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及其内涵研究
2016-07-21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折文平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 折文平
革命老区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及其内涵研究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 折文平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革命老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出现了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产生旅游资源受到污染等不良后果。本文总结了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革命老区 旅游资源 保护性开发 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旅游活动日益普遍。不可否认的是,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但同时,旅游业也并非是天生的绿色产业,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易损性以及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如果在开发的过程中忽视旅游资源的特性,不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过度开发就会给旅游资源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飞速扩张的旅游需求同脆弱的旅游资源和有限的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旅游潮流所产生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革命老区要根据地区优势,在满足现时旅游者的审美和旅游目的地社区经济、社会方面的需要的基础上,保持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 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内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基础,只有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才能使旅游经济得以持续的发展。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理念是由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这一理念延伸出来的。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论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活动的对象的,其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保护与开发融为一体,协调好人地关系与人际关系。
借鉴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概念,可将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概念界定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以保护为根本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强调利用性保护,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对旅游资源所进行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念具有以下内涵。第一,以保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前提,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中,虽然也将旅游资源的保护纳入旅游规划中,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先,经常出现部分地区为了短期经济的发展,将许多传统文化村落及其历史建筑拆除,使这些古建筑连同它们的历史文化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中,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要以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前提。第二,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最大目标,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基础上不影响后代人的使用,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发展为最大目标。第三,强调开发利用性保护,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是一种积极的开放式的保护,是把合理开发利用作为保护与持续发展手段的理念。第四,寻求有效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构建一个以保护性开发为核心的运作体系,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由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及旅游监测四个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的主体是不同的,涉及的主体既有政府部门又有企业,只有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实施,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才能真正得以落实,这就要求在各个环节的落实过程中要以“保护性开发、开发性保护”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法律政策、教育引导等手段的功效,从而保证实际操作中使保护得到真正落实。
2 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成熟,大众对于旅游产品的要求日益多样性和个性化,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旅游市场推出了多姿多彩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革命老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使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革命老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还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1开发水平较低,红色旅游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革命老区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退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革命老区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尚停留在低层次简单的开发阶段,对景区建设、加强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法律及保护意识不强;县乡财政困难,长期以来缺乏资金投入;主题形象欠明确、旅游规划滞后、缺乏统一性,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导致景区景点难以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产生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文物实物少,资源深化开发和利用不够,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损毁严重,缺乏必备保护设施,周边环境急需整治;景点陈列宣传内容相对单一滞后,缺乏现代化的数字声光设备设施;一些被机关单位占用的旧址急需搬迁、恢复;一些战斗遗址自然损毁较严重,急需抢救性保护维修和环境绿化改善;景区景点公路等级低,出入条件差,急需改扩建等,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红色旅游资源的损害。
2.2生态环境受到一定污染
在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很严峻。有调查表明,我国绝大多数旅游风景区的水质、空气以及土壤、植被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损害。特别是旅游旺季,游客人数猛增,一些景区、景点的游客接待量甚至会超出该地的承受能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随之加剧。
2.3管理体制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旅游景点的管理部门并不统一,文化部门、旅游部门、文物保护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比比皆是,存在着在人文研究、旅游策划、服务管理、人员培训,专门导游词和解说词的推广和使用,文物征集、展陈、维修规划方案的制定落实、产品开发、品牌打造等方面,均存在着经费缺乏、人才不足、重视和宣传研究不够等问题。
3 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主要建议
3.1提高可持续开发的认识,坚持保护性开发路线
旅游业是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良好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革命老区要想让当地旅游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坚持保护性开发路线而不能不顾及环境的承载力而过度的开发旅游资源。为此革命老区要认真分析区域内资源资源的特色,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加快开发保护工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建立区、镇、村三级保护管理体系,通过出台保护办法、制定规划方案,实施生态环保工程,保护周边的环境,将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等整合起来,做到“红”与“绿”结合,将红色旅游景区纳入全市的旅游线路,变“点”游为“线”游,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积极探索老区人民参与的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模式,尝试采用“公司经营、农民参与”的模式,让农民参与到老区的开发建设、管理中来,这样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带动百姓致富,可谓一举多得。成立由革命老区保护、金融、规划、旅游、文化艺术等相关专业人士所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整体策划与论证,并对革命老区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实施进行指导与监督。
3.2落实可持续开发的资金,打造体验性旅游产品
革命老区要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旅游资源,由政府牵头设立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保护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构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产业基金,运用众筹模式,募集摄影师、美术家、文化创意者、建筑设计师等专业人士的资金,在基金与众筹资金共同投入下,进行保护性开发和运营,以半商业、半公益模式进行专业性运作。首先可先选择一个相对成熟的试点进行尝试,在试点成熟模式基础上,再系统、有序地提炼每个传统村落的文化个性与艺术特点,进行系统的规划、开发、资本筹措和运营,并逐个进行保护与开发。
3.3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可持续开发的管理制度
革命老区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加快了老区城镇化进程,带动了老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另一方面也对老区旅游资源造成了损坏,许多有价值的资源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被大规模的毁坏,对革命老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许多地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更因为缺少必要的强有力的法律措施,加上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保护革命老区的旅游资源难以得到全方位的支持与落实。法律是保护旅游资源的强有力武器,革命老区要加强与旅游资源保护密切相关的普法宣传,提升人民群众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通过网络、新闻、杂志、发放保护旅游资源宣传画册等多种手段,利用典型案件进行宣传,震慑犯罪分子,教育群众,提升群众保护旅游资源的责任与意识。同时宣传人员要深入辖区村(居)、农贸市场进行实地走访,宣传法律法规,营造严厉打击非法破坏文物资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并积极地投身到旅游资源的保护行动中来。
4 结语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革命老区的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和革命老区的共识。革命老区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珍惜与维护自身山水田园风光、注重挖掘与保护多种文化资源,逐渐构建起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文化体验为特色、美食享受为吸引的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1]冯林芬.浅谈红色景区如何推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J].黑龙江史志,2015(06).
F592.7
A
2096-0298(2016)08(b)-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