的了解自己需要的选课信息。笔者认为,在选课公告里面应该包含以下内容:所有项目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师情况、考核方法和标准。同时,还应加强辅导员的辅导和联系,共同做好学生咨询服务工作。
2.2优化选课程序
加强网络选课系统建设,优化网络技术,开发制作手机APP软件,为学生选课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加强网络选课系统建设,优化网络技术,开发制作手机APP软件,为学生选课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实施初选—预选—正选—补退选4个环节,同时注意选课信息的公开透明,确保学生选课的自主权。
2.3加强体育俱乐部指导与管理
第一,要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俱乐部相结合,不仅能实现学生活动时间的延伸,也可进一步满足学生课外体育兴趣活动的需要。第二,加强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相结合,不仅实现一般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也可满足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需要。第三,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相结合,不仅实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而且,也可通过学生体育社团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锻炼,提高其体育组织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以上三结合模式,形成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三自主”课程模式效果最大化。
2.4加强体育项目的开发
大学体育“三自主”课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休闲性、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学校应有控制地开设和安排休闲娱乐性的运动项目。为使体育课程资源的科学有效的开发,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因地制宜,让更多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走进体育课堂,让更多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担当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在课程开设的内容与项目上要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与要求,不断更新和改革,积极争取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自由空间。
2.5加大对体育场馆、器材的投资力度
学校应重视对学校体育设施、器材的建设和完善,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教材和纲要的要求为学生增设终身实用性、教育性的体育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现有体育资源,对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公共体育资源,为体育教学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高校建设与发展,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的需要,应多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首先,应当在教师中营造崇尚荣誉、相互帮扶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良性发展氛围。其次,应当在教师中形成良好地主动学习、渴望学习的良好心态,积极适应“三自主”教学改革模式。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分级教学,不断摸索新的教学和管理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通过选项教学取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2.7优化体育课程考核方案
注意不同项目间评分标准的制定,如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基础班和提高班,解决不同基础学生的要求;将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注重学生课上学习表现,加强学生课堂考核分数,加强学生课下学习状态的把控。在课程分数考核上做到形成性评价体系。
3 结 语
自2003年全国高校实施大学体育“三自主”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各高校在体育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课程项目开发、评价体系构建以及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摸索出适合学校现状的“三自主”教学模式。但是,在逐渐成熟的“三自主”教学模式发展后期,本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立足校本实际,因校制宜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新兴时尚的体育课程资源,并做到有效控制,同时将民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第二,加大多功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力度,合理开发和布局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第三,提高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挖掘教师教学专项的隐形特长,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人才;第四,有计划、分步骤地拓展体育教学内容,逐步缓解学生对课程设置要求高与场地设施滞后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保证“三自主”教学改革顺利完整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S].2011.
[2] 李敏卿.“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8(12):62-65.
[3] 张哲敏,孙麒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85-87.
[4] 许万林.对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2):253-256.
[5] 黎荣.“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5(2):85,119.
[6] 吕慧青.普通高校“三自主”选课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97-99.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73-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8.039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077)。
作者简介:马梁(1979~),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成教学秩序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