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中国家视野下智库对社区教育的影响力机制分析
——以印度社区教育研究中心(ICRDCE)为例

2016-07-14王雍铮乔兴媚

职教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智库印度

□王雍铮 乔兴媚 陶 军



发展中国家视野下智库对社区教育的影响力机制分析
——以印度社区教育研究中心(ICRDCE)为例

□王雍铮乔兴媚陶军

摘要:教育智库主要充当着国家教育改革的设计者、教育决策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影响力是智库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印度社区教育研究中心(ICRDCE)的影响力机制进行剖析发现,ICRDCE通过对三种社会层次,即边缘层(大众)、中心层(精英)和核心层(决策者)施以不同的影响策略,成功地推动了社区教育在印度的发展。同为发展中大国,印度ICRDCE的影响力机制对我国社区教育智库建设的主要启示:研究理念反映社会和时代的需求;运作方式秉持专业化;政策精英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智库;社区教育;影响力机制;印度;ICRDCE

智库(Think Tank),又被称作思想库,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治体制之外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现代意义上的智库真正发展于二战以后的西方国家,最初以军事、外交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后来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逐渐扩大到经济、教育、科技、环境等领域。作为决策者的“智囊”,教育智库主要充当着国家教育改革的设计者、教育决策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根据美国著名智库专家詹姆斯·麦甘(James G. Mc Gann)领衔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组在2015年发布的《全球智库调查报告》显示,印度目前有280家智库,排名全球第四,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二是注重国内发展和民生问题的研究,较多涉及经济、教育、文化、人口、资源等领域;三是与国外组织和跨国公司联系紧密,一些民间独立智库从国际渠道接受的捐赠比例不断上升,这也让印度政府加强了对它们的管控。

影响力是智库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智库的影响力并不囿于智库的规模和级别,而是取决于其智力产品的影响。”[1]本文旨在对印度社区教育研究中心(Indian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以下简称ICRDCE)的影响力机制进行剖析,探索其成功运作的要素,借鉴其发展的经验,这对同为发展中大国,同处社区教育蓬勃发展阶段,同需打造社区教育智库的我国具有非常直接的参考价值。

一、智库的影响力

影响力是指行为主体在与其他主体的交互活动过程中,影响和改变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能力。智库作为以影响政策为宗旨的组织,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推广其知识产品从而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化而展开。而政策是由政策决策者制定的,所以智库的影响力与其说是对政策的影响,倒不如说是对政策决策者及其政策观点的影响[1]。

在西方学界,学者们对于政策的产生来源,即所谓的“政策决策者们”的构成产生了分歧。以杜鲁门和达尔为代表的“多元理论”(pluralist theory)认为:政府的政策是社会中为数众多的利益集团之间斗争的产物。这些利益集团包括:工会、各种非政府组织、游说团体等,智库只是这些团体中的一种,彼此在观点、舆论传播、经费上都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伊斯特布鲁克把此情此景形容为“智力市场”(intellectual market),这在权力分散、两党竞争、没有稳定文官系统的美国最为典型。如今,智库已经成为美国公共政策网络治理模式下的重要“节点”,利用自身的专业化、倡导性优势,促进社会各阶层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流动,在重大的公共决策的制定、评估、调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多元理论相平行的精英理论(elite theory)则认为,政策是由少数有权势的社会精英决定。笔者认为像印度这样崇尚精英治国、社会更为封闭、呈现金字塔结构、公共市场远未形成的社会,其政策形成更多的倾向于此种形式。米尔斯在其《权利精英》一书中把社会精英划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军事精英。加尔东(Johan Galtung)则按照社会各阶层与政策决策亲疏远近的关系,将社会结构细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决策者)、中心层(精英)和边缘层(大众)。面对社会结构中不同的政策参与者,智库采取的行为策略也截然不同。

(一)核心影响力

这是智库影响政策最直接的方式。在印度,学者个人向政府建言献策,多以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参与。在重要的社会政策拟定之际,政府会请智库学者牵头成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形成方案并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学者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即多姆霍夫提出的亲密纽带(close tie)理论。精英间通过纽带的交流成为比正式的书面报告更具有影响力的形式,通过这些纽带,智库的学者们能更有效地输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影响公共政策[2]。

(二)中心影响力

利用专题报告、学术文章、出版专著、召开研讨会的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给同行和其他社会精英,以得到精英阶层更多的支持和响应,成为中心阶层的主流观点进而影响政策制定者。

