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文献综述①

2016-07-21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舒方曲波

中国商论 2016年23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维度政策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舒方 曲波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文献综述①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舒方曲波

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以及制度(政策)量化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政策文本为样本,基于要素投入视角,结合政策工具等评价维度,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相关方面的政策,构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的评价体系,对地方层面的政策进行分析,是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成果转化 制度创新 文献综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迎来了机遇。创新发展内在的要求和完善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化、法制化又进一步保证了创新发展的实现。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需要,我国于2015年对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了立法修订。本文全面总结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1.1国外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创新中国化的新名词,在国外有技术转化(technical transformation)、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技术创新(technology innovation)、技术推广(technology extension)和技术扩散(technology irradiation)等不同的说法。因此,本文主要概述国外学者对技术转移、技术转化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研究,以便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方面提供借鉴。技术创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熊彼特提出,后来在国外引申出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戴维(David,Paul A.)的企业规模理论,索洛(Solow)、丹尼森(Dennison)等人的经济增长理论。

1.2国内研究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探讨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龙尧(1980)提到科技转化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即满足生产的需要、经济上要有效益、适合当地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王培棠(1981)充分肯定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新的科技成果。蔡汝魁(1989)着重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生产”过程,主张通过价值规律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从20世纪90年代起,科技转化研究成果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研究的层次和视角趋于多样化。在梳理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文献资料中,国内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科技成果转化概念辨析、转化模式、转化影响因素以及评价的研究。

2 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

2.1国外研究

Magnus Gulbrandsen(1999)对美国和西欧在促进商业创新方面的政策结合项目分析后,对比发现尽管二者的政策措施均处于技术转移类型的确定和过程的合法化,但美国的政策更多是发挥直接的部门作用推动技术转移,而西欧主要通过大学在政策的影响下对创新产生影响。Adam B.Jaffe(2002)以环境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探讨为出发点,对科技创新、转移和扩散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Stephen Campbell(2009)认为美国在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先进科技项目(The Advanced Technology Program,ATP),该项目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科研人员和相关机构提供研究便利,指出公共政策在项目的支撑下对美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Dos Santos(2013)总结了巴西在实施《科技创新法》(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aw)后,由于技术转移办公室(The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 ce,TTO)实现了产学研之间的有效连接,对巴西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一步从政府行为的角度指出应采取激励措施建立相应的机制,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体系以及给以企业财政补贴或贷款等政策。

2.2国内研究

我国学者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第一,通过分析国外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为我国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借鉴。姜小平(1999)以日本的《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在促进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的特别措施为借鉴。刘溶沧(2000)总结了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郭洪波(2003)分析了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制度,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具体的法律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相关建议。孙卫(2006)对美国科技成果转化中政府立法、设立专门机构、服务社会理念、校企合作、风险投资等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聂常虹等(2015)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应对和解决成果转化问题的过程中,将已经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和创新实践为参考,为我国探索符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制度创新提出建议。

第二,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完善、机制的改革、政策的支持方面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制度研究。张兴隆(2000)从六大方面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曹钦润等(2004)从知识产权制度入手,分析知识产权制度中诸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负面影响或阻碍作用,进而提出消除这些障碍有效的具体途径与措施。王倩倩(2016)界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并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制度障碍进行分析,以舟山群岛新区为实证分析,探究其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其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方案与建议。

第三,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正和理解的角度进行研究。秦洁和宋伟(2014)总结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内容修订可从科技成果转化定义、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体、政府促进作用和科技中介机构地位及其从业人员资质等四个方面展开。秦洁(2014)针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的政府角色,探讨了政府角色从典型的“目标导向”模式向新型“主体导向”模式重组的问题,并就重塑政府角色提出修订相关法律的建议。严丽平(2014)基于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进行了针对性科技立法的认知研究。

3 制度(政策)量化

在制度创新量化分析方面,加里·D.利贝卡普于1978开创性尝试,他将美国内华达州关于矿产权的活动浓缩成法律变革指数,并且第一次将政策进行了量化处理。金玉国(2001)设计了四个制度变量即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扩大。对我国的制度变迁进行了量化测度,测定了各制度变量的边际影响率和弹性系数。潜伟和吕科伟(2004)借助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宋史》本纪中记载的科学技术内容为计量对象,对其进行句频分析,显示出宋代统治层对科技的关注度,可作为当时科技政策的计量指标。匡跃辉(2005)基于科技政策的效果,进行价值准则即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研究。刘凤朝和孙玉涛(2007)将统计分析方法引进创新政策研究领域,以289项创新政策为样本,以创新政策的效力和类别为基本维度,分析了1980年~2005年我国创新政策的历史演变路径。彭纪生等(2008)以技术创新政策为案例,给出政策量化标准具体的操作手册,并通过量化后的政策描绘出政策协同演变的路径以及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李燕萍等(2009)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2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了细致和定量化的研究。汪涛(2011)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技政策文本编码和类定量化分析框架,针对1996年~2007年北京市科技政策进行实证研究。臧志彭等(2013)提出“三位一体”制度创新评价模型,从创新高度、创新广度和创新力度三个维度设立制度创新评价体系。侯羽(2013)基于79个政策文本,从政策主体、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三个方面对广州市智慧产业政策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孙绮阳(2013)从税种分布结构、税收政策优惠方式、优惠环节、优惠对象等方面,分析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行税收政策,归纳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税收政策。张永安和耿喆(2015)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为例,运用PMC指数模型并结合文本挖掘方法对相应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评价。黄萃等(2015)采用政策文献量化研究的方法,以1949年~2010年中国中央政府颁发的4707件政策文献为分析样本,采用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历史时期科技创新政策主题聚焦点的变化。方辉(2015)从创新政策强度、完善度和协同度三方面构建区域创新政策评级指标体系,得出创新政策协同度的重要性远大于强度和完善度的结论。张若曦(2015)通过收集建国以来和科技工作者相关的各类政策、法规,构建科技工作者政策数据库,从发文时间、发文部门以及发文内容三个分析维度,并依照其发展历程,对建国以来科技工作者政策分阶段进行研究。白晶晶(2015)以政策“供给—评估—优化”为技术路线,在对1987年以来浙江省科技创新政策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强度作为三个维度,采用政策量化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科技创新政策的供给特征和演进特征。张炜等(2016)运用政策文本分析和赋值量化方法,从创新政策主体多维性和评价指标多维性两个方面构建多维度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语

通过阅读现有文献发现,制度创新的应用主要为定性分析、描述和解决问题,政策的定量化评价主要集中在以彭纪生为代表,从政策强度、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协调度的三维度,以及政策工具为主要维度对创新政策体系、科技政策、产权政策等进行评价。评价层面多以国家颁发的正式文件为主,少量文献对较为发达的区域进行创新政策研究,分析其演变特征。如何以政策文本为样本,基于要素投入视角,结合政策工具等评价维度,对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相关方面的政策,构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的评价体系,对地方层面的政策进行分析,是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1]Libecap G D. Economic variables and the law development:A case of western mineral property[J].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78(2).

[2]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9).

[3]方辉.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江浙沪三省市为例[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F204

A

2096-0298(2016)08(b)-157-02

青海省软科学计划:青海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研究(2015-ZJ-601)。

舒方(1991-),女,汉族,四川武胜人,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方面的研究;曲波(1973-),男,汉族,山东莱州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维度政策
政策
政策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助企政策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政策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