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2016-07-16罗盛鸿严素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早产儿护理

罗盛鸿,严素芬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罗盛鸿,严素芬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某院出生且出生后24 h内入该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总结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共调查644例早产儿,3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9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8例,占56.25%)。检出34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70.59%),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4株);革兰阳性菌10株(29.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羊水污染程度重、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总住院时间长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新生儿喂养耐受度等有利于降低早产儿的医院感染风险。

[关键词]医院感染;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Chin J Infect Control,2016,15(6):405-407,411]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机体免疫系统及生理功能均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住院期间受医院环境、饮食、诊疗护理操作、用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医院感染[1]。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后,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且严重影响其临床预后。本研究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某院出生且出生后24 h内入该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排除标准:转院早产儿;出生时已有宫内感染的早产儿。

1.2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记录早产儿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感染部位、病原菌、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出生体重、静脉全营养、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喂养耐受等情况,分析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

1.3诊断标准依据《儿科学》[2]进行早产儿及其相关合并症的诊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

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收集644例早产儿资料。男性325例,女性319例;胎龄(29~37)周,平均胎龄(34.54±1.21)周,192例≤32周,452例>32周;出生体重(0.75~2.52)kg,平均出生体重(1.65±0.72)kg,110例≤1.5 kg,534例>1.5 kg;住院时间(7~19)d,平均住院时间(12.6±2.45)d,380例≤10 d,264例>10 d。

2.2医院感染及病原菌检出情况644例早产儿中,3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97%。其中18例(56.25%)为下呼吸道感染,9例(28.13%)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口腔黏膜及血流感染各2例(各占6.25%),1例(3.13%)泌尿系统感染。共检出34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70.59%),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4株,大肠埃希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溶血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各1株;革兰阳性菌10株(29.41%),分别为肺炎链球菌5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各1株。

2.3单因素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的胎龄、羊水污染程度、出生体重、出生时Apgar评分、是否使用机械通气、静脉全营养、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总住院时间均与早产儿医院感染有关(均P<0.05),见表1。

表1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Table 1Univariate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HAI in premature infants

因素总例数医院感染例数医院感染发病率(%)χ2P胎龄(周) 28~861213.9523.638<0.001 30~10698.49 32~36452112.43分娩方式 剖宫产456214.610.0060.939 阴道分娩188115.85羊水污染程度 否537152.798.6450.003 Ⅰ2214.55 Ⅱ28310.71 Ⅲ571322.81出生体重(kg) ≤1.51101816.3636.746<0.001 1.5~2.5374112.94 ≥2.516031.88出生时Apgar评分(分) <72212611.7632.907<0.001 ≥742361.42机械通气 是1812011.054.3790.036 否463122.59静脉全营养 是2012311.445.6300.018 否44392.03喂养不耐受 是1952211.285.1440.023 否449102.23留置胃管 是1992211.064.9100.027 否445102.25抗菌药物使用 不合理42614.294.7670.029 合理602264.32总住院时间(d) ≤1038051.325.7490.016 >102642710.23

2.4多因素分析将经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羊水污染程度重、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总住院时间长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Table 2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HAI in premature infants

变量βORP95%CI胎龄0.7611.9960.0411.112~3.978出生体重1.2814.9850.0012.986~10.642羊水污染程度1.56113.934<0.0015.098~23.941机械通气0.8972.0240.0311.067~4.219喂养不耐受0.6721.7840.0361.039~4.061留置胃管0.8812.0790.0251.128~3.804抗菌药物使用0.6511.7240.0371.022~4.018总住院时间0.7652.1130.0311.066~4.268

3讨论

早产儿由于其脏器功能发育不全、呼吸道黏膜幼嫩、上皮组织尚未发育成熟、自主屏障功能较差、机械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等,极易发生医院感染[4-6]。早产儿医院感染不仅导致其住院时间延长及医疗费用增加,且可能造成新生儿死亡,给患者家属及家庭造成严重打击。

