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
2016-07-24张伟毅
张伟毅
校园足球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
张伟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70)
在中央的重视下,校园足球发展得红红火火,很多小学开展了足球兴趣班。大学也逐步增加了高水平运动队的成立。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发现问题,不回避问题并依据问题展开解决问题的思考则将会对校园足球开展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中所涉及的问题来源于笔者通过访谈、调研、专家探讨得来的,希望能对校园足球进一步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 场地条件对广泛开展校园足球的制约
依据校园足球开展的指导性意见,目前的校园足球开展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很多小学逐渐将足球课引入到了日常体育课之中。而另外一些学校则会在每周固定时间开展1次足球兴趣班的练习。这种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场地问题。体育运动需要适当的场地才能得到有效地开展。足球运动与田径、跳绳等常见校园体育项目有着很大的区别。田径练习,只需要有几个跑道;跳绳可以随机在校内找到一个空地。可足球不同,足球的训练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练习,它还需要更为宽大的空间进行传接配合、跑动接应、对抗比赛等练习。特别是对抗比赛,这一点非常重要,比赛不仅是对孩子兴趣的再提高,它还是将足球技术向足球技能转换的必要过程。然而,很多小学的场地条件往往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建议与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学校场地?如何增加社会场地对周边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的辅助支持作用?如何增建或扩建适合中小学足球训练的立体空间场地?
2 课程时间的制约
足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我们从小都习惯使用手来完成一些大脑发出的指令。尽管我们已经千百次的使用手来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但是当我们需要使用手去快速并完美地完成一些肌肉动作时,我们依然会感觉复杂,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练习。而足球是“脚上的舞蹈”。停、带、拨、扣、传、卸、射、挑等很多技巧性动作,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磨练,才能够使身体上的大小肌肉群能在大脑的指令下快速、协调地进行运动,否则就会出现很多的失误动作。因此,就目前我们校园足球开展所能提供的时间来看(一般情况下都是每周1次,每次40min~90min不等,而且每次课都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集合整队,组织学生。)显然是不够的。没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就无法谈到练习的质量,所有的练习将流于形式。因此,在没有充足时间保证的情况下,肌肉对动作的记忆就需要更多的周期。所以,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学生会感到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从而会降低孩子对该项运动的兴趣。同样,教练的训练积极性也会受到挫折。
建议与探讨:适度增加中小学生足球课每周训练课时;从政策上全面支持大、中、小学开放场地并利用周末进行足球练习;从资金上对有意愿继续学习足球的孩子提供适当的资助。
3 班级人数的制约
小学生是初步建立行为规范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律性比较差,注意力比较分散。此外,就足球训练最佳效果而言,师生比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按照足球的特点(技术复杂难以掌握、场地开阔难以控制、运动特性开放难以控制训练者情绪等)师生比例就尤其显得格外的重要。而目前小学的体育课程的师生配置比例则是1:40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按照这样的师生比例进行的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
建议与探讨:如何依据足球运动的特点设定合理有效的师生比例?如何从政策上支持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对中小学足球教练人数不足问题的弥补?探讨财政资金对入住校园进行培训的社会体育机构的直接补贴?
4 师资能力的制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现有能力将决定学生的未来能力。作为教师,授业和传道是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完成的,而决定教师能力高低的主要一点就是最后的解惑。
解惑,就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惑”在何处?第二,“惑”由何来?第三,“惑”能何解?对以上3点的认知度则不仅需要一个懂足球技术的教练,一个有教学耐心的教练,一个有思考能力的教练,更需要一个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学态度的教练。而目前我们的校园足球(很多本校体育教师)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而某些社会体育教育机构也缺乏这样的教练团队。社会体育机构往往主管教练具
投稿日期:2016-03-28
建议与探讨:对现有中小学体育教师(诸多学校现有体育教师多以篮球、田径为其运动专项)的再培训形式是否真的可以提高其解惑能力?是否可以从资金上对社会体育机构中现有教练团队进行再培训?如何从政策上调动退役现存于社会上的大量足球专业运动员进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正规编制之中?
5 比赛缺乏的制约
如何在保有足球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足球技术练习,如何在初步建立足球技术的情况下完成从技术到技能的转换,比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比赛,学生的兴趣会受到打击;没有比赛,单纯的技术动作无法转换为比赛技能。所以,尽管校园足球开展得红红火火,如果缺少大量且非常必要的比赛,那么训练效果就会成为“纸上谈兵”。而通过这样的训练造就的“足球战士”成年后也只能是会说不会做的“超级球迷”。
建议与探讨:如何开展更多足球比赛机制?可否探讨建立各城市区域分区赛及城市总决赛的长效机制?如何鼓励社会力量对足球赛事举办的支持?如何促进电视台和平面媒体介入校园足球比赛转播与报道的自发性?
6 专家巡视制度的缺乏及严重的“专家病”
德国足球有一个项目就是“德国足球在车上”。这个项目是由德国足协组织的足球专家定期对开展足球运动的小学进行走访。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权威足球专家通过走访发现并指导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与小球员面对面接触鼓励孩子的训练热情,更可以发现一些具有潜力的苗子。而我们却缺乏这样的项目。我们虽然也有足球专家,但是这些专家几乎处于隐身状态,他们的活动缺乏实质性的指导,而他们参加的活动往往是剪彩、开幕、会议、研讨会等。而很少能看见他们深入基层对教练进行指导与孩子互动。我们也只能在足球专著上看见他们的名字。似乎我们专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写书、写文章、开会、讲话。此类专家在我国的各个领域确实不少,可谓是严重“专家病”。
建议与探讨:如何建立足球专家走访模式?各地区足球专家组与其所管辖的校园的比例该如何确定?如何制订专家组的寻访和薪酬资金以及资金的来源?
7 教育制度对中小学足球开展的制约
如果说在过去中国足球协会的管理和制度的制定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那么现在这块儿“烫手的山芋”则传递到了教育部门的手中。这对教育部门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目前来看挑战更大。现有教育制度中,就中小学来看主要存在的不确定性是足球特长生到底能不能得到择校权?到底什么时候能确定具有择校权?
在中国,父母永远将教育放在第1位,快乐兴趣放在第2位。因此,在中国,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唯一目标就是上大学读书。这就使得家长往往会随着政策为孩子制订学什么、怎么学这些非常现实的目标。例如,从以前的全民英语到不久前被严禁的全民奥数。不难看出,要想全民足球则必须立即出台择校政策。否则家长不可能自觉自愿地鼓励孩子去踢球、学球。
建议与探讨:尽快制定小学生足球特长技术考核标准;尽快出台小升初足球特长生跨区转学政策。
8 结 语
综上,此类的问题必须逐步解决。由此展开的讨论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想实质性地落实“足球需要从娃娃抓起” 就必须全面协调相关各个部门和单位,明确目标协同合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校园足球开展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不会成为纸上谈兵,才能够为未来发现和培养高水平的足球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才能使中国足球走进世界先进行列。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03-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8.002
基金项目: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北京市大学生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研究(2015)(项目代码:PXM2015-014205-000034)。
作者简介:张伟毅,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有这样的素质,而普通教练还存在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