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分析

2016-07-22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罗丽杨竹节

中国商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模式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 罗丽 杨竹节



电子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分析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 罗丽 杨竹节

摘 要: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物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发达,而贸易商的利润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挤压,对金融机构授信需求也更加细化。尽管供应链金融业务还在不断地发展,但传统的产品管理手段依然不能彻底解决贸易商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也无法完全掌控贸易商的经营活动,授信实效和监控方式无法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这也加大了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控难度。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电子供应链金融”,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对贸易、物流、仓储进行全电子管理,从而实现贸易过程中货物和资金流转信息全透明,商业银行能实时掌握、监控整个流程,彻底解决授信前中后台的信息障碍,并以此延伸发展出了全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关键词:电子供应链 电子物流金融 模式

1 电子供应链金融关注的对象及优势

电子供应链金融: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电子化结算、融资、金融衍生产品与外部合作机构数据交换系统紧密联结,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的一项集放款申请、收款确认、发货管理、库存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全流程在线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模式。

跟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电子供应链金融在技术手段、结算速度、融资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与之发生信息流和现金流的上下游企业作为关注与服务对象。电子供应链金融的存在,使得银企之间的信息流进一步缩短,资金流动速度更加快捷,对于减轻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以提升运营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 电子金融与物流结合为中小企业打造全新服务模式

电子物流金融采用了全电子化方式对仓储物流进行管理,实现多平台直达电子数据链,视频电子数据链24小时互通,多平台、多类型服务需求电子平台网上直接申请与核准(包括订货、提货、仓储、加工、配送、金融、法律、销售等各要素)。

一方面依托物流园管理平台,整合经销商授信需求,灵活运用货押、互保、托底采购、代购、保理、担保等手段,结合电子系统进行融资管理,引入了复合金融概念。

另一方面以物流中心为平台,把经销商活动的各环节(包括:工商、税收、商检、报关、保险、仓储、加工、配送、法规等各要素强制集约打包给各专业机构及部门,各专业机构及部门与物流中心签订集约服务协议,以实现各环节活动由零售性特点向批发性特点转变,顺利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盈利竞争力;并从另一个侧面加强对经销商的监控及了解,反过来为他们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引入复合物流概念。

复合物流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货物运输和在途监控。仓储物流公司将铁路、公路、水路货运与三家公司签订紧密合作协议,运输公司向仓储物流公司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承接所有配送业务。一般货物运输采用GPS等手段监控,重要货物运输可采用在途视频监控,全程货物安全除保险外,仓储物流公司对银行监控货物提供保证担保,货物运输全流程细节信息进入系统存档。

在国内,由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所以融资渠道贫乏,生产运营的发展资金压力大。电子物流金融的提出,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另外,电子物流金融可以盘活企业暂时闲置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资金占用,优化企业资源。

3 电子物流金融服务优势

3.1贸易融资电子化监管,替代传统监管方式

经销商、监管方经营活动对商业银行全透明化,银行监控电子化,各方信息实时、有效互动。以货押为例,通过软件控制,商业银行远程发布放货指令前,指定货物无法操作出库。结合视频系统监控,有效杜绝了现有人力监管的种种弊端,无须频繁巡库清点,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3.2全流程封闭监管,银行授信的贷前、贷中、贷后实现封闭监控

除了贷中的监管模式得到了革新,更重要的是全流程的电子监控不仅仅是对货物的监控,还包括对资金流、经营活动信息流的监控。金融机构对物流园内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貌了然于心,加上仓储物流公司对客户工商、税务、法律等事务的代办业务,综合了企业绝大部分有效信息,这样金融机构对授信客户不再有诸多的信息障碍,授信审批效率提高,贷后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由此,商业银行跳出了原来仅仅依靠企业报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传统,从而有条件综合企业工商、税务、法律事务、资金流状况等综合信息,创造出全新的贸易融资客户评级系统,将贸易融资企业评级专业化向前推进一大步。

3.3基于全电子化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

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及通过电子技术手段实现有效监管后,物流仓储企业园可以成为受商业银行可控的业务前端,在整体担保项下,结合全流程的物流配送,供应链融资模式将有条件进行多重组合,实现模式运用的灵活机动。

