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审计研究
2016-07-21哈尔滨商业大学潘航冯百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 潘航 冯百阳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审计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潘航冯百阳
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开始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快融资平台的建设,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偿债风险与日俱增。对此,政府审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审计工作,重点关注和复核融资平台公司注册成立环节的真实性,资金筹措环节的合法性,资金使用环节的合规性和资金举借规模的合理性。从扩展审计考核目标范围、增加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指标、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审计、完善审计信息公告机制、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五个方面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的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 融资平台 资源整合
1 研究背景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仍旧使我们记忆犹新,我国的经济状况也受到了严重的波及。对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我国政府出台了一项总金额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而这项计划的作用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还在于各地方政府资金的积极配合。但是,财政资金短缺一直是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常态,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更使得地方财政收入遭遇滑铁卢。为了响应中央所制定的投资刺激计划,规避法律责任,一系列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地方债务逐年增大。但融资平台公司本身缺乏还款能力,存在着很大的经营风险,若不能按时偿还资金,偿债风险所导致的银行信贷风险隐患,将危及到财政、市场体系的稳定,更会危及到我们国家财政金融风险。因此,这些问题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2 地方债务融资平台审计重点的选择分析
2.1融资平台公司注册成立环节的真实性复核
地方政府投入融资平台的资本、资产,是融资平台存在和运转的前提,也是向社会承担风险的基础。但调研发现,在部分融资平台中存在资本金严重不足或不实,甚至抽逃资本金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更是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各种手段向融资平台公司注入不实资产,降低了融资平台自身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成为大量举债的先天性风险。除了注册资本不实,还可能出现注册时资产评估虚高,不可变现资本比例过高等现象。
2.2融资平台公司资金筹措环节的合法性复核
目前许多融资平台公司风险防范不当,债务担保大多有名无实。为确保贷款安全,金融机构一般会要求融资平台提供可靠的担保或各类资产抵押,这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归还贷款的第二资金来源。但调研发现,融资平台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中的抵质押资产质量不高,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的变相担保或承诺,潜在风险很大。还可能存在无担保大量举借债务、违规高估资产价值用于贷款抵押、同一项目多头贷款等现象。
2.3融资平台公司资金使用环节的合规性复核
融资平台主要为地方政府融资,融入的资金应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谨慎地运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调研发现,目前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并未全部纳入预算,使用的随意性很大,投向有时存在偏差,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助推了贷款风险。存在资金投入高风险竞争性行业、资金大量闲置使用效益不高、出借给私营企业用于房地产开发等现象。
2.4融资平台公司资金举借规模的合理性复核
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其融资量已占地方政府债务的绝大部分。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大、增速快、占比高,但政府却对其统筹监管不力、债务统计不全、家底不清。调研发现,当前融资平台举债规模失控,超过当地政府的财力水平,债务风险正在积聚,偿债风险逐渐增大。因此将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控制在地方政府可偿还的范围内,使其与地方政府的财力水平相适应,是防范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最根本途径。
3 基于审计角度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管理与对策
3.1扩展审计考核目标范围
(1)将风险预警机制考核纳入审计范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预警系统,必须以真实完整的债务数据为基础建立,经过审计机关对该数据的审计核实,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社会状况和债务审计指标来对当地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风险监测,判断其风险的大小。若风险水平较低,则进行常规的审计监控,进行信息反馈,如果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审计机关必须加大审计力度,从债务举借直至债务偿还都要加强审计监督,力求分散风险或者将风险转移;若风险水平较高,审计人员则全程动态审计监控,采取特别处理措施,尽可能地降低由此带来的损失[1]。
(2)将领导绩效考核与融资平台债务相结合审计。不断完善审计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审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引入针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的来源渠道、使用情况、收益效果及偿还情况等各个环节问责机制,最大程度避免地方政府追求政绩而进行大规模融资、盲目加快投资速度而不考虑融资风险的行为[2]。通过引入问责机制,确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分配,抑制地方政府盲目扩大融资规模从而造成融资风险的行为。
3.2增加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指标
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预警系统的建立离不开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我国必须进一步设计和完善地方债务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使政府审计更好地把控债务风险,也便于我国地方政府做出决策,在债务的各个时期及时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提高我国地方债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浪费,从而使债务资金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3]。同时,应考虑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将其转化为责任指标纳入债务审计评价指标之内。
3.3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审计
其一,政府审计内部资源整合。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政府审计内部资源整合的必要前提。在对政府审计内部人员和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的前提下,政府审计部门争取建立起一个能够有效协调人财物力、技术资本和信息资本等内部资源的操作系统,把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最有需要、有成效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资源的效用。其二,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资源整合。随着政府审计对象由单一财政审计向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多方审计方向的拓展,审计任务愈发繁重。就目前来讲,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寻求外在审计力量的协助。通过对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资源的整合,降低政府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效率。其三,政府审计与国资委部门资源整合。政府审计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通过依法监督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来实现“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政府审计监督目标[4]。财政部门和国资委部门与政府审计在监管职能上具有一定的相近性,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的前提下,政府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与国资委部门资源的整合来实现共同监管的目的。
3.4完善审计信息公告机制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有权对本级负债进行同级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上级审计机关报送,但由于报送形式仅限于审计报告,很少对外公布,影响了审计信息的透明度[5]。对此,应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以报纸、网站等多种形式定期向公众公布,公布的内容不仅应涵盖包括债务规模风险、债务结构风险和偿债风险在内的各项债务风险指标、各项债务从举借直至偿还过程中债务总额的变化趋势,还要提供完整的审计报告,使投资者和公众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情况。
3.5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能力是建设高水平审计队伍的根本,是做好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审计的基本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变化的政策和越来越灵活多样的政府融资平台要求审计人员主动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研究新政策,增强业务交流和探讨,提升个人业务能力。二是重视实地经验的积累。要牢固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在做好理论知识学习和更新的基础上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审计实践培养职业敏感度和洞察力,形成符合实际的、切实有效的审计方法,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1]曾康霖,吕劲松.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审计思考[J].审计研究,2014(01).
[2]蒲丹琳,王善平.官员晋升激励、经济责任审计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J].会计研究,2014(05).
[3]钱源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模式——融资租赁[J].经贸实践,2015(13).
[4]王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对策探究[J].财会通讯,2016 (05).
[5]周伟华,彭沙,袁铁芽.新常态下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监督实务,2016(04).
F276.3
A
2096-0298(2016)08(b)-066-02
潘航(1993-),女,汉族,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主要从事政府审计方面的研究;冯百阳(1994-),女,汉族,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