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研究
2016-08-19李竺谈慧陈丝
李竺+谈慧+陈丝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呼吸内科接诊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行COPD稳定期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穴位埋线治疗, 同时应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观察治疗效果及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优于对照组66.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穴位埋线;中医时间医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9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 可进一步发展为其他常见慢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与有害气体、颗粒等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一旦发展为COPD急性加重, 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 对COPD稳定期进行积极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 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1]。为探讨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本文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0月本院呼吸内科接诊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2015年10月本院呼吸内科接诊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均符合卫计委(原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相关诊断和分级标准, 经体征检查、肺功能检查确定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将90例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64.18±5.06)岁, 病程2~27年, 平均病程(13.22±2.10)年;对照组男27例, 女18例, 年龄50~82岁, 平均年龄(65.34±5.45)岁, 病程1~25年, 平均病程(15.30±1.9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选择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肺肾两虚型辨证分型标准:主证:呼多吸少、咳嗽无力、痰稀且清, 次证:舌质淡紫、脉迅疾;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0%, 合并咳嗽、咳痰等症状;处于稳定期且1个月内无急性发作。
1. 2. 2 排除标准 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系肺结核、过敏、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原因所致;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或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1. 3 治疗方法
1. 3. 1 对照组行COPD稳定期常规治疗:叮嘱患者戒烟戒酒, 对症治疗的同时按照传统给药时间和次数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3次(7:00/12:00/17:00)或2次(7:00/17:00)或1次(7:00),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
1. 3. 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穴位埋线治疗, 同时应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利用人体自身生物节律进行给药, 给药时间根据患者具体给药次数分为3次(6:00/15:00/22:00)或2次(6:00/22:00)或1次(6:00)。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取足三里穴、肺俞穴、肾俞穴、丰隆穴, 常规消毒双手, 将聚乙丙交酯(PGLA)可吸收缝合线置入埋线套管针内, 另一只手妥善固定穴位, 将套管针以90°的进针角度快速刺入所取穴位皮下, 缓慢进针, 边推针芯边退针管, 检查缝合线是否植入皮下组织, 拔出针管后贴敷专用胶贴, 2周/次, 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测量血氧饱和肺功能1次/d。
1. 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参照上述疗效判定指标评估两组治疗效果, 统计治疗总有效率。②安全性。治疗前后监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1. 5 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 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无记为0分, 轻记为1分, 中记为2分, 重记为3分, 计算总分, 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积分改善率≥95%,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体征恢复正常;有效:70%≤积分改善率<95%, 临床症状明显所改善, 体征好转;缓解:30%≤积分改善率<70%,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积分改善率<30%, 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缓解)/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优于对照组66.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在COPD稳定期临床方面并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 仅仅进行基础和对症治疗是远远不够的。COPD属中医“肺胀”、“喘证”范畴, 根据其中医病程发展规律, 应当格外重视COPD稳定期的治疗[2]。在现有中医治疗方法中, 穴位疗法不仅疗效显著, 而且安全性高, 无明显副作用, 因此具有推广和普及价值。穴位埋线是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 将PGLA可吸收缝合线埋入相应的穴位, 借助其对穴位的刺激来代替传统针灸治疗,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3-5]。中医时间医学则是经过长期经验总结形成的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特色理论。中医时间医学源于古人的“天人相应”观念, 认为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地是相对应的, 由于自然界有固定的时序交替, 因此, 人体生理及病理也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和节律性。随着中医时间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渐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
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并在临床用药中引入中医时间医学理论, 科学调整用药时间和次数, 从而使其更加符合时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 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COPD稳定期中具有突出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洪.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Z2):49-50.
[2] 张双胜, 区淑娟, 胡紫光. 穴位埋线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BODE指数、CAT问卷评价. 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1):20-21.
[3] 汤杰, 王振伟, 马春花, 等.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3):416-419.
[4] 钱航, 周庆伟. 中医特色疗法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进展. 中医研究, 2013, 26(9):77-78.
[5] 杨佩兰, 李璟, 沈毅韵, 等.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10):24-27.
[收稿日期: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