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016-07-14秦士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彩超乳腺肿瘤临床诊断

秦士军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 大连 116100)



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秦士军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 大连 116100)

【摘要】目的 探讨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对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肿块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13例患者病理确诊良性肿瘤6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77%,恶性5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4.12%,恶性肿瘤内部血流Ⅱ级、Ⅲ级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而0级Ⅰ级比例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简单、廉价、无创、可重复等特点,能够明确乳腺肿块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内部血流状况,诊断准确率高,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彩超;乳腺肿瘤;临床诊断

乳腺癌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在2007年天津召开的临床肿瘤会议上,卫生部正式宣布乳腺癌是中国女性肿瘤发病之首[1]。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已开始关注乳腺保健问题,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起到降低乳腺癌风险和病死率的作用。乳腺肿瘤虽然可以在医师通过触诊及询问患者病史后得到初步地诊断,但是较准确的诊断通常需要依靠影像检查方法。其中超声波设备往往可作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工具,为讨论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113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彩超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113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3~70岁,平均为(51.3±4.1)岁;所有患者均为在我院进行体检或就诊时发现乳腺包块,经手术或穿刺后进行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乳腺良性肿瘤62例,乳腺恶性肿瘤51例,肿块直径大小0.6~2.8 cm。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医师对其进行检查,检查仪器为Voluson E6、HIVISION AVIUS,探头频率为5~12 MHz。在检查过程中所有患者取仰卧位,两臂上举,充分暴露被检部位;若乳房较大,较松弛须采取左/右前斜位或侧位。以乳头为中心向外做放射状扫查,之后对患者腋下进行检查,如发现异常回声区,即对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有无钙化进行观察测量。之后再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CFDI),观察肿块内血流状况,并记录收缩期的最高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等参数,按照信号丰富程度对血流分级。

1.3 血流分级标准:按Adler方法[2]分级,此法是目前常用的半定量判断血流丰富程度的方法,具体标准为:①0级:无血流信号;②Ⅰ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③Ⅱ级:中量血流,可见3~4点血流信号,或可见一条主要血管穿过;④Ⅲ级:血流丰富,可见4条以上血管,血管间相互连通,交织成网。检查结果分析计算公式如下:诊断符合率=(彩超诊断例数-误诊例数)/病理诊断例数×100%。综合诊断率=(总例数-误诊总例数)/总例数× 100%。误诊率=误诊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彩超检查结果分析:经病理诊断113例患者中乳腺良性病变62例,其中乳腺脓肿4例,乳腺小叶增生2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腺纤维腺瘤25例,乳腺囊肿3例;乳腺恶性病变51例,其中浸润性小叶癌4例,导管内乳头癌3例,黏液癌2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39例,导管内原位癌3例。经彩超诊断乳腺良性病变63例,误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6.77%;超声诊断恶性病变50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94.12%。综合诊断率为95.58%,误诊率为4.42%。

2.2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恶性肿瘤边界多不清呈毛刺状,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内部可有钙化及腋窝淋巴结异常,与良性肿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乳腺良恶性肿瘤典型声像图特征[n(%)]

2.2 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特征对比:①血流情况分析: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内无明显血流信号或仅有少量彩色血流信号,RI<0.7;恶性肿瘤内有丰富血流,其信号多为点状或棒状,其中42例患者RI在0.7以上,结果见表2。②血流分级情况对比:恶性肿瘤Ⅱ级及Ⅲ级比例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而0级、Ⅰ级的比例显著低于良性肿瘤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2 乳腺良恶性肿瘤彩色多普勒参数记录(±s)

表2 乳腺良恶性肿瘤彩色多普勒参数记录(±s)

组别 Vmax(cm/s) RI恶性 18.63±8.08 0.76±0.15良性 9.68±2.78 0.61±0.08

表3 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流分级比较[n(%)]

3 讨 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3]。在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中彩超以其无创、简单、方便、价廉的特点,逐渐成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随着高频探头二维超声显像及彩色多普勒等技术的发展,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不断提高,尤其对病灶部位的钙化影和血流信号的显示为乳腺肿块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提供了诊断准确率。

本次研究通过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经病理诊断113例患者中良性病变62例,恶性病变51例;经彩超诊断乳腺良性病变63例,误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6.77%;超声诊断恶性病变50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94.12%;综合诊断率为95.57%,误诊率为4.42%。结果表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声像图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故在临床诊断中可以根据二者特征的不同进行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其中良性肿瘤边界大部分较清楚,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很少有钙化;恶性肿瘤通常伴有周围组织界限模糊,有“蟹足样”延伸或者角状突起现象,且内部回声不均匀有钙化,周边粗糙等特征。通过对肿瘤血流情况分析,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内无明显血流信号或仅有少量彩色血流信号,RI<0.7;恶性肿瘤内有丰富血流,其信号多为点状或棒状;恶性肿瘤患者Ⅱ级及Ⅲ级比例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而0级、Ⅰ级的比例显著低于良性肿瘤患者。

临床诊断中时有一定比例的误诊,主要是由于超声图像以二维形式呈现,容易出现特征判断不准的状况,如将组织强反射光点等误认为钙化灶现象,判断为恶性肿瘤病症。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的使用,能够通过对肿瘤内血管分布、密度、血流信号等进行分析,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是在微小肿块诊断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可疑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简单、廉价、无创、可重复等特点,能够明确乳腺肿块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状况,诊断准确率高,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建兴.乳腺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2] 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et al. 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reliminary findings[J]. 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558.

[3] 张浩,段睿,肖光雄,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的体会[J].现代医学,2013,1(5):339-340.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074-02

猜你喜欢

彩超乳腺肿瘤临床诊断
复合麻醉在乳腺肿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乳腺肿瘤辅助诊断模型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彩超在新生儿早期小病灶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
彩超与CT联合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探讨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