本研究644例早产儿中,有3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97%,与李健平等[5]报道接近。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将增加不良临床预后或转归风险,故积极分析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羊水污染程度、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及总住院时间均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出生体重≤1.5 kg、胎龄≤32周的早产儿多具有宫内发育时间不足或营养不足,出生后抵抗力较为低下,容易出现新生儿并发症,医院感染风险更高[7-8]。而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或全静脉营养等侵入性操作将增加病原菌侵入机体的风险,从而诱发医院感染。由于早产儿的吮吸、吞咽以及呼吸协调性均较差,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进而影响机体发育、营养状态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进一步增加医院感染风险[9-11]。临床研究表明,羊水直接与胎儿口腔及皮肤接触,一旦羊水受到胎粪等的污染,将增加胎儿皮肤感染、吸入性肺炎或窘迫等风险,且污染程度越高,感染风险越大[12]。本研究结果表明,羊水污染与早产儿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羊水污染程度越高,医院感染风险越高,与杨舜妆[1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早产儿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多见,与迟春昕等[6]报道一致。临床研究显示,新生儿医院感染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广谱抗菌药物滥用或不合理联用抗菌药物在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亦显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充分结合药敏试验以及病原学检测选择窄谱抗菌药物治疗,尽量减少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优先考虑单药治疗,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同时应严格控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及发展风险[14]。临床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所携带病原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来源之一[15]。加强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以及接触体液、血液后的手卫生能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总之,全面加强围产期监护,尤其是对于早产低体重儿、低Apgar评分、有宫内或产后窒息征象、介入性操作较多的新生儿,关注手卫生,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危险因素复杂,完善孕期及产后管理、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缩短住院时间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改善临床预后,本研究前期欠缺周密的设计,未能制定详细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表,可能影响早产儿医院感染统计的完整性,严谨性。

[参 考 文 献]

[1]张舒, 王琍琍.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6):595-597.

[2]王慕逖.儿科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13-l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北京, 2001.

[4]修文龙, 杨长仪, 陈涵强, 等.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4, 17(10):657-660.

[5]李健平, 张伟嫦, 陈捷, 等.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现代医院, 2010, 10(10):81-83.

[6]迟春昕, 谢巧庆, 林俊, 等.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5):1268-1269, 1272.

[7]姜娜, 汪盈, 王琦, 等.超早产儿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14, 52(2):137-141.

[8]张先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4):10-13.

[9]吴金兰, 都鹏飞.1 023例住院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24):3899-3901.

[10] 刘云, 姜波, 尹建春.早产儿医院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2, 11(4):284-286.

[11] 程可萍, 金美媞, 陈仙丹, 等.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82-84.

[12] 徐燕飞.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9):20-22.

[13] 杨舜妆.早产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优生优育, 2014, 20(6):390-392.

[14] 李瑞英, 张志芳, 贾美云, 等.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5):3852-3853, 3866.

[15] 李小燕.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13):1696-1698.

(本文编辑:曾翠)

Risk factors for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LUOSheng-hong,YANSu-fen

(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FoshanCity,Foshan5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occurr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HAI) in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The occurrence of HAI among premature infants who were born in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5 and admitted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within 24 of birth were investigated prospectively,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644 premature infants were investigated, 32(4.97%) had HAI, the main infection site was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n=18, 56.25%). 34 pathogenic isolates causing HAI were detected, 24 (70.59%)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the major wasKlebsiellapneumoniae(n=14); 10 isolates were gram-positive bacteria(29.41%).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low birth weight, severe amniotic fluid pollu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eeding intolerance,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irrational antimicrobial use, and long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risk factors for HAI in premature infants (allP< 0.05). ConclusionRisk factors for HAI in premature infants are multiple, targeted interventions, such as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duce unnecessary invasive operation, use antimicrobial rationally, improve the feeding tolerance, are helpful for reducing the risk factors for HAI in premature infants.

[Key words]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premature infant;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ing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罗盛鸿(1956-),男(汉族),广东省佛山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研究。 [通信作者]罗盛鸿E-mail:fslsh888@126.com

DOI:10.3969/j.issn.1671-9638.2016.06.010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38(2016)06-0405-04

·论著·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早产儿护理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