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骑士的死亡与再生
2016-11-04马睿
马睿
摘 要:斯宾塞的《仙后》是一部深奥的寓言性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寓意。本文以英雄原型理论为基础,旨在从《圣经》角度出发去探讨“死亡—再生”模式和重建“伊甸园”原型是如何在《仙后》第一卷中红十字骑士身上得以体现的。
关键词:英雄原型;“死亡—再生”模式;重建“伊甸园”;红十字骑士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001-03
一、引言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埃德蒙.斯宾塞对与他同时期及在他之后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他的代表作《仙后》出版以后,斯宾塞就被称为:“他所生活的同时代诗人中的王子”①。
按照斯宾塞最初的写作计划,《仙后》共有十二卷,每卷描写一位骑士的冒险经历,而每位骑士又各自代表着一种美德。这十二位骑士都授命于仙国王后格罗丽娜,他们的每一次冒险都是为了完成王后赋予的神圣使命。十二位骑士代表十二种美德,十二种美德便可塑造出斯宾塞心目中一个完美的人的形象。正如他在给雷利的信中所写的:“《仙后》是一个持续性的寓言……其主题是去塑造一位绅士或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②。令人遗憾的是,《仙后》最终仅完成了六卷。
《仙后》第一卷主要描写红十字骑士如何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骑士成长为英国的守护神圣.乔治。在这一个过程中,红十字骑士的冒险历程主要包括在错误林、骄傲宫、绝望洞、虔诚宫以及与恶龙的三天决战。红十字骑士的这一冒险历程不仅向我们叙述了整卷书的发展脉络,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圣经主题,即“死亡与再生”。同时,如果我们把本书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联系来看,《仙后》第一卷要反映的思想正是当时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流行的“堕落——再生”模式。
既然《仙后》第一卷的情节主要集中描写红十字骑士的成长历程,那么本文的作者旨在以英雄原型理论为指导来阐述本书中“堕落——再生”模式和重建“伊甸园”的整个过程是如何在红十字骑士这一原型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
二、英雄原型理论
“根据荣格的观点,‘原型(archetype)一词多用于古希腊,arche的意思是‘根源和‘源泉,而typos的意思是‘模式或者‘模型。原型的现代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期,指的是反复出现的文学现象,比如:图案、主题和叙事设计。”③
既然我们谈到原型主题或模式,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英雄原型理论,也就是对英雄原型的改造和救赎。在Guerin ④看来,一共存在三种英雄原型模式:
第一种:探寻模式,即为了拯救自己的王国,英雄(救世主,拯救者)要经历一些漫长的旅行,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他或她必须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怪物战斗、解决无法回答的谜语、克服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二种:启蒙模式,即英雄经过一系列严酷的考验,由无知、不成熟的少年转变为有社会经验、有精神信仰的成年人,也就是说,获得成长,成为了他或她所处的社会团体中成熟的一员。一般来说,启蒙模式包括三个各不相同的阶段:(1)分离;(2)转变;(3)回归。和探寻模式一样,这是“死亡——再生”原型的一个变体。
第三种:献身的替罪羊模式,即英雄本身与其所属部落或民族的福利是捆绑在一起的,英雄必须以死来替人民赎罪,通过牺牲英雄本身来让大地恢复之前硕果累累的状态。
本文作者决定采取第二种英雄原型模式,即启蒙模式。从《仙后》第一卷中红十字骑士的冒险经历来看,斯宾塞更像是要告诉读者红十字骑士的成长过程。虽然他曾经被诱惑过,虽然他在追寻上帝的过程中迷失过,但是,在上帝的引导和上帝恩典的惠泽之下,他由一名初出茅庐的骑士成长为英国的守护神圣.乔治。最终,他与象征真理的乌娜的结合帮助他实现了自身的完美。同时,红十字骑士的冒险历程也反映了一种等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堕落——再生”模式的“死亡——再生”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模式也是基督徒在精神上重建创世纪中的伊甸园的一种方式。
三、红十字骑士的冒险经历的圣经意义解析
(一)《圣经》中的“死亡——再生”模式
