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地区经济的高职会计教育
2016-07-2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季翔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季翔
服务于地区经济的高职会计教育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季翔
高职会计专业定位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应用性人才。学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培养中应确立长远目标;在服务地区经济的方式方法中要与当地的经济特色相结合;注重技能型能力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功能,加强校企间的合作等。而针对校、行、企三方,本文提出了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加强合作来有效服务地区经济的相关建议。
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校企合作 地区经济
根据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定位,高职教育不仅仅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需要考虑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这样才能达到双赢,以致当地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不迷失方向。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定位
通过浏览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网站可以发现,多数院校的专业定位存在误区,过多地追求“高、大、上”,其目标培养往往是全面复合型的高端管理人才。究其原因,无非是院校自身为了扩大宣传及影响力的效果,来获得更多的入学率;同时,也反映了多数院校在办学上好高骛远,不能够务实的定位。事实上,由于目前大学教育的普及式原则,生源素质层次的差异化状况,即使是许多本科院校的专业定位也难以达到高标准的要求。根据教育部的高职教育的定位,如上所述,则简单明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专业的定位与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等密不可分,体现了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甚至师资队伍的建设。院校只有制定了长远的战略计划,才能围绕准确的专业定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就业,提升其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同时,在生源越来越紧缺的竞争中找准自身的办学特色,扩大影响力,在师资人才的培养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找准切入点。
2 服务地区经济的必要性
高职会计的教育定位应与地区经济相结合,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这样可以达到促进就业与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点。
2.1企业的发展与会计人才需求的不协调
随着我国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各方面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现代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出现脱节,企业需要适应于地方经济特色的有经济学、管理学方面专业背景的人才作为动力,而中小企业中原有的传统的记账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已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因此,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角度,当地高职院校有必要将其专业定位与当地的经济挂钩,为本地区培养适合的技能型人才。
2.2职工后续教育与培训的需要
会计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每几年就会出现新的制度与准则,财税方面每年会出台不同的政策,会计人员需要进行后续教育的培训与学习,保证知识的不滞后,更好地服务企业。作为地区会计教育的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师资资源,在职工的再教育与服务地区经济中有义务发挥主导作用。
2.3提供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
企业的长期发展的动力离不开技术服务与更新。企业方面在科研与创新方面能力不足,有必要借助于当地的高职院校的师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以建立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方的要求,深入一线,为企业进行财税、电算化方面的出谋划策,向企业提供管理与咨询,服务区域经济。
3 服务地区经济的方向
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是普及模式,意味着有更多的入学与教育、培训机会,其作用包括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经济发展与人才相结合,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而言之,更多的带有区域特色的经过高职教育的毕业生会回到之前的地区经济中,去服务于地区经济。因此,在高职会计的过程中,应正确把握方向,提升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性功能。
3.1与当地经济特色相结合,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因此,在课程设置、方式方法上要有针对性。首先应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的结构等因素,例如,针对制造业或服务业、内地与沿海等不同的产业侧重点与地区,会计教育的重点应有所调整。在会计课程的开设中,可以选修部分与当地经济、文化相关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增加就业率。课程的设置应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训能力与企业的生产实习相结合,发展现代企业的学徒制运作方式。
3.2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由于会计理论、税收政策等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拓展其教育与服务渠道,加强与当地各部门、行业间的合作,开展会计考证、职称的培训与后续教育,与财政、税务部门合作进行关于财税知识的讲解与交流。另外,由于高职院校资源拥有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可以在创新与专业改革方面起到引领示范性的作用,加强与当地政府或企业间的会计类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开发,为企业出谋划策,共同服务于当地经济。
3.3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学校的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与企业之间的支持与合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技术进步,同样需要技术性的人才与科研的创新。因此,两者之间应建立长久战略关系。作为校方,可以与企业建立高职会计的实习基地,或者引入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讲座、上课。企业方也可以邀请高职院校的会计专家进行项目开发,这样既拓宽了合作的领域,也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4 如何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首先,从学校层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定位,培养学生的技能型目标。根据高职会计的实际情况,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代学徒制制度;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安排,结合地区特色进行教学;在实习与实训过程中,开展“双导师”模式,与当地企业相结合或建立意向性合同,使学生顶岗实行,并与将来的就业岗位结合,使学生享有优先性机会;注重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培养与考核,建立激励性的培养、培训机制,使教师能够阶段性地深入企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在专业培养上服务于当地经济。
企业不仅仅需要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来进行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进行理财与决策分析,同时还需要长期具有高度敬业精神,以及稳定性强的会计人员。我们从许多单位会计人员的用工实践中可以发现,会计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至关重要,许多单位的招聘简章中甚至直接要求其入职人员必须是本地户口,用工成本低,主要原因是避免其人员的流动性,或涉及企业机密。因此,企业应建立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长期合作机制,提供相应的实训基地,并对自己员工的后续教育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这样,既能吸收到优秀的当地毕业生,又能达到将来培养、培训自身职工的远期目标。
政府方面可以发挥牵头作用,召集当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战略性的合作,在就业、人才培养及科研方面搭建平台。同时,做好与校方、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给予服务于当地企业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相应的激励政策,在企业的税收或经营方面予以考虑,这样,毕业生有意愿服务于地区经济,企业有积极性吸纳当地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人才,政府方面解决了就业问题,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多赢的目的。
[1]麦满芳,覃士珍,李波波.浅谈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J].华东科技,2012(9).
[2]覃士珍.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4 (3).
[3]狄灵瑜,金必简.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的会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财务,2014(12).
[4]徐元俊.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策略与途径探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03).
F230
A
2096-0298(2016)08(b)-173-02
季翔(1972-),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审计、涉外会计、会计英语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