(三)边缘影响力

大众媒体的宣传是智库扩大边缘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学者们经常通过在电视、报纸、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民众对某一政策的看法。在印度,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讲习所传播自己的观点成为了智库深入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二、印度社区教育的发展概况

印度的社区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圣雄甘地(Mahatma Gandi)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所倡导的“基本教育运动”(Basic Education)①。独立后,1952年实施的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把“社区发展”列为重点工作,在全国组建了五十个乡村发展区(Community Development Block),每个发展区均实行包括农业、交通、教育等八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计划。其中教育方面包括提供免费的义务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社会教育和图书馆服务。到了“七五”计划(1985-1990年),为了支持农村一体化发展计划,印度又制定了两个辅助计划,即农村青年自我就业培训计划和农村地区妇女、儿童发展计划②。可见,这一时期印度社区教育的重点在农村,以农业推广教育为主要内容,旨在“教导农村民众的态度,更新农作新技术”,从而达到“增加生产,发展经济”的目的[4]。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拉奥政府以自由化、全球化、市场化和私有化为标志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印度国内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急迫,而传统的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却居高不下。撰有《印度高等教育的危机及其衰败》一书的塞蒂(Sethi,J.D)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培养了更多的工程师而不是技术员,更多的医生而不是护士或医务辅助人员,因此,我们同时面临严重的短缺和令人为难的过剩。”[5]

马尔霍特拉(P.L.Malhotra)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可以将美国“社区学院”模式移植到印度,但是现代印度社区学院运动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真正开始兴起,其办学宗旨非常明确:通过与当地企业、社区的合作,为来自城市、农村、部落的贫民、妇女等弱势群体提供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于是,自1995年起,教育界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将美国的社区学院制度引入印度,掀起了一场“社区学院运动”,印度社区教育的重点转到了职业技术教育,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95年本地治里大学社区学院(Pondicherry University Community College)成立标志着印度首家社区学院的诞生,截至2013年11月,印度共有500所社区学院,遍及22个邦,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教育现象。而ICRDCE作为这项运动的“大脑”,“为印度社区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印度社区学院在全国的推广和官方认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6]

三、印度社区教育研究中心(ICRDCE)的影响力

ICRDCE,始建于1999年1月,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钦奈,由马杜赖耶稣会和“钦奈使命”基金会联合赞助成立,旨在推动和协调全印社区学院的发展。从1996年到2013年间由ICRDCE直接参与管理的社区学院共计317家,分布于19个邦,占全国社区学院数量的一半以上[7]。

(一)ICRDCE对边缘层(大众)的影响力

由于入读社区学院的学生基本来自社会的中下阶层,因此他们的情况最能直接反映ICRDCE对边缘层(大众)的影响力。我们挑选ICRDCE直接参与管理的248所社区学院的学生情况作为分析样本。

图1 ICRDCE直接参与管理的248所社区学院1996-2013年学生注册人数图

图2 ICRDCE直接参与管理的248所社区学院学生毕业走向分布图

图3 ICRDCE直接参与管理的248所社区学院学生阶层分布图

图4 ICRDCE直接参与管理的248所社区学院学生宗教信仰分布图

图5 ICRDCE直接参与管理的248所社区学院学生入学时教育背景分布图③

从图1可见,ICRDCE直接管理的248所社区学院的学生注册人数截至2013学年度为7245人,较之1996学年度的174人绝对增长率为4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4.4%,而2005-2006财年至2012-2013财年,印度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仅增长了一倍。上述数据说明社区学院模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从2007年开始,学生人数高速持续增长的态势有所回落,2007-2011学年度的学生注册人数还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因为ICRDCE开始对下辖的社区学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对于没有达到标准的社区学院采取关闭的策略,意在保证社区学院的质量,维护声誉,以利于它的长期发展。

图2显示,在社区学院学习合格毕业的学生,3%能够进入高一级学府深造,82%实现就业。据统计,毕业后大多数学生的收入增加,而此前这些学生家庭月收入绝大多数在3000卢比(约47美元)以下,这一结果达到了社区学院创办的初衷,即“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改善其生活质量”。此外,从图3、图4和图5可见,ICRDCE成功地将不同种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有教无类,这一点切合了印度的国情需要,提升了占印度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ICRDCE对中心层(精英)的影响力