在《新约》中,有一个关于父亲如何对待浪子的故事。据说,一个上了年纪的犹太人有两个儿子。有一天,放荡不拘的小儿子向父亲索要他所继承的财产,这位老犹太人便将小儿子应继承的部分给了他。得到财产后,小儿子便带着自己的财产去了很遥远的地方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在花光所有钱之后,他别无选择只能去帮他所在国家的当地居民养猪。没有人给他吃的。在他食不果腹的时候,他甚至想以猪食来充饥。最后,他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他回到家乡,打算去为父亲工作。当他回家的时候,他父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让仆人去宰牛庆祝儿子能够迷途知返。
从《圣经》意义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这位老犹太人象征着能够接纳所有忏悔的人并且愿意救赎人类的耶稣基督;另一方面,老犹太人给了小儿子应得的财产并让他去肆意挥霍的事实表明上帝给予每一个人自由选择的意志。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故事也是启蒙模式的一个很好的事例,因为这个故事表明年轻人可以在历经磨难或者甚至是通过在生活中犯错误而变得成熟。
同样地,斯宾塞《仙后》第一卷中的红十字骑士在几乎弃对上帝的信仰但最终又忏悔的时候得到了上帝的救赎。然而,不同的是,红十字骑士在《仙后》第一卷中的冒险经历和他完成使命的整个过程,也象征着他在完成另外一个更为重大的使命即“重建伊甸园”的整个过程中一系列的苦难经历。这里所提到的“伊甸园”不仅仅指代乌娜父母的王国,同时,也代表每个人在精神信仰方面对于完美的追求。
(二)红十字骑士“死亡——再生”模式分析
红十字骑士在《仙后》第一卷中的冒险经历可以被分为五个部分,即:错误林、骄傲宫、绝望洞、虔诚宫以及与恶龙的三天决斗。同时,从上文提到过的启蒙模式来看,红十字骑士在这五个部分的冒险经历又可以合并为三个阶段,即:分离、转变和回归。
1. 分离
自从亚当和夏娃被撒旦引诱而犯下偷食禁果的错误以后,两千多年来,诱惑一直是基督教文学作品中比较盛行的文学主题。斯宾塞《仙后》第一卷同样沿袭了这一传统,只是,这部作品中的魔鬼不是撒旦而是一名叫做阿奇马戈的大巫师。
在《仙后》第一卷第一章中,斯宾塞给读者介绍了红十字骑士和乌娜在错误林中的冒险经历。紧接着,在他们走出错误林之后,第二章中,他们又遇到了伪装成隐士的阿奇马戈。阿奇马戈施展魔法将红十字骑士引入梦境,在梦中红十字骑士看到乌娜和一位年轻的乡绅在肆意欢淫。受到梦中这一幕的惊吓,红十字骑士醒来后立刻逃离了乌娜。从字面意义来看,“乌娜的名字Una本意是‘太一、‘唯一和‘一体,来自伊丽莎白时代读者所熟悉的拉丁短语Una Vera Fides,代表唯一真正的信仰”⑤。红十字骑士抛弃乌娜独自逃离意味着他已经背弃真理,开始失去对上帝的信仰。
“从基督徒的观点来看,对于大多数人,即使是那些认为他们对上帝有着坚定信仰的人,让他们放弃人类所有的欲望达到精神上的完美是很难的。即使他们取得了片刻的成功,这种神圣的状态仍然很难永远维持下去。在无尽的神圣之路上,每一个细小的裂缝都可能成为破坏整个堤坝的邪恶欲望的入口”⑥。因此,对于一个凡人来说,要摆脱生活中所有的诱惑和欲望是不容易的。《仙后》第一卷第一章中,尽管红十字骑士是以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的基督徒的打扮出现的,即“on his brest a bloudie Crosse he bore/ The deare remembrance of his dying Lord” ⑦,但是,最后,他还是被大巫师阿奇马戈所蒙骗而抛弃了乌娜。他与乌娜的分离可以归因于他本身的无知,因为在第一卷第一章中,他是以初入战场的新勇士的装扮出现的,即“Yet armes till that time did he never wield / His angry steede did chide his forming bitt” ⑧。
2. 转变
在大巫师阿奇马戈的精心设计下,逃离乌娜的红十字骑士被杜埃莎诱惑,最后被困入了骄傲宫。基督教的七宗罪中,骄傲排在首位。同时,骄傲被认为是人类丧失“伊甸园”的根本原因。
在骄傲宫中,红十字骑士未能逃脱骄傲所带来的诱惑,在目睹骄傲宫女主人卢西弗拉和她的六个罪恶助手共七大罪恶的游行之后,因无法控制住内心的虚荣,又为争夺“无信”的异教的“可耻的盾牌”而与“无乐”打斗。这场打斗意味着红十字骑士已经开始堕落并丧失了自身的美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已经处于死亡状态。击败了他毫无信仰的对手之后,红十字骑士走出了骄傲宫。
逃出骄傲宫之后,身体处于极度虚弱状态的红十字骑士又被巨人奥戈格里欧俘获,并被其囚禁在地牢中。但幸运的是,这一次,他被亚瑟王和乌娜解救出来。在亚瑟王的帮助下,红十字骑士亲眼目睹了杜埃莎邪恶丑陋的嘴脸。之后,他又遇到了一位来自地狱的名叫“绝望”的人。“绝望”给他描述了一幅毫无生机的令人绝望的画面,缕述了人世间的苦难,规劝红十字骑士通过结束生命来享受死亡后的宁静与安闲。此时的红十字骑士几近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欲拔刀自尽,但是,乌娜夺过他手中的刀,一起逃离了绝望洞,前往虔诚宫。
