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2016-07-14孙文兰李丽丽魏烨平王政礼王丽梅王丽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干扰素治疗

朴 冰 孙文兰 李丽丽 崔 英 魏烨平 王政礼 何 伟 王丽梅 王丽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观察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朴 冰 孙文兰 李丽丽 崔 英 魏烨平 王政礼 何 伟 王丽梅 王丽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 观察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皮肤T细胞淋巴瘤;干扰素-α;治疗

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T辅助淋巴细胞大量增殖的特征,并且浸润皮肤,Sezary综合征和蕈样霉菌病是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治疗分为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局部治疗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早期患者有效,但对晚期患者疗效较差。本文选取20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干扰素-α治疗,探讨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5.7±9.2)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病程(2.4±1.9)年。12例患者的皮损是多发性边界清晰的浸润性斑块或红斑,表明有鳞屑或者光滑,其中,2例患者的左足跟出现局部性的结节、肿块,表明结痂、破溃,质硬,疼痛;2例患者红皮病,1例患者渗液、破溃;2例患者多发肿块、结节,3例患者脱发、头皮有斑块;2例患者斑块结痂、轻度糜烂。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少数患者感到剧烈的瘙痒。根据TNM肿瘤分期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期,ⅠA期患者4例,ⅠB期患者5例,ⅡA期患者6例,ⅡB期患者4例,Ⅲ期患者1例。腹部B超、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没有发现异常情况,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干扰素-α治疗。治疗方法如下:每隔1天,肌内注射1次500万IU(干扰素-α-2a)或300万IU(干扰素-α-2b),ⅠB期和Ⅲ期患者刚开始肌内注射剂量为300万IU,治疗3次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将剂量调整到900万IU,隔日注射1次,4周后,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剂量调整到300万IU。ⅡB期患者每隔1天,肌内注射1次500万IU,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之后,仍要维持治疗,然后逐渐降到300~600 IU,治疗时间持续1年[1]。

1.2.2 观察组患者:观察组采用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干扰素-α治疗同对照组患者,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方法如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峰值设置为311 nm,对患者的皮损处进行照射治疗。每周照射3次,刚开始的照射剂量为每平方厘米0.5J ,然后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调整照射剂量,增加15%。最高照射剂量为每平方厘米1.85 J,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红斑,就维持该剂量照射。患者治疗有疗效之后,仍要维持治疗一段时间,然后减少照射治疗的次数,每次1~2次,持续3~9个月后,可停止治疗[2]。

1.3 疗效判断标准。完全缓解:患者皮损情况完全消退,维持时间超过4周;部分缓解:患者皮损消退程度超过50%,维持时间超过4周;无效:患者皮损消退程度<50%,或者无变化;进展:患者淋巴结增大或者出现新皮损[3]。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0.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卡方和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注射干扰素后,2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3例患者有发热症状,1例患者有轻微的消化道反应,继续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经过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后,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红斑,但是对治疗没有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对照组患者注射干扰素后,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2例患者有发热症状,3例患者有轻微的消化道反应,继续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干扰素-α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和抗病毒的作用,通过皮损内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较好。窄谱中波紫外线的不良反应较小,无需使用光敏剂,并且照射时间不长,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本次研究选取20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来探讨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琳.陈金.窄谱中波紫外线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3):112-113.

[2] 周尊林.王传运.徐祗顺.郑宝钟.阴茎皮肤T细胞淋巴瘤继发Foumier坏疽(1例报告)[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6):542-543.

[3] 马蕾.宣红梅.姚志远.汪晨.干扰素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16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1):51-52.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062-02

猜你喜欢

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干扰素 你了解吗
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应用
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