在对中心层(精英)的影响力方面,ICRDCE主要通过召开全国、地方研讨会的方式,汇聚教育界的各类有识之士,加强社区学院系统内部以及与其他教育系统的信息交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为社区学院运动在全国的推广谋篇布局。从1999年到2013年,由ICRDCE直接组织的全国性社区教育研讨会共计11次,先后有845个相关团体参与;举办的地区性研讨会共计69次,参与组织多达1126个。会议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学院在各地的具体推广方式;如何取得社区学院体系的官方认证;制订社区学院的质量管理标准等。例如2011年1月,ICRDCE与泰米尔纳德公开大学(TNOU)联合组织了“全国社区学院质量管理研讨会”,与会人员包括来自印度124所社区学院的166名负责人。通过讨论,大家确定了社区学院的全面质量管理因子,成为ICRDCE对各社区学院进行监督审核的主要标准。

ICRDCE还积极与印度的远程教育系统展开合作,努力探索社区学院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在ICRDCE的努力下,2007年5月TNOU正式承认社区学院作为其下属的职业教育中心,提供就业导向的课程项目,这开创了公开大学和社区学院合作办学的模式。受其影响,翌年国立英迪拉甘地开放大学(IGNOU)就组织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MHRD)、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12所开放大学以及ICRDCE在内的政府要员及专家就IGNOU建设社区学院的方案进行讨论,2009年7月4日该方案正式实施。IGNOU的社区学院根据当地社区需要,开发了证书、文凭、副学士三个层次的课程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同时对其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这又是印度社区学院运动取得的里程碑式进步。

(三)ICRDCE对核心层(决策者)的影响力

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MHRD)下辖的教育司和大学拨款委员会(UGC)是掌管印度教育的核心职能部门。ICRDCE对核心层(决策者)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

1.对MHRD的影响。早在1999年7月,ICRDCE负责人阿方索博士(Xavier Alponse,S. J)就与MHRD的联合秘书贾太吉(champak chatterji)通信讨论了社区学院的概念和在全国推广的问题。不久他又向MHRD的官员专门汇报了印度社区学院的发展情况。2000年2月,ICRDCE与MHRD联合举办了一场题名“社区学院系统——非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的全国性研讨会。此后MHRD专门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对社区学院在印度教育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评估。2006年MHRD根据专家委员意见形成了工作文件,递交至计划委员会。在2007年发布的“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增建210所社区学院,加上现有的190所社区学院,中央政府共计提供10亿卢比(约合1亿人民币)用于学院的内涵建设、教师培训、设备引进等。从此,社区学院这一新兴的民间教育形态终于获得了中央政府的肯定与支持。在计划委员会第“十二五”规划中,更是表明政府要向ICRDCE管理的社区学院提供技术支持。

2.对UGC的影响。2007年1月阿方索博士被UGC任命为全国社区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在与全国100家社区学院相关人士的讨论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学院的实施规划。2007年7月,ICRDCE受邀为UGC的主席和委员们作了一次关于社区学院的报告,之后UGC的负责人开始真正意识到社区学院的重要作用,加快了对社区学院的支持步伐。同年9月召开了包括ICRDCE成员参加的第二次专家委员会,详细讨论了社区学院的概念、作用、资金支持和兴建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2008年5月讨论内容由社区委员会形成文字提案获得UGC大会通过,最终确定了UGC对社区学院操作机制的指导意见。

四、ICRDCE的影响力机制分析

(一)研究理念反映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正如李安方博士所言:“没有高品质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政策理论设计方面提出问题、思想和战略的能力,就称不上一流的智库。”[8]ICRDCE之所以能成为印度社区学院运动的“规划师”,在短短的十年间,由其参与筹建、管理和评估的“ICRDCE模式社区学院”在各地蓬勃兴起,使印度成为了“大规模复制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并产生显著成效的国家之一”[9]。究其根本,在于从其创立伊始,它提出的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导向的“社区学院”理念切合了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脉搏。

和发达国家,甚至是金砖其他国家相比,印度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口红利”。联合国2013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称,到2028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4.5亿,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从劳动年龄人口来看,2010年印度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4.6%,这一比例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10]。而中国的人口优势在2015年后就逐渐消退,因此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对印度而言意义非凡。但人口这一重要的国家资源,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发挥巨大的潜力。

