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实证研究

2016-07-14胡类明许海燕

职教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实证分析

□胡类明 许海燕



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实证研究

□胡类明许海燕

摘要: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根本意义是要使农民工真正学到本领,素质得到提升,尽快跟上城市发展节奏,更好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为了客观了解武汉市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与需求,课题组抽选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点的公立培训机构为载体,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人员结构、机构类型、培训周期、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和聚类分析。研究认为:农民工职业培训是与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联的公共事业,更是关乎民生、和谐稳定的大事,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各地政府应当适时适度适量地出台刺激人们参与职业培训的政策保障措施,科学设计与职业教育学习相关的法律规则、社会保障、就业和劳动收入机制。在政策具体落实和培训实施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引入职业院校等公共资源,政、企、校三方协力,共同促进农民工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共职业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职业培训;实证分析

引言

梳理过去10年的中央1号文件发现,农民工的增收问题、培训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201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尽量多使用农民工”,这次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来到城市务工或经商的拥有农村户籍的人口,这部分人口年龄集中在18岁到25岁[1]。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为了具体推进农民工公共职业培训工作,2010年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中有集中体现,其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26号),从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的内容、机构、经济政策及保障措施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各地政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章立制,积极推进这项目工作。为了客观了解武汉市农民工公共职业培训的现状与需求,课题组针对武汉市农民工展开调研,为寻求农民工公共职业培训有效供给的对策和路径提供依据。

一、武汉市农民工公共职业培训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调研的基本情况

统计年报显示,2014年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定的公办培训机构共6所,全市共有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211所,全年组织农村劳动转移培训60196人次[2]。本次调研,课题组抽选的是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几所公办培训机构,共投放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卷700余份,回收问卷523份,问卷回收率约74.7%,问卷分析采用的是SPSS20.0统计软件,并得出相关分析结论。

(二)调查样本的结构分析

抽取的523个样本中,男性占比56.4%,女性占比39.8%。年龄主要集中在21-31岁之间,占比高达95%。被调查者中具有高中学历者占31.7%,初中学历者占28.3%,中专学历者占25.2%。家庭所在地以本地农村最多,外地农村占比只有20.8%,主要以交通运输、仓储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见表1)。

表1 统计样本的基本情况

523个样本中,从事过或不擅长农业劳动的占比53.0%,完全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的占比24.5%。从更换工作的概率看,绝大部分人都有更换工作的经历,更换达6次以上的人群占到了16.8%的比例(见表2)。

表2 样本从事工作基本情况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描述与统计分析

(一)目前职业技能等级描述性统计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显示:被调查的518名新生代农民工中,获得初级工、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群约占56.8%,拥有高级工、技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占比非常稀少,尚有34.9%的人没有获得任何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见表2)。

表2 农民工目前职业技能等级描述性统计

(二)职业技能培训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次数调查显示,参加过两次职业技能培训的人群占比45.0%,参加过一次的人群占比23.9%,没参加过的人群占比18.3%。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信息渠道主要还是报刊、杂志,其次是户外广告和电视(见表3)。通过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类型调查显示:农民工参加的培训类型主要有三类:即企业统一组织、政府免费提供和自费培训,其中,政府免费提供的培训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占比23.6%,最主要途径还是依靠企业统一组织(见表3)。通过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时间周期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农民工选择时间周期都控制在1个月之,其中,53.9%的农民工更愿意选择时间周期为一星期左右。通过对培训内容的选择调查发现,农民工首选的培训内容仍然是技能培训,其次是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见表3)。

表3 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情况描述性统计

(三)对培训成本及培训就业效用的认知

本次调研,研究者从对参加培训的成本问题看法、培训后对提高您的就业率是否有效两个方面着重调研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认知情况,数据表明,对参加培训的成本问题的看法调研结果,排第一位的是“不会花钱培训,除非有组织的免费培训”,排第二位的是“如果承担部分成本的话,愿意考虑”,而选择“不计较、培训学习的钱值得花”占比非常低,说明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在培训上花钱。对培训后对提高您的就业率是否有效的调研结果,排第一位的是“一般有效”,占比为46.3%,“不清楚”的是41.0%,认为“非常有效”的占比只为6.7%(见表4)。