如果错误林象征着红十字骑士在体力上所经历的考验的话,那么,绝望洞就象征了他在心灵上所经历的精神炼狱。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所写的:‘魔鬼和上帝进行斗争,而斗争的战场就是人心。上帝与魔鬼在人内心深处交战的结果只会有两种:要么就是无法抵御魔鬼的诱惑成为魔鬼的俘虏,要么就是凭靠对上帝的信仰战胜魔鬼获得新生”⑨。既然红十字骑士已经被乌娜带着进入了虔诚宫,那么,这就意味着他的转变已经开始了。确切地说,正是在虔诚宫,红十字骑士才被象征着基督教核心的三大标志的卡利娅的三个女儿菲帝丽亚、斯泊兰泽和查丽莎教会了如何去忏悔。卡丽娅三个女儿的名字的本意分别为“信仰”、“希望”和“神爱”,是“基督教的‘信、望、爱三美德之化身,也是基督教伦理精神的核心,体现了人对于神的态度”⑩。最终,经过忏悔和苦修,在敛心默祷老人的引导下,红十字骑士登上了像橄榄山的“最高山岳”,眺望到了新耶路撒冷的幻象,并得知他将成为快乐英格兰的圣.乔治,于是,与乌娜又一起离开虔诚之宫去迎接更大的挑战。至此,红十字骑士结束了他的转变过程。他得到了上帝的救赎,正是上帝的救赎使红十字骑士获得了重生。
总之,红十字骑士在错误林、骄傲宫、绝望洞和虔诚宫的所有经历都隐射了他的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失去信仰、与异教徒同流合污,再到得到上帝的救赎并且恢复对上帝的信仰的一系列事件。从精神象征的角度来看,红十字骑士所经历的是一个“死亡——再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的历练,他获得了成长。
3.回归
红十字骑士能否回归“伊甸园”取决于他能否杀死恶龙并完成他的使命。如果在上帝的惠泽之下,他能够成功地完成使命,那么,这就意味着他这个被上帝救赎的灵魂能够回到“伊甸园”实现自身的完美。因此,他与恶龙的三天决斗就成为了斯宾塞《仙后》第一卷情节的高潮部分。正是因为红十字骑士在第一天和第二天从生命泉和生命树中汲取了神圣的力量,到第三天的时候,他才能斩杀恶龙,成功解救乌娜的父母。
在斯宾塞时期的人们看来,“堕落的人是不完美的,在战胜邪恶力量的时候,需要永恒的神圣力量的干预和介入”11。因此,这里所出现的生命泉和生命树正是上帝恩典的体现。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生命泉和生命树着两股神圣力量的介入,红十字骑士是无法顺利完成使命的。
在这里所讲的生命泉和生命树都源于《圣经》伊甸园时代,“只是自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就失去了生命泉和生命树;而到《圣经》的结尾处,生命泉和生命树又得以恢复来拯救人类。因此,这两个意象成为了《圣经》叙事开头与结尾最明显的象征,它们象征了人类失去的但最终又复得的世界”12。同时,根据弗莱 13的观点,生命泉象征着基督教的洗礼仪式,而生命树则象征着基督教的圣餐仪式。受伤后跌入生命泉中的红十字骑士是被象征性地淹没在旧世界;而当他醒来时,他已到达了彼岸的新世界,获得生命力和活力。在《神力的语言》一书中,弗莱 14说生命树是世界之轴的象征,在人类堕落之前,是生命树建立起了人与神之间的联系。同时,在《伟大的代码》一书中,弗莱15也象征性地指出了生命树能够提供生命本身的概念,他指出:“生命之树,除了作为知识禁树的一面,它应该是伊甸园里所有的树,是一棵包容了许多树的树;它是一棵果树,而且,亚当在堕落之前,显然完全靠树上的果子为生的,因此,生命之树提供了食物,从象征的意义上说,也就是提供了生命本身,提供了对伤病的治愈”。正因为这样,被恶龙吐出的火焰灼伤的红十字骑士跌在生命树上后,不仅伤痛能被马上治愈,而且还重获新生。当然,这里的生命泉和生命树都可以被看作是上帝赐予红十字骑士的神恩,正是沐浴着上帝的神恩,红十字骑士才得以回归神圣的“伊甸园”。
四、结语
斯宾塞《仙后》第一卷的确是一部具有深刻寓意的小型史诗。从圣经的角度来看,红十字骑士在《仙后》第一卷中所有的冒险经历象征着一个“死亡——再生”的模式,这一模式等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堕落——再生”模式。他的再生仰仗于上帝的恩惠。就像胡家峦教授16所说的“人是不完善的,而且总向尘世倾斜;但当他意识到尘世与天国的区别,也知道宇宙为他而造,只要正确运用神赐的力量,就可以逐步达到完美而升登天国”。从启蒙的角度来看,作为英雄原型的红十字骑士的整个冒险经历向我们揭示的是一位初出茅庐的骑士如何从幼稚变得成熟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获得了成长,得到了上帝的救赎,实现了精神方面的完美。
同时,红十字骑士的冒险经历也向读者展示了重建“伊甸园”的整个过程。这里的“伊甸园”不仅仅代表着红十字骑士要去斩杀恶龙、拯救乌娜父母的使命,也反映着人类对自我完美和内心和谐的追求,因为“伊甸园是虔诚的基督徒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的象征”17。总而言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红十字骑士光复“伊甸园”的整个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他对圣父和真理的追寻,是他从迷失到恢复对上帝的信仰的全过程,也是他进行自我拯救的全过程。
注释:
①Abrams, M. H..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M], the fourth edition, volume 1, part 1. W· 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London, page509.