从印度现有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整体就业率不高。2013年印度劳工部颁布的《青年就业与失业状况(2012-2013)》显示,印度有三分之一不超过29岁的大学毕业生失业,城市大学生失业率为25%,农村则达到36.6%。2012年印度15岁以上总就业人口比率为53.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训练有素的工人极度渴求,大量的雇主却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导致这一畸形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印度现行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英国殖民时期的影响,强调人文学科的发展,不重视理工科,即便在高教大发展的上世纪50-60年代,工、农、医科等专业也仅占15%。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轨的学科设置,导致大量毕业生“功能性失业”。而现有的中学后职业教育形式:工业训练学校(Industrial Technical Institute)主要以传统的学徒制形式培养技术工人,综合技术学校(Polytechnics)则是全脱产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人才,两者都面临资金匮乏和质量低下的问题,且无法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渠道。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结构的变化,人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亦越来越多。因此,在深刻地洞悉印度现实的社会经济需求下,ICRDCE为印度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开启了一扇接受高等教育的大门。

(二)运作方式秉持专业化

在智库的建设方面,ICRDCE一开始就秉持“专业化”的态度,为社区学院的建设、管理提供全面而客观的决策咨询服务,业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确立课程结构、进行教育质量测评和培训师资。

1.确立课程结构。作为印度社区学院运动最主要的智囊机构,ICRDCE最早设置了全印社区学院的课程结构(见表1)。

表1 印度社区学院课程结构表

生活技能(Life Skills)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个人基本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就业和生活。主要涉及语言、计算机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培训内容。工作技能(Work Skills)课程按照专业进行分类,目前开设了医护、工程、农学、市场营销等专业,所有课程都包含实训(60%)和理论(40%)两大部分。实习(Internship)是社区学院着重强调的环节,上述所学的工作和生活技能课程内容都将在实际工作中接受考察和检验。就业准备和评价阶段(Preparation for Employment and Evaluation)则为学生制作简历、准备面试提供帮助,传授应聘技巧,学生同时完成自我测评。

以上社区教育课程安排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强调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同等重要。其学时和学分比重均等,且无论学习任何专业生活技能课程都为必修内容,是印度社区教育“生活教育观”(Education for Livelihood)的具体表现,也是印度社区学院的一大特色。二是就业导向明显。所有的专业课程为实用技术类课程,并且在讲授内容上都会与当地的企业或专业人士进行商讨,以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学时灵活。非脱产学生每天最少学习三小时,脱产学生最多学习六小时,还可视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充分满足了社区学院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2.监督与测评。“印度社区学院运动最大的亮点在于从一开始就有智囊机构为其出谋划策,并且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发展体制,有利于全印社区学院的健康良性发展”[13]。ICRDCE在2011年全国社区学院质量管理研讨会上,与来自124个社区学院的166名代表就学术、行政、资金、就业、社区影响、学生深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确立了印度社区学院质量考核的十大指标:使命和愿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质量教育、灵活的课程设置、高性价比的费用、反馈和评价、实际生活技能的传授(包括批判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竞争力课程、教师和学术、就业问题以及财务预算。

除了对学院的运营情况进行质量监控外,ICRDCE还要求对学生的技能情况进行测评。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水平,而非具体知识的获取;在评价方式上,由生活技能教师、工作技能教师以及企业督学构成的三人小组共同负责,以保证评价过程的系统性和客观性。

3.培养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蓄水池”是智库担当的一大功能。截至2013年,ICRDCE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共计29个,参与组织1006个,共计培训教师1943人。每年还举办两次为期六天的社区学院教师培训班,目前已连续举办了23届,但仍不能满足社区学院的需求。据统计,印度社区学院的教学岗位目前还差2万名教师[14]。

(三)政策精英的关键作用

和印度大多数智库一样,ICRDCE规模很小,固定工作人员共计7人,专门从事研究的只有4人,中心主任阿方索博士可谓是整个机构的灵魂人物。作为政策精英,他们虽然并不直接拥有决策权,但能通过政策的研究成果影响政策决定。社区学院在印度是一个“舶来品”,ICRDCE的首要任务之一即是为社区学院争取政府的认可和资金支持。为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展现给政府机构的决策者,使其理解并采纳自己的观点,阿方索博士在一系列和社区学院发展相关的政府决策顾问委员会里担任重要角色:全国社区学院委员会主席、全国职业教育和少数民族技能发展附属委员(小组委员会)主席、“十二五计划”全国高等教育就业问题小组委员会成员、高等教育公平小组委员会成员和“十二五计划“高等教育工作小组成员。同时他还是包括TNOU、全国工程学院(National Engineering College,Kovilpati)在内的十所高校校董、印度斯坦大学(Hindustan University)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其与政界、高校密切的联系,对社区学院在印度各地的开枝散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泰米尔纳德邦于2008年5月22日颁发的第163号文件承认社区学院作为中学后教育的一种形式。2009 年10月8日的262号文件中又规定对于民办组织资助的社区学院,政府免除5万卢比的保证金。显然该邦这些积极的行为背后跟在中央和地方拥有广泛人脉且担任TNOU校董的阿方索博士分不开。

