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推拿与穴位埋线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2016-07-18李启科
李启科
腹部推拿与穴位埋线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李启科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推拿与穴位埋线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与穴位埋线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7%,对照组为90.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周,停止治疗2周后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推拿与穴位埋线可刺激胃肠血流循环,通降腹部气机,促进消化功能,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辅助方法。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腹部推拿; 穴位埋线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大,一般选用西医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部分患者症状缓解较慢,对基本治疗方案进行改进,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十分重要[1]。如考虑药物联用,则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法保证安全性,因此较为棘手[2]。本文采用腹部推拿与穴位埋线作为辅治方法,联合西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我院2013年12月1日-2015年6月1日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6.2±5.4)岁。病程1~8 a,平均病程(4.4±1.1)a。对照组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6.0±5.7)岁。病程1~8 a,平均病程(4.2±1.2)a。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吗丁啉10 mg,每天3次,均在饭前服用,口服雷尼替丁150 mg,每天2次,在早晚服用,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本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与穴位埋线辅助治疗。穴位埋线采用可吸收羊肠线,10~14 d埋1次,选择肝俞、脾俞、胃俞、中脘、天枢、章门、足三里穴等。腹部推拿以神阙穴为中心,进行顺时针的揉按、搓摩,点揉上脘、中脘、建里、梁门、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等,每次25 min,每隔1 d进行1次,每周保持3次,持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指数≥85%;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在50%~84%;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疗效指数在25%~49%;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2)症状积分评定标准:包括主要的6个症状,恶心呕吐、嗳气、上腹烧灼感、早饱感、餐后上腹胀、上腹痛;0分:无症状;1分:可意识症状存在,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但是可耐受,不对正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3分:重度症状,对正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
2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90.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42,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周,停止治疗2周后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周,停止治疗2周后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一般由于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功能紊乱,胃出现排空障碍。西医一般采用吗丁啉、雷尼替丁等药物,以帮助症状缓解,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见效仍然较慢,并且部分患者无效。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使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加良好的治疗方法[3-4]。联合用药是可考虑的一种方式,但联合用药多数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疗效。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中属于痞满,胃脘痛范畴,其病位在胃、脾、肝,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肝主疏泄,主要病机为气机紊乱,升降失常,因此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治疗对患者十分有利。而中医联合治疗在国内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提升疗效的方法,也十分具有观察研究价值。
本资料中所采取的腹部按摩并非简单的按压揉腹部,而是以专业的手法进行的按摩,主要目的在于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以缓解胃气失降,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也可兼提脾气[5-6]。腹部按摩十分讲究程序,揉、摩腹等舒缓胃气,主要以穴位按摩为主,刺激促进胃肠蠕动的穴位,以此法通降腹部气机。同时按压揉也可以刺激胃肠血流循环,进一步帮助消化,以及胃部排空,并且以神阙为中心,点按气海等穴位可以激发脾气生发,兼有健脾的效果。配合穴位埋线,给予穴位柔和持久的刺激,以达“疏其气血,令其条达,降逆消痞”的功效,以更好的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在中医理论中,肝气郁结也与该病有所关系,虽然病位主要在脾和胃,进行调肝也能起到安胃的作用。腹部按摩可以联合西药使用,用于提高基本疗效,而其优势在于无需增加药物的使用,不存在不良反应的问题,较为安全。本资料结果中显示,观察组加用腹部按摩以及穴位埋线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客观的观察了患者不同时间的症状积分,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腹部按摩和穴位埋线对患者是有利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西医治疗效果,使治疗对绝大部分患者有效,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淑君,谢秀峰.腹部按摩配合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50-51.
[2]张党升,薛卫国,李建辉,等.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8):619-621.
[3]刘绮,林青,韦刚,等.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甘肃中医,2010,23(1):39-41.
[4]张燕,马朝阳.穴位埋线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胃电图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4,(5):13-14.
[5]黄辉斌,朱莹,袁伟建,等.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0,16(3):80-81.
[6]谢胜,侯秋科,张越,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进展[J].河南中医,2011,31(2):204-207.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人民医院 康复中医特色科,532700 李启科(1978-),男,主治中医师,大学。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4.032
[中图分类号]R 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4-0447-03
(收稿日期: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