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生渴望逃离高考 大量赴美留学

2016-07-19

凤凰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中国大学教育体制美国大学

范悦(音)曾经展望未来,但并不感到鼓舞。她曾是一名高中生,生活在扬州这个有着460万人口的华东城市。她梦想上大学读教育专业。但她说,多数中国大学都没什么意思。她听说,大学里有很多人逃课,考试作弊也很普遍。

想上大学得花数年时间准备高考,这个考试就像加强版的美国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学生必须熟记早至7世纪的诗歌。无数考生当中,能考上顶尖大学的少之又少。在范悦的家乡江苏,竞争尤其激烈。范悦说,经历这样一个“什么也学不到的”过程很让人崩溃。还有另一种选择:美国。她的父母当时反对她去美国。但短期赴美之后,她被美国绿树成荫的校园和学术自由的氛围感染,于是申请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并被录取。

很多人认为,在美国大学就读的外国学生都是家境富裕、娇生惯养的年轻人,去那里只是为了享受,回国继续优越的生活。有时候的确如此。但随着美国大学的外国留学生急剧增多——去年有近100万人,比五年前增加40%以上,像范悦这样来自中产家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渴望逃离国内存在缺陷的教育体制。

中国尤其如此。在美国,中国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很多中国学生把国内大学视为文凭工厂,每年生产出大批赚钱潜力往往不佳的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2014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3487元人民币,比有些行业农民工的平均收入还低一点。

一些中国家庭开始质疑国内的教育体制,并到国外寻找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向高等教育注入大量资金,试图使国内的体制具备全球竞争力。政府还对一些帮助学生准备留学的国际项目加强了管控。在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自2000年以来迅猛增长,到2014年底达到2529所。中国成功创建了不少在全球数得上的大学,但政府开支向优秀学校严重倾斜,导致其他学校经费不足。贵州大学的负责人说,该大学63年来累计从中央财政得到的钱还抵不过浙江大学3个月得到的。

学生们尤其对高考感到失望。与考量学生阅读、数学和写作能力的SAT不同,高考更依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事实的记忆。尽管高考存在诸多问题,但很多中国人认为,面对这么多考生,这是唯一公平的方式。但批评者说,地区间的不公平压过了这些好处: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考生在高考中享有优势。这些城市有最好的学校,而且给本地考生的录取名额更多。

猜你喜欢

中国大学教育体制美国大学
严宽有度促合力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2015年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揭晓
榜单
“以县为主”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利益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