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建设视角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2016-07-13柳志广张英华
柳志广 张英华
摘要: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新视角来分析如何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着重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学术道德建设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通过净化社会学术道德环境、加强研究生培养机构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导师学术道德建设、提高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水平等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学术研究中的学术道德规范建设,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术道德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001-03
随着高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其培养质量问题成为国家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关系到我国整体科研创新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1—2]。针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题,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了一定的探析[3—5]。然而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及竞争压力的增大,伴随学术创新追求而来的是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5—6]。在此背景下,就如何在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保证研究生学术道德不滑坡,通过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学术道德建设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探索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在学术道德建设的视角下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课题的解决显得越发重要与迫切。
一、学术道德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逻辑关系
1学术道德建设的内涵
学术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的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主体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应遵守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是处理学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关关系的行为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即在此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学校综合机制管理、导师言传身教及高校与社会之间组成的各种学术共同体共同约束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长期培养工作。
学术道德建设包含着教师的学术道德建设和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两个层面,即研究生导师和承担研究生日常管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等任务的教师要通过学术道德建设、规范教学、科研及论文发表等一系列学术行为,控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从而净化整个学术环境,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广大研究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下,自觉培养遵循学术道德规范、严守科研诚信、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为自身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素分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入点,衡量研究生业绩的指标,主要归纳为科研工作与论文发表。在科研工作方面,无论是以科学实验为依托的科研工作,还是科研项目,由于时间及资源的有限性、相同领域内的竞争性以及日渐凸显的科研团队的功利性,迫使研究生往往通过修改实验数据、编造项目工作内容等方式以期完成任务。发表论文是衡量研究生业绩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在当前的国内学术环境下,投稿者众多而核心期刊往往审稿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时间经济及潜在成本与风险较大,直接导致了一稿多投与相互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与此同时,市场上为满足研究生毕业与其他社会需求而催生了一批质量低下的期刊与会议,为研究生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导致研究生不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创新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显然,以上两种状况都属于学术道德行为,学术不端行为侵犯了公正、公平的科学精神,违反了高尚的学术道德,败坏了整个学术界的风气,也影响了社会秩序,让社会对学术界的科研诚信产生了怀疑。
通过分析衡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两大重要指标的综合现状可知,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学术道德的滑坡是紧密相关的。同时也表明,如果对学术没有敬畏之心,只想着“投机取巧”,迫于对成果、荣誉的急切追求之心,所造成的结果只能是科研的停滞不前,创新能力提高与进步将无从谈起。
3学术道德建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要素的分析可知,学术道德建设的缺失催生了学术不端行为,从而失去了学术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原动力,导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缺失。故学术道德建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统领地位,是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源泉。
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可以从根源上防止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消除学术不端行为,即可促使研究生按照国家高校教育规范及科研要求开展科研工作、项目研究及论文发表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从内在的角度提高自己的学术创新能力。这不是由外而内的强制性培养,而是从本源上抓住研究生创新能力缺失的根本要素,改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4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学术道德建设的反作用
通过研究,确定了学术道德建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性作用和统领性地位,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后者对前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反作用。通过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随后其能力的不断提升,研究生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学术追求会朝着更加自觉和更加独立的方向转变,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减少直至消失。研究生素养的提高对学术道德建设的不可或缺性肯定了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双向作用可见二者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学术道德建设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将有利于整个学术圈道德氛围的净化。这也肯定了对二者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分析
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包含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教育者主体包括研究生导师和承担研究生日常管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等任务的教师,受教育者主体即受教育的研究生。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虽然在地位、作用、影响力和话语权方面是不同的,但他们都是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推动着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
从教育者主体的角度分析,无论是从事研究生培养的高校还是国家教育机构,目前都主要局限于宣传教育层面,还没有涉及到制度精细化管理的层面,没有相应的奖惩制度的约束与激励,这是限制从事研究生培养的高校及机构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关键因素;研究生培养机构培育观念和培育方法的滞后,过分追求量化的评价机制的限制,也导致了研究生创新理念和原创成果的缺失;同时,研究生导师和承担研究生日常管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等任务的教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创新能力建设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从受教育者主体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没有达到对其科研学术工作产生实质影响的程度,故绝大部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意识仍较为淡薄,这均使学术道德建设的加强及学术创新的培养产生了阻力。
2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分析
