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式化学法与速率法检测在无偿献血ALT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2016-07-14张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献血者

张艳丽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血站,河南 漯河 462001)



干式化学法与速率法检测在无偿献血ALT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张艳丽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血站,河南 漯河 462001)

【摘要】目的 比较干式化学法和速率法检测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的结果,以探讨干式化学法对献血前ALT初筛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于本站采集的50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干式化学法和速率法检测ALT,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取两种定值质控血清,分别采用干式化学法和速率法检测ALT,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精密度。结果 干式化学法和速率法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干式化学法检测500例献血者ALT的总符合率为98.60%(790/500);干式化学法和速率法检测两种定值质控血清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值均<试剂盒规定的15%标准,但干式化学法的精密度稍差于速率法。结论 干式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采血车和采血屋献血者献血前ALT的初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干式化学法;速率法;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

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LT)是我国血站献血者献血前初筛的重要内容和实验室检测的必检项目,然而献血者ALT不合格也是造成血站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1]。目前国内多数血站采用干式化学法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初筛,以尽量减少因ALT不合格而造成血液报废,但是,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碰到初筛合格的血液经实验室复检仍有部分因ALT异常而报废。为更好的了解本站所采用的干式化学法初筛ALT的检测效果,我们将干式化学法和速率法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于本站采集的50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献血者247例,女性253例,年龄18~55岁,平均(34.26±7.15)岁,所有献血者献血前体格检查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2011版)[2]。

1.2 检测设备和试剂:干式化学法采用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ission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和配套的ALT测试条;速率法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ALT质控品为RANDOX,检测试剂及质控品均在有效期内实用,并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检测方法。干式化学法:献血前用毛细吸管定量吸取手指末梢全血30 μL,滴加至测试条加样区中央位置,将测试条置入MissionC100,机器自动检测和显示结果;实验室复检速率法:取献血者EDTAK2抗凝全血5 mL,充分混匀后离心后分离血浆,于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ALT并记录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以ALT<40 U/L为合格。精密度检测:取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病理值质控血清[ALT靶值为(125.7±28.3)U/L]和正常值质控血清[ALT靶值为(34.0 ±7.7)U/L],分别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连续重复测定20次,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平均值和批内变异系数(CV),以CV<15%为符合要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ALT均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设备检测结果比较:在500例献血者标本中,献血前MissionC100干式化学法初筛ALT后经日立7100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复检,共有493例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符,干式化学法检测结果与速率法总符合率为98.60%(493/500),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设备不同方法结果比较

2.2 两种方法检测精密度比较:ALT质控血清分别采用干式化学法和速率法检测,正常值和病理值质控血清两种检测方法ALT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批内CV值均<15%,速率法检测两种质控血清的精密度均高于干式化学法,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精密度比较

3 讨 论

丙氨酸转氨酶(ALT)是临床判定肝功能异常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是依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血站血液检测的必检项目之一,同时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也是导致血站血液资源报废的最主要原因[2]。目前,各级血站采血多在街头流动采血车和献血点进行,由于人员拥挤及环境条件所限,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减少因ALT不合格导致血液资源的报废及献血员的流失尤为重要。以往本站也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的初筛,但存在检测时间较长、操作繁琐及设备不易携带等缺陷而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我们采用干式化学法对献血者ALT进行初筛,但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碰到初筛合格的血液经实验室复检仍有部分因ALT异常而报废,为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笔者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更好的做好献血者ALT的筛查提供依据。

干式化学法采用丙酮酸氧化酶法检测ALT,待检样本滴加至测试条加样区后可自动均匀扩散至反应区,测试条上显色剂和反应物质在样本ALT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于640 nm波长下检测并读取结果[3],其对献血者ALT初筛具有以下优势:①设备体积小,携带方便;②检测速度快,可节省献血流程时间;③操作简便,检测过程无需对标本进行处理,血清、血浆及全血均可用于检测;④与速率法比较,试验所需样本量少。本文研究结果显示,500例献血者献血前采用干式化学法检测与复检速率法结果总符合率为98.60%(493/500)。在500例献血者中有7例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不相符,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两种检测模式存在方法学、设计及原理等差异;②干式化学法测试条反应后呈现为蓝绿色,当采集的标本发生溶血时,血红蛋白可降低测试条反应的蓝绿色,导致检测结果偏低;③检测中样本加样量也可影响ALT的结果,加样量少,致生物反应少,检测结果偏低,加样量增多可致结果偏高,但当加样量增至标准加样量的1.5倍时,检测结果反而降低;④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也可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⑤测试条加样完成后未及时放入仪器中检测也可导致结果偏低[4]。正常值和病理值质控血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后,ALT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种检测方法的批内CV值均<15%,速率法检测两种质控血清的精密度均高于干式化学法,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冯健亮[5]等研究显示,干式化学法初筛ALT的检测误差对实际工作影响较小,反而可提高献血者献血后ALT检测的合格率,有效减少血站血液采集后因ALT不合格导致血液资源的报废,且可节约后续检测、分离、运输等各流程环节的成本。

同时,笔者认为在ALT初筛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ALT受保存时间及温度影响,因此标本于(4.0±2.0) ℃条件下保存于并及时进行检测;②干式生化分析仪是利用光反射原理进行ALT的检测,因而检测过程应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免影响检测结果;③由于干式生化法初筛ALT应用的是手指血,穿刺后应使血液自然流出,避免用力挤压[5];④干式生化分析仪开机后应在初始化后及自检完成后方可进行ALT检测,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度。

综上所述,干式化学法初筛ALT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及结果可靠等优势,又能解决血站因ALT高而报废的问题,适于血站街头对无偿献血者ALT的初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安涛,张学亮,孙秀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后复检异常的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1):1406-1407.

[2] 李天君,赵锋,张文学,等.采供血机构不同检测系统对ALT检测结果比对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9):849-851.

[3] 祝芳群,贾敏.ALT干片式生化分析仪在无偿献血者初筛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3,10(21):108-109.

[4] 尤榕,韩玲,王健,等.街头无偿献血干式化学试纸条筛查ALT的效果评价[J].试验与检验医学,2014,32(3):346-347.

[5] 冯健亮,古锦萍.干、湿化学生化分析仪检测献血者ALT结果的可比性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48-549.

[6] 门守山,高发奎,任爱莉.有效控制街头采血ALT报废率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6):454-456.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040-02

猜你喜欢

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初次与重复献血者情况对比分析及讨论
肇庆市固定献血者流失因素分析及招募对策研究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福州地区56 ~60 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情况分析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某区献血者人群中HCV阳性与HLA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