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证融合”模式下高职外贸单证教学的探讨
2016-07-13龙宁曲
龙宁曲
摘要: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外贸单证是一门核心课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综合性强而且是具有典型的涉外特点实践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首先分析高职院校外贸单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课证融合”为中心思想,探讨高职外贸单证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外贸单证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涉外商务人才。
关键词:课证融合;高职;外贸单证;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058-03
引言
如今单证是国际贸易的媒介,交易的过程便是单证的传递和交接的过程,也就意味着单证工作存在于履行进出口合同的全过程中。所以,就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而言,普遍开设外贸单证课程,作为国际贸易课程的核心,其具有典型的实践性、涉外性特点,以便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详细地了解制作和使用各种单证。当前国内兴起一股考国际商务单证员的浪潮,这正显示着国际商务中外贸制单的重要性。但是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一、“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条件
(一)内涵
从宏观上看,“课证融合”中的“课”代表人才的培养,“证”表示的是职业岗位需求;就微观而言,“课证融合”中的“课”代表专业课程,“证”表示的是职业考证,所谓的“课证融合”指的是融合职业岗位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在这种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考证项目,统一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和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融合教学内容、考证内容以及岗位能力培养,保障学生具有“双证”甚至“多证”,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一种以提高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条件
“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定位人才培养、明确职业岗位要求以及考证项目和内容。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考证的以及靶向岗位人才培养的人群。其次,应该对对应职业以及岗位群体的标准非常清楚,也就意味着确定岗位标准,确定培养人才的规格;最后,确定对应职业岗位群体所要考取证件的项目、名称,以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笔者在本文中以外贸单课程为例进行探讨。
二、确定专业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培养目标
首先,笔者调查了企业对外贸类型人才要求的质量,以靶向专业职业岗位培养。
从笔者调查的结果来看,企业对外贸类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大都分布在高职和本科两个层次,没有研究生人才的需求;从知识结构上来看,偏重业务的企业占据91.35%,其次为偏重综合型,最后为偏管理,这对高职学生来讲具有天然的优势。反观能力素质,企业大都需要专业素质较高、具有良好工作态度以及综合素养较好的员工。
三、高职院校在外贸单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与实际外贸单证工作有一定差距
随着市场、国家政策的变动,进出口贸易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因此导致外贸形势的改变。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洽谈方式、结算形式等出现一定的变更。但是,反观国内高职院校的教材却未发生太大的变动,即使一些高职院校使用新教材,但是新教材内容和传统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与外贸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单证教学质量很难提升。
(二)教学方法单一,对外贸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视不够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对“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有所意识,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整改,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外贸实践能力。但是,笔者研究高职院校发现多数高校的改革停留在形式和表面工作上,课堂上使用的教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即使在实训室上课,教师也是以讲解概念、评析样单、练习为主,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所占用,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严重不足。不仅如此,在单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收集第一手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企业而言属于机密,客观上限制了教师演示触控单证样本,致使学生工作后,不能很快熟悉工作,遇到问题无法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决[1]。
(三)考核方式单一,未能充分体现考试作为教学过程反馈手段的作用
闭卷考试是传统考核中最普遍的方式,受限于题目类型、考试时间以及试卷内容,大大局限了测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外贸单证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和特色无法突出,考试作为知识学习反馈的手段也无法突出,所以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全方位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无法体现,大大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
(四)教学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没有树立高职院校应有的教学思想观念,具有根深蒂固的精英教育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存在两种情况:其一,一些高职教师课堂上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究其原因还是存在精英教育思想,单证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如果还使用重视理论、轻视操作的授课模式,学生学习的效果难以达到要求的标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可能出现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却不会缮制单证的尴尬情况。其二,没有讲清楚理论,学生理解困难,虽然会缮制单证,但是不正确。单证课程的重点虽然不是理论,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讲解,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还需要讲解,因为在缮制单证的过程中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如,在审核信用证、审证的过程中怎样以合同为基础以及其中的工作要点和技巧还需要扎实的理论为基础。
四、基于“课证融合”模式高职外贸单证实践教学改革针对上文中所述的外贸单证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使用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在课中融证;以课堂为主,课下为辅;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等是提升单证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称“课证融合”为双证教学,指的是对应职业考试设置相关课程,保持考证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一致,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学习就能够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具体而言,措施如下:
(一)整编教材,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依托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大纲和内容,编制与高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修订外贸单证教学大纲。以此为基础,有效地结合和调整外贸单证教学内容和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考证培训课程内容,在“课”中融入“证”。笔者根据单证员考试的实际情况,调整的课堂内容如下:
其一:外贸单证概述(2课时)。依托单证员考试大纲,经过本部分的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并重新认识外贸单证的种类、制单的过程、依据、制单的基本要求等。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国家贸易单证的种类、单证工作的相关环节、制单的各类要求、制单的依照等。