表4 农民工对培训成本及培训就业效用的统计分析

(四)对职业培训的实际功效评价

针对职业培训所产生的作用和功能,调研问卷共设计了6个选项,有35.3%的参训农民工认为培训后增加了晋升的机会,有22.3%参训农民工认为培训后增加了收入,21.3%的参训农民工认为培训后提高了自身技能和素质,还有16%左右的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目标并不十分明确,有的纯属单位规定的必须选择(见表5)。

表5 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后评价的描述性统计

(五)对职业培训满意度评价

表5数据显示,参训农民工对目前主办的各类职业培训的满意度总体评价较好,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比较满意共占比91.4%,说明广大农民工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基本上还是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为主(见表5)。

(六)对职业培训不满意的原因统计分析

针对农民工对培训不满意的原因,研究者共列出了9个选项,被调查者对这9个选项可以多选并进行排序。通过运用多响应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答案一共被选择了614次,其中有320人选择了培训对工作帮助不大,占比为61.9%,排第一,其次为内容深、听不懂,占比为10.1%,第三为培训缺乏实践、没有针对性,占比为9.1%,排第四的为政府投入力度不够,占比为8.1%。可见,培训与工作的相关性是影响农民工培训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见表6)。

表6 农民工对培训不满意的原因多响应统计分析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需求描述与统计分析

(一)职业培训需求的描述性统计

对职业培训专业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希望培训的首选专业为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其余依次选项是创业培训、商业服务、建筑业。对职业培训方式的调查显示,农民工首先的培训方式是集中课堂授课培训,其余依次选项是分散课堂培训、农厂、实践基地培训。对职业培训地点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希望培训的首选地点为武汉市城区,其余依次选项上县城、乡镇。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希望培训的首选机构是政府指定的培训机构,其余依次选项是国家公办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机构(见表7)。

表7 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统计

(二)不同性别的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的聚类分析

1.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对培训专业选择的聚类分析。为了分析不同性别的农民工,他(她)们在培训专业选择上是否存在差异,运用聚类分析功能中的树模型分析,把性别看作自变量,培训专业作为因变量,运用CHAID分析方法,进行聚类模型分析(见图1)。结果显示:男性首选的培训专业是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女性首选的培训专业是创业培训。值得关注的是,女性在商业服务、餐饮及洒店服务、家政服务这三点上希望进行培训的比重远远大于男性,而男性希望在建筑业上进行培训的比例又远大于女性。通过对所得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31.595,P值为0.000,P值说明这个结果的错误率为0.0%,统计结果错误率小于5%。

图1 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对培训专业选择的聚类分析树型图

2.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对培训方式选择的聚类分析。为了分析不同性别的农民工,他(她)们在培训方式选择上是否存在差异,运用聚类分析功能中的树模型分析,把性别看作自变量,希望培训方式作为因变量,运用CHAID分析方法,进行聚类模型分析(见图2)。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前两者培训方式上区别不大,但在服务业工作场所培训方式选择上,男性和女性的差异较大,男性选择车间培训的方式的比例远远大于女性。通过对所得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2.914,P值为0.044,P值说明这个结果的错误率为4.4%,统计结果错误率小于5%。

图2 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对培训方式选择的聚类分析树型图

3.不同年龄的农民工对培训专业选择的聚类分析。为了分析不同年龄的农民工,他(她)们对培训专业选择是否存在差异,运用聚类分析功能中的树模型分析,把年龄看作自变量,希望培训的专业作为因变量,运用CHAID分析方法,进行聚类模型分析(见图3)。结果显示:“<=21-25岁”聚在第一类里,在所有选项中,他们更希望进行交通运输、仓储业的培训,排第二位的是创业培训。“>21-25岁”这类人共262人聚在第二类里,在所有选项中,他们首选创业培训,占比达到28.8%,这一比例远大于年龄<=21-25岁的人。通过对所得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6.377,P值为0.044,P值说明这个结果的错误率为4.4%,统计结果错误率小于5%。

图3 不同年龄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培训专业的树型图

四、基于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和需求研究的综合分析

基于上述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可以进一步形成以下观点:

