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入环节用时与全课用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016-07-13邱鲁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相关性

邱鲁秦

摘要:课程的导入环节对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导入环节的用时是否会影响整节课的用时,以及此环节的用时是否要控制在某一个范围之内,众说纷纭。本研究抽取四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共94节课来验证单纯地只考虑导入环节的用时是否与全课用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是否影响课程的按时完成。研究发现环节的用时与全课用时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导入环节的用时对于整节课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也不存在显著相关。由此可说明先前研究在没有考虑课堂教学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只论述导入环节的时间应该控制在某一个范围之内是不科学的、不严谨的。

关键词:导入环节用时;全课用时;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061-02

一、问题提出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1]。

导入时间作为导入环节的一个方面,在此环节的用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呢?笔者在研读了中国知网近5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后,发现原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原有研究未涉及导入环节用时与全课用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二是原有研究所建议的导入用时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如任丹丹的研究认为导入的用时应该控制在1—10分钟的范围内[2],蒋玲和李富强则认为应该控制在3—5分钟[3—4],郭丽芳的研究反映出导入的用时为5分钟左右[5],陈华萍则认为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6]。可见以上这些研究只是单纯地阐述了导入时间的合理范围,并没有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其他因素。那么,在只考虑导入时间的情况下,它与全课用时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性呢?会影响课程按时完成吗?笔者抽取了四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共94节课来研究、探讨上述疑问,希望能为英语教学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只考虑时间变量的情况下,导入环节用时与全课用时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不影响整节课按时完成。

(二)样本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样本。从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第一届至第七届中抽取第四、五、六、七届,共95节课作为样本。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将抽取的95节课的每一节导入环节用时统计出来作为自变量,再将每一节课的全课用时统计出来作为因变量,然后利用SPSS17.0分析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验证导入环节用时与整节课是否能够按时完成存在显著相关。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

通过笔者和另外一位长期担任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观察并取均值的方式,分别统计出95节课的导入环节的用时和全课最终完成的用时。

2量化分析法

将95节课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的用时作为自变量,全课最终完成的用时作为因变量,样本总体为95,用SPSS17.0进行量化分析,以具体数据来说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然后,以导入环节用时作为检验变量,是否按时完成作为分组变量,同样使用SPSS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导入环节用时与整节课是否能够按时完成存在显著相关。

(五)研究过程与步骤

1导入环节用时及全课最终完成用时的统计

将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第四、五、六、七届的课堂实录从1至95编上序号。通过观察这95节课的课堂实录分别转写出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用时和全课用时(由于此教学观摩研讨会每节课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笔者在观察时发现授课教师在下课铃声响起后不必立即终止教学,可以继续直至授课完成。这样就可以转写并统计出每节课确切的完成用时及是否按时完成)。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用时、全课用时及是否按时完成情况见附录。

2异常值剔除

为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本研究采用均值加减三倍标准差的方式剔除异常值即(每个样本的自变量—95个样本自变量的均值)/95个自变量的标准差的结果,如果小于-3或者大于3,此样本需要剔除,(每个样本因变量—95样本个因变量的均值)/95个因变量的标准差的结果如果小于-3或者大于3,此样本也需剔除。经过计算只有第47号样本自变量为(18.42-2.93)/1.941=7.98,大于3倍标准差,需要剔除。其他样本无须剔除。通过SPSS17.0统计,导入环节用时和全课用时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93,29.587 2,1.941和3.730 51。

3相关性分析

由于95个样本中有一个样本异常,故参与相关性分析的样本实为94个。将这94个样本输入SPSS17.0进行相关性分析后的结果为:r=0.135,p>0.05(双侧)。

4独立样本t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单纯的导入环节用时是否对课程能否按时完成有影响,将这94个样本的导入环节用时作为检验变量,是否按时完成作为分组变量,使用SPSS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为:p=0.579>0.05(双侧)。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0.135,p>0.05(双侧),导入环节用时与全课用时相关不显著,属低度正相关。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0.579>0.05(双侧),说明导入环节用时与整节课能否按时完成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学方法变得多种多样,导入方法也日益丰富。笔者在观察的时候发现:(1)有些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了同一课型;(2)有些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讲授了不同的课型;(3)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中综合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4)教师们所使用的导入方法也不尽相同。再加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教师们授课时所使用的教具也各有千秋。而且课型也分为阅读课、会话课、拼读课、写作课等。这些因素都会综合影响到导入环节的用时,像先前研究那样在没有考虑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只论述导入环节的时间应该控制在某一个范围之内是不科学的、不严谨的,这也就合理地解释了单纯的导入用时与全课用时之间为何相关不显著,属低度正相关。通过本研究笔者希望能为英语教学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尽绵薄之力并为今后此类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附录: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用时、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授课时间规定为40分钟,其余为30分钟。

参考文献:

[1]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任丹丹.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3]蒋玲.优秀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4]李富强.小学英语课堂导入问题的分析及建议[J].小学教学研究,2013,(2):21.

[5]郭丽芳.高中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中导入活动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5.

[6]陈华萍.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初探小学英语课堂导入[J].教育观察,2012,(7):79.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相关性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相关性
医学教育中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