在印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人们普遍认为,受过普通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是谋得一个好工作的凭证。为了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普及大众对社区学院的认识,阿方索博士一方面通过出版书籍,学术刊物等方式阐释印度社区学院的概念和实施情况,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他已公开出版了43本专著,在国内外主要的教育刊物上发表了75篇文章;另一方面,他还积极适应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参与国际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在对外交流中,将印度社区教育的实践心得授予他人,扩大ICRDCE的国际影响力。200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聘请其担任政府层面的“通过社区学院发展全纳教育的国家计划”顾问,帮助该国兴建13所社区学院。随后,ICRDCE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就课程发展、师资培训等问题与该国教育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事实证明,社区学院模式在该国也受到了欢迎,截至2012年短短四年,在这个弹丸岛国之上已兴建了10所社区学院。ICRDCE还组织专家对其现有的社区学院教学质量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自身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服务水平。

五、结语

ICRDCE作为一个社区教育智库,是印度社区教育发展的“智慧源”。ICRDCE通过对三种社会层次,即边缘层(大众)、中心层(精英)和核心层(决策者)施以不同的影响策略,成功地推动了社区教育在印度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智库如美国的AACC相比,ICRDCE还存在研究队伍单一,跨学科背景不强,可持续性研究有待提高等问题,但ICRDCE的研究密切联系印度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专业化的运作,政策精英发挥的关键作用,对我国的社区教育智库建设都有积极的启示。当前我国教育智库已初具规模,但是专业性不强,影响力不高,借鉴ICRDCE的经验,有利于我国社区教育智库专业化的发展,提高其服务教育决策的能力。

注释:

①巴里克(Ramlal Parikh)教授认为甘地所提倡的基本教育就是社区教育。因为基本教育不仅强调生活中心教育(Life-centered Education),而且是一种终身教育(Education through life)。此种基本教育的概念,与社区教育的涵义大致吻合。

②前者旨在向青年提供资产管理的技能培训,后者则帮助贫穷人口群体中的妇女从事经济活动。

③印度的学制为:8+2+2+3。小学为8年制,其中分为6年初小和2年高小。初中:2年制,高中:2年制度,大学学制为3年。

参考文献:

[1][2]朱旭峰,苏钰.西方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基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

[3]林胜义.印度社区教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

[4]J.D.Sethi.The Crisis and Collapse of High Education in India.Vikas Publishing House Pvt.Ltd.New Delhi,1983.

[5]Edward J. Valeau.The Indian Community College in India: An Evolving Model [R]. The U.S. Community College Model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India,2013.

[6]Xavier Alphonse,S.J.the Indian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 Inspiration from Community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R]. The U.S. Community College Model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India,2013.

[7]http://edu.people.com.cn/n/2015/0724/c1006-2735 2835.html.

[8]李安方,王晓娟,张屹峰,等.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9]Mary Beth Hartenstine.The Internationalized Community College Serves“Glocal”Stakeholders[R]. The U.S. Community College Model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India,2013.

[10]邓常春,邓莹.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南亚研究季刊,2011(2).

[11]冯朔.影响印度人口红利发挥的因素[J]青年记者,2015(5).

[12]B.S.Panwar.The Indian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India[R]. The U.S. Community College Model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India,2013.

[13]Murli Nagasundaram,Duleep Deosthale .Community Colleges and Socio-Economic Growth in India[R]. The U.S. Community College Model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India,2013.

责任编辑王国光

作者简介:王雍铮(1983-),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智库、南亚国际关系;乔兴媚(1979-),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社区教育;陶军(1974-),男,重庆奉节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基金项目:国家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2014-2015年度重点课题“美国和印度社区教育智库比较研究——以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和印度社区研究发展中心为例”(编号:G14A3301Z),主持人:陶军。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2-0090-07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智库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