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CMO治疗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

2016-07-18王金铃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儿科

王金铃

ECMO治疗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

王金铃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治疗儿科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儿科2014-01—2016-01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24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其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2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其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血气指标(86.72±2.35)mmHg(1 mmHg=0.133 kPa)、(42.52±2.46)mmHg、(245.48±36.77)mmHg与治疗前(51.63±1.49)mmHg、(75.45±5.21)mmHg、(133.52±65.36)mmHg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血气指标(74.19±2.11)mmHg、(57.38±2.39)mmHg、(197.45±37.24)mmHg与治疗前(52.17±1.47)mmHg、(76.39±5.33)mmHg、(134.09±65.17)mmHg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的研究组,其各项血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37.5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儿科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较为确切,能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对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儿科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在体外循环技术的支持下,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长时间对其进行心肺支持。早在1972年,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就已经应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到目前为止,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科呼吸疾病中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膈疝和持续肺动脉高压等,其救治的成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虽然当前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主要采用iNO、PS以及高频通气技术等,但还有部分情况需要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进行支持。本文主要就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儿科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儿科2014-01—2016-01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24例作为研究组,男16例,女8例;年龄1~31 d,平均年龄(18.33±2.19)d;给予其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24例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30 d,平均年龄(19.68±2.05)d;给予其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所选患儿均根据《呼吸内科学》中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2];研究对象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儿家属签字确认;研究所选患儿的胎龄均在34周及以上,体质量在2 kg以上,患儿的肺部疾病具有恢复的可能,排除不可控的出血类疾病患儿,排除严重颅内出血患儿,排除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排除经其他类呼吸治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为其挑选适合的面罩或鼻罩,并与Bi-PAP ST型呼吸机相连接,模式设置为双水平正压通气,参数设置为吸气的压力16~2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的压力4~8 cmH2O,面罩旁进行5~10 L/min的供氧。

给予研究组患儿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连接方式为静脉和静脉相连,从右侧的颈内静脉处或股静脉处进行插管,并从腔静脉引出血液,然后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将CO2去除,再把血液从右侧的颈内静脉处或股静脉处回输至腔静脉。

1.4 疗效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PaO2、PaCO2、PaO2/FiO2等血气指标的变化和死亡率等。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率,采用χ2检验,P<0.05时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的变化比较(表1)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aO2/FiO2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和PaO2/FiO2等血气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提升较为显著,PaCO2与治疗前相比则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的变化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的变化比较(±s,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PaO2 PaCO2 PaO2/FiO2研究组 24 治疗前 51.63±1.49 75.45±5.21 133.52±65.36治疗后 86.72±2.35*# 42.52±2.46*# 245.48±36.77*#对照组 24 治疗前 52.17±1.47 76.39±5.33 134.09±65.17治疗后 74.19±2.11* 57.38±2.39* 197.45±37.24*

2.2 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表2) 治疗后对两组患儿进行1个月的随访,研究组患儿死亡率为37.50%,对照组患儿死亡率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n)

3 讨论

对新生儿来说,呼吸衰竭的致死率较高,是儿科的危重症之一,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缺氧,由于呼吸衰竭时机体细胞大部分处于缺氧状态,患儿有可能发生多脏器衰竭,最终导致死亡。临床上通常采用机械通气等方式对呼吸衰竭的患儿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甚明显[3]。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也开始逐渐用于对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以体外循环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更为成熟的应用,与其相比,我国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发展很滞后,特别是在儿科重症医学中的应用。相关资料显示[4],国外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既用于循环支持,还用于呼吸支持,且循环支持的比例越来越高[5]。而我国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应用较为局限,大部分为循环支持,且多为成人心脏病术后支持,在儿科的应用也主要为先心病术后支持,很少用于呼吸支持。这与国外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先用于儿科重症患者再用于全体人群,先用于呼吸支持再用于循环支持的发展轨迹相反,其发展状况大体可概括为:①成人患者应用较多,儿童患者应用较少。②循环支持应用较多,呼吸支持应用较少。③心脏外科应用较多,重症医学应用较少。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极少用于儿科重症医学,特别是儿科重症中的呼吸支持。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医疗机构相关方面技术系统和医疗设备的建设滞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因而该治疗方法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相关的临床经验较少,探索空间仍然很大。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各项血气指标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改善,但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的研究组,其各项血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儿科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较为确切,能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对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马丽,文仲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应用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6):468-469.

[2]王有峰.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衰竭32例临床体会[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1):53-54.

[3]杨万清,谭毅.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7):707-712.

[4]王新宽,丁凡,尤涛,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8):156-157.

[5]夏梅,陈巧.1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体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25):153-154.

2016-06-07)

1005-619X(2016)12-1291-03

10.13517/j.cnki.ccm.2016.12.026

114032 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儿科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黑珍珠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