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

2016-07-13曹昀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运用

曹昀

摘要:中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现代科技和多种信息渠道的拓宽,让我们不得不从传统的封闭式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阅读教学。本文就现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81-01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资源的丰富,信息渠道增多,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逐步从一个课本为主的封闭教学走向一个以课本为纲,多种信息辅助的开放式的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现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1.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占据的主导地位,用自己的理解取代了学生的理解和思考。直接根据教参,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老师讲的风风火火,学生最后却还是对作品一知半解。

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积极去理解文旨。

2.阅读教学中适当拓宽文本

阅读教学中,我们适当的将作品文本拓宽,给学生补充材料中,让学生全面准确的理解文章主旨。例如《临时前的严监生》该课,首先出示一段《儒林外史》中关于严监生家产的描述,让学生了解严监生家产丰厚,为临死前却为两根灯芯斤斤计较。从而,反衬出严监生的吝啬。

在本课在最后可以适当出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为妻花钱治病那段,让学生了解一个更全面的严监生,从而鼓励学生去课外阅读,让他们感悟人物性格中,进行思考。文本的补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当然,这种文本的补充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提前预习中进行寻找,课堂相互交流,从而提取出有益于阅读教学的资料。

3.重视阅读教学中精彩文本的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让学生感悟文中主旨,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中学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对精彩文本的朗读,有助于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去年的树》,在教学这课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带着感情朗读小鸟和树的对话,小鸟和树根、门、小女孩的对话。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在读中就感受到了小鸟对树的依依不舍,从而明白了小鸟和树之间的深厚友谊。

4.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文本中,很多文章都比较抽象,有些事物是偏远地区学生难以理解,甚至都没听说的。现代多媒体技术给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我们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设备,有利于我们阅读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观潮》一课中,没有去过海边的同学难理解潮水的气势和惊心动魄的场面。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通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潮水的波澜壮阔。从而也就更能理解课文中"浩浩荡荡""风号浪吼"这些词语。感受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让人那么的激动。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5.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填白

有些课文作者并没有写的面面俱到,这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文进行续写、改写、填补。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

再如《穷人》一课中,当桑娜拉开帐子之后,这对穷人夫妇又会发生什么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合理延伸,在自己对原文本的理解上,写出自己对穷人夫妇今后生活的猜想。这锻炼了学生想象力理解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时期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阅读教学不是在一朝一夕,只有善于恰当的利用教学手段,才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秀敏.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z2期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阅读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