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趣味化小学数学课堂

2016-07-18徐俊

黑河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趣味化教学效果数学教学

徐俊

[摘要]小学数学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功的数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思维能力。构建趣味化小学数学课堂的背景,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主体三个方面出发,讨论如何构建趣味化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是教师引领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元素,可以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趣味化;数学教学;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功的数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思维能力,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学校的小学数学在趣味性教学方面表现较弱,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构建趣味化小学数学课堂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主体方面来讲,都有其必要性。

一、构建趣味化小学数学课堂的背景

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各个环节都经受了反复的检视。在心理学、脑科学和习得机制等学科的共同作用下,教育理念也得以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被更为科学、合理的模式和方法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教师及学者纷纷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和过程进行大量的思考,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后,有学者提出,通过构建“课堂环境”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也提倡“建构的学习”,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亲身参与发现答案的过程,从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传统课堂不同,新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而是逐渐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任务。在对各门学科的反思中,小学数学教学也引起学者和专家的极大关注,因为“小学数学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下位概念,它一方面必然具有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共同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反映自身特殊性的特点”。无论从营造课堂环境的角度或者建构学习的角度来说,兴趣都始终是重要的关键词。

二、构建趣味化小学数学课堂应采取的措施

兴趣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努力构建趣味化的数学课堂,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趣味化小学数学课堂无论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主体方面来说都是必要的。

1.透彻了解教学对象

小学生具有不同于成人的认知特点,趣味性可以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内容。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习自主性也较弱,“有意识记和抽象逻辑识记初步发展,无意识记和具体形象识记仍占有主要地位”。好奇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源动力,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更依赖于对课程的兴趣。相对与其他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几乎完全凭主观兴趣决定学习哪些课程。对喜欢的科目,他们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精力;对不喜欢的科目,他们甚至直接忽略。小学生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中出现的偏科现象往往比较突兀,测试结果令人惊讶,会出现有些科目满分,而有些科目却分数偏低的情况。分析发现,学生对满分的科目比较感兴趣,而分数偏低的科目往往是他们缺乏兴趣的科目。学生的兴趣深浅,影响学生对所学科目投入的注意力。如班级有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孩子们的年纪偏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常常出现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分散,上课不好好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的情况。当老师讲述“路程的求法”这一节课时,对于“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这种公式性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愿意去记,甚至不理解各个名词的概念,导致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透彻。而随后在讲到“三角形”等图形类趣味教学内容并通过故事引导时,学生的兴趣就大得多,你争我抢地踊跃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基本可以认定,课程是否迎合教学对象的兴趣对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仅仅从课型的角度来看,数学课的趣味性要弱于其他学科。基于小学生学习特点来说,数学既然无趣,他们就不会投入精力。因此,教师应该透彻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把趣味性融入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并设法化无趣为有趣。对很多小学生来说,数学课比较枯燥,他们认为数学课就是老师在摆弄一串数字和图形,学生只是模仿老师的做法,硬性记住方法,在数学课堂不容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低年级的数字加减为例,如果仅仅把算式列出并通过演算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反复演练并记起,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记忆学习知识,但小学生并不乐意这样学习,因为它非常无趣,他们想玩,而不想考虑太多。如果教师把算式列出:3+4=?教师不直接公布答案,而是拿出小孩子们喜欢的玩偶、水果或糖果模型,请孩子们参与。教师可先拿出3个玩具,然后让孩子们再数出4个别的玩具,最后,把这些玩具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得出答案。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案的趣味性要明显高于第一种方案。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如果单一从题目来讲,学生对这种繁琐的问题不会感兴趣,也不愿去主动思考。他们的脑海里可能一直出现鸡兔打架的场景,或者乱作一团闹哄哄的图景。这个问题如果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并适当添加趣味性的内容,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不会随着自己漫无边际的遐想散开,而会聚焦在题目本身。教师可以这样表述:“同学们,今天我来讲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故事。”即使抛开后面描述,仅“故事”一词就足以让学生们更加专注,况且还有“动物”“运动会”等对小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的词语。

3.全面提升业务素养

趣味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勤于学习并具有扎实业务技能的教师。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简单又复杂。当一名老师容易,当一名称职的老师很难。如果教师仅仅想完成任务,就不能被认为是称职的教师,称职的教师必定会想方设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还应该不断学习,提升业务技能。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机制与成人有较大差别,并且数学课本身的趣味性较弱,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兴趣入手应对并化解挑战。具体来说,教师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首先,教师需要学习心理学和少儿习得机制、脑科学等学科知识,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特点等有全面了解,从而能够在上课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实现教与学的无缝对接。除此之外,小学教师也可以适当扩充数学史、数学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鼓励教师学习心理学等领域的有关知识。如果教师能够用少儿容易接收的语言说明观点,遇学生便会容易明白教师甩表达的内容。这类做法既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又可以促进课堂问题的解决。其次,教师应该设法在少儿的学习特点与数学课的特性之间架起桥梁。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所用教材的内容(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为学生吸收知识做好准备。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教师需要把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和所教知识进行分解并组装,并把所教内容进行深加工,把趣味元素贯穿其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把握小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从兴趣出发,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充满趣味的玩耍游戏,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可以说,趣味性是建立在学生与数学王国之间的重要桥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以趣味性为导向的学习特点,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08).

[2]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课程与教学, 2014(08).

[3]郑惠,林文璇,胡华芸.数学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缺陷的初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6).

[4]徐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5]丁锐,马云鹏.小学数学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表现的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1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趣味化教学效果数学教学
浅谈幼儿园舞蹈表演趣味化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
谈低年级语文作业的趣味化设置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