3.4电子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

3.4.1先票后货担保提货

新模式下,向某钢厂订货可以采用多家物流园内客户集中采购,以提高议价能力,保障资源供给。金融机构集中向仓储物流公司授信,由仓储物流公司集中向一家或多家钢厂订货。货款集中回笼到仓储物流公司,由仓储物流公司联盟运输单位发运货物到最终用户,系统自动对比核实资金回笼渠道和金额。

3.4.2货押业务

仓储物流公司园区内货押物品指定地点存放,动货指令由仓储物流公司及金融机构在线上发出,系统自动计算及提示货押价值、授信敞口等信息,为放货提供数据支持。下游客户需要货到付款的,由仓储物流公司提供在途货押,在客户收货点实现款到放货。

3.4.3保理

大量的应收账款并非集中于大型下游客户,而是集中在中小下游客户,在仓储物流公司担保,授信企业互保项下下游债务客户选择范围可适度扩大。

3.4.4互保、联保

互保、联保的前提是客户间相互熟悉,尤其是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了解。新模式下,商业银行对物流仓储企业园区内企业通过电子系统进行全方位掌控,有利于优选优质客户实施联保,提高授信额度,满足客户需求。

4 物流金融面临的风险分析

发展电子物流金融虽然能给金融物流提供商、供应链节点企业和商业银行多方达到“共赢”的效果,但如何有效地分析、防范金融物流提供商所可能面临的风险是电子物流金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金融物流提供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内部管理风险:这也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包括管理者素质不高、组织结构松散、企业文化陈旧老套、管理过程无计划性、无组织、无控制等。

(2)运营风险:物流企业都会面临运营方面的风险。但从事金融业务的物流公司,由于要深入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也就增加了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行、企业之间的往来以及和客户供销商的接触,运营风险无处不在。中国的物流运输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因此运营风险不容忽视。

(3)技术风险:电子物流金融提供商因缺乏足以支撑平台运营的技术能力而带来的风险。比如设备老旧、效能低下,价值评估系统不完善或评估水平较低,标准化程度低,相关配套不全,设备设施与系统之间缺少有效对接,工作效率较低,网络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不完整、业务不畅等。

(4)市场风险:主要针对库存质物的保值能力。包括质物市场价格的波动,金融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

(5)安全风险:金融物流提供商必须对质押物在库期发生的各种损失负责,日常管理中应充分考虑仓库安全,员工诚实尽职,提单真实有效,以及质物保存设施能否有效防止损坏、变质等问题。

(6)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政策制度和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引发的风险,包括相关政策的适用性、新政策的出台、国内外经济的稳定性等。此外,由于流动资产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各类评估方法、标准不尽相同,导致质物价值较难与信贷资产一致。由于企业信用档案不健全,质押制度也存在着标准仓单设置难、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质物处理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信用制度、担保保险制度转移、防范风险的效果。

(7)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的条款规定和对质物的所有权问题。由于金融物流业务会涉及多个主体,质物所有权在各主体之间转移,很容易产生所有权纠纷。另外,我国《担保法》、《合同法》中涉及金融物流方面的条款较少,在业务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关指导性文件作参考,从而影响了金融物流业的发展。

(8)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同时信用风险还与上述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联系密切。在具体实施电子物流金融业务时,应该结合上述的主要风险问题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5 结语

电子物流金融加快了资金周转,提升了流通领域服务的质量,降低了物资积压消耗浪费,在宏观经济中起到了杠杆作用。作为一种将“物流、资金流、电子信息流”完美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一方面,物流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创新技术延伸至企业资金周转、存货管理、销售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调动全球资源,降低库存,实现产、供、销、采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跟踪和管理,物流信息更加准确、快速、有效,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协助企业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进而全面提升企业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一起为资金需求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拓展了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性。同时,商业银行利用物流企业信息,如自动化物流系统,时时了解抵质押品的规格、型号、质量、价格、销售区域、销售商等,了解商品现状,降低商业银行风险。

从以上分析来看,物流金融搭建了以商业银行、客户、物流、仓储以及其他业务合作企业“多方共赢”的业务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蔚田,谭恒,杨丽娜.物流金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向文,冯茹梅.物流与供应链金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付旭东.金融物流[M].新世界出版社,2013.

[4]Paul Myerson著,梁峥译.精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罗丽(1977-),女,汉族,湖北人,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主要从事金融方面的研究;杨竹节(1963-),男,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a)-098-03

猜你喜欢

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