其二:出口单证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信用证项视角下制单操作(32课时)、托收项视角下制单操作(14课时)以及汇款项视角下制单操作(8课时)。本教学内容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依托单证员考试大纲,经过64课时的学习,保障学生掌握信用证项视角下制单操作、托收项视角下制单操作、汇款项视角下制单操作的要求、要领和环节,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的教学内容为:商品发票、包装单、运输通知、出口证明等的制作,以及制作和审核保险单据所包括的托单、海运、投保等相关内容。
其三:进口单证工作。主要包括:填制信用证申请书(4课时)和填制进口单证(12课时)。笔者之所以选取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出于进口方的考虑,制单并不仅仅是出口方的工作,进口方也要制作相关单证。在单证员考试大纲的统一要求下,通过16课时的学习,保障学生不仅可以从出口方的角度制作单据,也能够从进口方的角度制作单据,让学生完整地掌握国家对外贸易流程中制作单据的技巧。主要教学内容有:开立信用证的手续申请和填制等等[3]。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其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勇于抛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不再使用“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单证员考试真题以及工作实际内容的指引下,模拟相关情境,使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项目分化法等,在进出口贸易的指引下,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真实案例,然后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知识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业务情境下进行训练和操作,统一学习和工作,在一个真实的项目中教师开展授课、指导、答疑、评价,在实际案例中有效地传授知识,检验最终学习效果能否通过单证员考试。其二,要想提升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等,笔者建议教师应该深入相关企业,收集空白单证样本以及比较正式的进出口单样本,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保障学生直观地认识单证工作,不能让学生对单证工作一直停留在想象层面。完成项目后,学生会对学习的内容有直观的认识,强化掌握进出口业务单证的制作和使用知识[4]。
(三)建设符合“课证融合”的专业化教学队伍
为了让教学队伍能够符合“课证融合”模式下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的需求,笔者认为应该对外贸类专业的教师队伍做出如下的调整和改进:其一,组建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相联合的授课教师队伍,他们一起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经验共享等工作,建立健全并切实落实“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其二,定期聘请职教专家进校园,让其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导教师的工作,校内教师参与开发教学标准、课程建设、学科发展等活动和工作,选派学校骨干教师进企业和出国接受系统的培训,大幅度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其三,选派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外贸单证考证培训班,融合培训班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靶向考证教学的执教能力。
(四)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
1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信息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中已经普及多媒体设备,这就要求相关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该设备,服务于教学。作为教师不应该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而是应该以教材、学生以及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地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生动的案例,并告诉同学填制的要点和难点,动态地展示单据的流程;选择合适的图片和视频,在多媒体教室或者实训室内生动地展示,学生多角度观摩单据制作,全方位助力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简单高效的仿真实训软件
当前外贸单证员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为软件实训,作为综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使用国际贸易仿真系统在课堂、课外对单证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充分利用模拟软件中的缮制单证模块,独立地制作电子联系,进行实践性学习,对自身的制单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利用系统中进出口业务全方位地训练单证流转,充分认识相关操作。
3开放互动的网络课程平台
当前,网络课程中有很多课程实训制单的教学资源,同时,建立网上实施学习的论坛,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将这些学习资源充分地利用,自学课程相关内容,完成线上实训。同时,开放性的网络课程平台可以让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好地互动。该平台没有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均可以互动,一旦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会有效地提升[5]。
(五)建设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实习实训基地
外贸类专业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建立外贸单证实训室。外贸单证实训室主要对外贸单员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让学生知晓未来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流程,使用EPR外贸软件,让学生以外贸单员的身份开展教学,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不仅如此,还需要充分挖掘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校友、学生父母等资源和人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如果实习基地无法一次性接受多名学生实习,可以化整为零,让学生到企业轮岗实习,在实际的环境下感受工作氛围,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回到学校后进行切实的学习[6]。
(六)改革考试内容,调整传统考核方式
考核的目的并不是知道学生能考多少分,而是知道学生知识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其方式对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等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笔者建议不能使用“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过程、平时表现、实践能力、基础课考试等各个方面,在考核体系中纳入单证员考证成绩,以考促学、以学促考,通过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锻炼,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为此,笔者制定的考核方式如下:
其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由考勤、作业、平时表现等组成。以教师平时记录为准。
其二,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20%,试题灵活多变,杜绝出现死记硬背类题目,以期末考试卷分数为准。
其三,实际技能:占总成绩的40%,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考核。
其四,单证员考试:占总成绩的20%,以学生参加单证员考试的成绩为准。
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增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面对日益繁荣的对外贸易,我国越来越重视涉外贸易,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强化制单课程教学,深化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发芝,孟祥年.微课融入传统教学的探索——以《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例[J].亚太教育,2015,(17).
[2]玛依努尔·阿不力米提.对外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4).
[3]刘红,彭银梅.基于岗位对接为导向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4,(32).
[4]李雪竹.“模拟工作过程”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4,(9).
[5]田燕梅.模拟仿真教学法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6]柳仕超.广东珠三角地区外贸跟单岗位调研分析及培养对策[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