②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卷,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9-70.
③Zhu Gang, 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M]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28.
④Guerin, Wilfred L., et a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M], the fif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190.
⑤熊云甫.《仙后》第一卷中的人物形象研究[J].名作欣赏,2008(09).
⑥赵林.西方宗教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
⑦⑧Abrams, M. H..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M], the fourth edition, volume 1, part 1. W· 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London523:line10-11,line5-6.
⑨⑩莫运平.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45,13.
11刘立辉.宇宙时间和斯宾塞《仙后》的叙事时间[J].外国文学,2006(03).
12131415诺斯洛普·弗莱(加).郝振益,樊振帼,何成洲(译).伟大的代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9,193,215,193.
16胡家峦.“金链:‘万物的奇妙联结—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宇宙观一瞥”[J].国外文学,1999(01).
17胡家峦.历史的星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9-70.
参考文献:
[1]Abrams, M. H..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M], the fourth edition, volume 1, part 1. W· 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London.
[2]Guerin, Wilfred L., et a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M], the fif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3]The Holy Bible [M], King James Version. Glasgow: Collins Clear-Type Press.
[4]Vaught, Jennifer C. “Spensers dialogic voice in book1 of the The Faerie Queene” [A],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1500-1900[C]. 41.1 (Winter 2001): p71.
[5]Zhu Gang, 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M]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胡家峦.“金链:‘万物的奇妙联结—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宇宙观一瞥”[J].国外文学,1999(01).
[7]胡家峦.历史的星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刘立辉.宇宙时间和斯宾塞《仙后》的叙事时间[J].外国文学,2006(03).
[9]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卷,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0]刘意青.〈圣经〉文学阐释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莫运平.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2]诺斯洛普·弗莱(加).郝振益,樊振帼,何成洲(译).伟大的代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3]诺斯洛普·弗莱(加).吴持哲(译).神力的语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熊云甫.《仙后》第一卷中的人物形象研究[J].名作欣赏,2008(09).
[15]赵林.西方宗教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