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微信对初诊糖尿病出院患者行延续性护理

2016-07-19孙雪蓉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复查出院依从性

孙雪蓉



运用微信对初诊糖尿病出院患者行延续性护理

孙雪蓉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行出院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得出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在我科初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微信管理组成员利用微信对其行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在3个月复诊时焦虑程度及对糖尿病认知程度,饮食、运动、服药、血糖自我监测等的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值,餐前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情况的指标。结果试验组在3个月复查时综合性测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信对初诊糖尿病出院患者行延续性护理效果较理想,值得推行。

【关键词】糖尿病初诊延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出院后医疗

延续性护理起源于为提早出院的患者提供出院后家庭随访的研究,其目的是提供有效和低成本的健康服务,现在已经发展为对所有患者提供延续健康指导,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随访及指导[1]。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程长、并发症多,可见控制血糖尤为重要,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不能达到良好效果,而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生活方式均与血糖的控制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而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未引起较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患者往往忽视糖尿病的危害,出院后依从性较差,因此延续性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患者慢长病程的病情控制好坏。微信为现代最为方便快捷的联络工具,因此,我科尝试采取组建微信延续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发送健康教育信息,对糖尿病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2015年1~10月,选取在我科住院的8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①经临床医师确诊符合WHO 1999年诊断标准[2];②年龄35~50岁;③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④意识清楚,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⑤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②不配合者;③不能坚持,主动提出退出者;④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者。按时间排序,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偶数组设为试验组,奇数组设为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注:1)为χ2值,2)为t值。

1.2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

1.2.1试验组:本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手机号码出院时除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外,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微信对其进行延续护理,具体方法:①组建微信延续护理小组。由1名主治医生、2名N3级和病房负责管理健康宣教资料的护士4人组成,且此两名N3级护士在不同的周夜班组或者不值夜班,小组成员均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并能熟练掌握微信的各项操作功能,经过学习延续护理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由护士长考核合格后准予上岗。②申请微信公众号,建立名为“糖尿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的微信公众平台,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及患者组建微信群聊组,便于提供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用于护患、医患及患患之间的交流。③分别将论坛和群聊组的二维码和功能简介印刷在一张卡片的正反面,在患者出院前由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将卡片发放给患者,并帮助和确认患者用手机扫描此2个二维码,使其关注论坛及加入群聊组,同时告知患者二者的服务目的。④小组护士共同编写糖尿病相关知识,护士长审核后,由她们在“论坛”上发送。形式包括文字、语音短信、视频、图片等,每周发送2次,共3个月。发送内容如下:第1周:心理指导、糖尿病基础知识。第2周:饮食、运动指导。第3周:用药(口服药及胰岛素)指导。第4周:自我监测、定时复诊。1个月将全部内容发送完,下个月循环发送,反复强化。⑤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成员每天定时保持群聊在线30分钟,并接受患者有关疾病问题的咨询,以及解答患者间讨论激烈的问题。若1个月患者均未在群聊中出现,护士长则电话联系,告之其积极参加群聊的意义,并建议其参与。

1.2.2对照组:签署同意书并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电话号码,出院时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常规健康教育1次,内容包括心理、疾病知识、饮食运动、药物及自我检测护理、定时复诊,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疾病知识的相关问题。

1.3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1.3.1评价方法:微信延续护理小组的3名护士在两组患者复查时,提前3天电话联系,叮嘱按时复查,评价患者出院当天及3个月(前后相差3天均可)复查时,焦虑程度、饮食运动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和疗效。

1.3.2评价指标:①HAMILTON焦虑量表:此量表为我院神经内科用来评定患者的焦虑状态,是发现情绪障碍的可靠工具,广泛应用于心身疾病的研究。该量表包含14项,每项按5级(0~4)计分,<7分为无焦虑,≥7可能有焦虑,≥14中度焦虑,≥24重度焦虑。②服药依从性量表[3]: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该量表在临床广泛应用。由5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4个选项(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到、基本做到、完全做到),分别赋予1~4分,总分5~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好。③饮食运动自我管理水平:中文版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调查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4]:SDSCA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吸烟6个维度。除吸烟维度外,每个维度包括2个条目,共11个条目。除了11个核心项目,还有14个其他项目,可以用来评价某些特定的自护行为的问题,测量患者3个月内进行的具体行为。除吸烟方面外,每个条目0~7分8级记分,总分0~77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量表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763~1.000[4],说明中文版SDSCA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④疗效评价:复查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根据检验科结果记录糖化血红蛋白值,并测取患者空腹手指血糖值,后嘱患者进食,2小时后再测量患者餐后手指血糖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用来检验两组中各变量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出院及复查时两组患者综合性医院焦虑量表测评结果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焦虑量表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时试验组患者综合性医院焦虑亚量表测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出院及复查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服药依从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时试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焦虑量表测评结果比较

表3 出院及复查时两组患者服药依

2.3出院及复诊时两组患者饮食运动等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自我管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时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出院及复查时两组患者服药依

2.4患者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FBG,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诊时两组患者FBG,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依从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而糖尿病患者出院后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方面依从性会有所下降。因此,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非常必要。目前,国内外延续护理干预已受到广泛的关注,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微信的广泛应用,阅读微信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表明,微信作为延续性护理的一种随访方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医患护患及患患之间的交流也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编成通俗、实用的信息,通过微信“论坛”群发至患者,操作简单、省时,而且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信息,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萍,付伟.社区实施出院老人延续性护理的SWOT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5):81-82.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20.

3Morisky DE,Gree LW,Levin DM.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Med Care,1986,24(1):67-74.

4陈钰仪,彭妙官.中文版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的信度个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0-62.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30030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6.03.050

收稿日期:2016-5-4

猜你喜欢

复查出院依从性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勘 误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