环境建设对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反之,一个充满学术不端行为的环境会助长各种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并弱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进行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十分重要。
外部环境中,当前国内的学术环境仍然是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谎报科研成果、诈骗科研基金的事件屡见不鲜,社会舆论给高校研究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与引导。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为学术腐败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各类以营利为目的的期刊杂志为研究生降低对自己的学术要求提供了现实的退路,从根本上阻塞了学术道德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
内部环境中,随着现代教育的推进,教育理念和方式都面临着新一轮的革新,与此同时,培育机构只追求硬件设施上的模仿,却忽视了对研究生教育理念和方式上的转变,并没有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形成正确的学术道德和创新能力培育的环境和氛围,研究生主体本身在外部督促不足的情况下缺少基本的自律,从而形成了观念上对研究生这个概念的曲解和误读,造成了研究生教育本来的意义和价值的缺失。
三、基于学术道德建设视角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途径1净化社会学术道德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宏观的社会学术道德环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成长的基本土壤,良好的学术道德环境可以培养研究生优良的学术价值观念与突出的学术创新能力,帮助其塑造正确的学术道德价值观,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必须以净化宏观的社会学术道德环境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国家教育,科研机构的宏观调控,完善学术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机制,使得学术造假、一稿多投、相互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失去滋生的土壤,净化通过专心学术科研以获得科研成果的唯一渠道。
首先,政府应着力打造诚实守信、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严厉打击官场腐败、学术腐败等行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使研究生群体进一步从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接受正面熏陶,从而自觉维护学术道德环境秩序,扼制学术道德滑坡,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应在全社会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研究生认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学术道德方面,扬善惩恶,坚决打击学术造假与学术不端行为,表扬和奖励学术道德高尚的专家学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给予政策性优惠,鼓励学术创新,形成正面引导。
其次,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一直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根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基础是我国学术道德的重建,关键是转变高校学术评价体制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手段是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但还要依赖于各项制度的完善。这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道德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学术道德建设
研究生培养机构是研究生培养的根本载体,教育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或具体的规范,如设立专项奖学金制度,使专心钻研以获得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可以获得物质上的奖励和继续深入研究的精神动力支持。在学术奖励方面应注意规避盲目评选与倾斜评选,充分保持其公平、公正、合理性。
与此同时,从事研究生培养的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术管理制度,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予以相应的惩罚;坚决打击学术成果攀比风、数字风,为研究生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使之能够潜心做研究。只有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术管理制度并真正使之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增添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
3充分发挥导师在学术道德建设及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业务培养的最直接负责人,要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及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应规范导师的学术道德建设。当前国内诸多研究生导师科研功利心过甚导致了一系列学术腐败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错误引导了在读研究生,只有规范研究生导师的学术道德建设,才能使得研究生得到正确的指引与培养。如果不能从导师的角度给予研究生正确的学术道德建设培养,创新能力建设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规范导师的学术道德建设方面,首先要求导师以身作则,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自己,重视学术道德的培养与自觉遵守,为研究生起到正面的示范引导作用。此外,导师作为研究生研究生涯的领路人,有责任鼓励学生踏实研究、遵守学术规律、勇于科研创新,拓展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大胆创新意识。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与科研成果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研究生导师认真负责,在科研指导与学术研究方面,以身作则,对研究生提出科研要求,这对学术道德建设与创新能力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研究生自身的学术道德建设
无论外因如何调控,真正去践行学术道德建设的主体仍然是研究生自身。这也突显出研究生个人学术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给予正确的引导及培养的前提下,研究生个人应加强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与探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建设,确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净化学术及科研发展的环境。规范自己的学术科研工作,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
只有研究生能够加强自身学术道德建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以有效避免学术造假与学术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从而能够保持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当真正做好了自身的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经过在校期间的辛勤钻研,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实现他们科研目标,更重要的是这也体现出一种人生的态度与追求,也将对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四、结论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关乎国家科研前途的重大命题,学术道德建设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成功的学术道德建设是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只有规范了学术道德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清除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为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根本的土壤。
其次,规范学术道德建设是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命题,最终都归结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而构成要素的实现正是由学术道德建设驱动的。
再次,通过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具体可以从学术环境、培养机构、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个人四个途径去实现学术道德建设,以达成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根本目标。
学术关乎国家的精神与未来,需要高校及社会各界在长期的实践中共同努力,切实进行学术道德建设,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红,李文利.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74—82.
[2]刘晔.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4,67(1):163—166.
[3]李俭川.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8):31—35.
[4]林畅,周晓婧.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2(3):42—44.
[5]高雪芳.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改善途径[J].管理论坛,2008,40(4):73—79.
[6]王大兵.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7(7):33—35.
(责任编辑: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