(一)农民工公共职业培训,政府主导,政策先行

我国正值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阶段,需要新的人口红利来保障经济转型升级,而新生代农民工在新人口红利中占据重要比例。目前,我国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新生代农民工占比60%,接近1个亿[3],妥善解决如此数额巨大群体的继续教育问题,特别是职业培训问题,不仅关系着这个群体的收入与职业规划,更是关乎民生、和谐稳定的大事,对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无疑是项目长期、艰巨而紧迫的公共事业。调研显示农民工参加政府免费培训23.6%的比例比较偏低,这虽只是个缩影,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实中的基本情况。“春潮行动”方案是面向全国颁发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各地政府应当适时适度适量地出台刺激人们参与职业培训的政策保障措施,科学设计与职业教育学习相关的法律规则、社会保障、就业和劳动收入机制[4]。

(二)发挥企业优势,突出社会贡献,促进农民工技能与素质提升

调研显示,有1/3的农民工都是接受企业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说明企业依然是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渠道。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直接关系企业生产活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力。而企业开展职业培训还拥有许多特殊优势:可以最大程度结合农民工自身需求,量身定做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职业培训计划;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开展与岗位无缝对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依然是这类培训的最大受益者,通过培训,他们既可提高技能,又可增加收益,而企业也可以培训为激励,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认同感,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但农民工职业培训是公共产品,政府投入是主导,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支持有资质的企业组织开办农民工职业培训,并通过舆论宣传突出企业家的社会贡献,总之,政府、企业、个人需三方协力,相互配合,共赢发展。

(三)以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工培训需求为导向设计培训方案

调研显示,农民工对当下各类职业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也反映出不少问题,比如:培训对工作帮助不大、培训内容听不懂、培训针对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等等。事实上,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具有更强烈的培训意愿和需求,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培训达到升职加薪的目的,他们的这份热情能否得到支持,关键在于培训方案的有效落地。一个好的方案,首先是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整体策划,合理开发并科学设计。培训开班之前,有必要对受训农民工的群体特点,包括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状态、从业信息、收入水平、技能素质等等作比较深入的调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培训内容。第三,培训目标和内容层次化。比如,对于入职前的农民工可进行岗前培训,对于刚入职的农民工可进行初级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已经具备初级或中级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则可进行更高一级技能培训或管理能力培训。第四,紧跟新兴的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职业,借助设备场地,实训实操,注重培训内容的前瞻性和实效性[5]。

(四)建立供给导向的培训计划和需求为导向实践模式

调查显示,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周期、类型、方式、机构及专业选择倾向,这些只是公共职业培训需要关注的微观层面的需求信息。宏观层面,应当结合本市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实际需求,建立供给导向的培训计划和需求导向的实践模式[6],从而使政府财政支持的培训计划得到有效落实,以避免碎片化市场导向的公共职业培训。

结语

农民工职业培训是公共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7]。本文问卷调研的结果可作为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公共职业培训现状与需求的缩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公共职业培训的基本情况。基本的数据分析,形成的若干观点,将作为改革和推进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的重要依据。研究认为:农民工公共职业培训不仅需要政府优惠政策和大量公共资源的输入,更需要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在“大职业教育观”理念引领下[8],职业院校将在“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等方面可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及终身学习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正林,马明.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评析[J].职教通讯,2015(28):45.

[2]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年报[R].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5(1):16.

[3]黄晓赞,马建富.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 (34):69.

[4]王岚,朱静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36):84-85.

[5]戴建春.农村务工群体职业教育培训的思路探析[J].职教通讯,2015(28):43.

[6]陈福祥.公共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重庆:西南大学,2011(6):134.

[7]许海燕,石芬芳.基于有效供给的公共职业培训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4(31):5.

[8]关晶,李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边界与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14(1):90-93.

责任编辑王国光

作者简介:胡类明(1970-),男,湖北孝感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许海燕(1984-),女,湖北五峰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院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高教发展研究中心”专项资助项目“基于有效供给的武汉地区公共业培训发展研究”(编号:2014A120),主持人:石芬芳。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2-0058-06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实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