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景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13何树秀
何树秀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的技能,现阶段开设的各类学科都旨在通过“跨文化商务沟通”来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概念,而在该学科的教学中,不仅仅需要让学生了解在跨文化沟通中的理论性知识,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具备解决具体事件的能力。为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通过使用情景案例分析法来进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学习成为了最为高效的手段,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应对跨文化的具体需求。通过对跨文化商务交流教学的了解,旨在通过研究现阶段情景案例分析法的内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在对实际的教学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提出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情景案例分析;跨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045-03
引言
所谓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指的是在商贸往来的过程中,不同国际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人进行商贸交际间的相互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全球化的需求下,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各大高校的相关学科开设过程中,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课程越来越得到重视,虽然其教学年份较短,所涉猎的范围又太宽,还没有一个较为良好的教学体系,但是在实际的运用方面,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对于之后实际的商务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就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课程现状而言,学生并不能通过学习教材所设计的内容来获取相应所需的实际运用技能,对于具体的文化冲突和商务往来手段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培训来满足需求。为此,我们对案例教学进行具体分析,期望能够加强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教学实践环节。
1现阶段的情景案例分析法
1.1案例分析法的概念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所使用的案例分析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商学院,而这种基本的方法经过了50年的沉淀才慢慢得到重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此方法进行引进和学习,作为一种基础的实践教学方法,本质上是在实际的教学案例中设置情景作为矛盾和冲突点,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模拟情景的方法对于所提出的情景和案例进行激烈的讨论,形成头脑风暴,区别于传统的基础教学以及按部就班的教科书式的教学。
1.2情景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教学意义
1.2.1有助于改变学习的态度
在情景案例的教学范式下,最为突出的就是可以将整个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带入到实际的课堂中,学习方式也从被动的转变为主动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对于滥竽充数的现象也可以完全杜绝,对此那些原理性的填鸭式灌输也就不会存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所用的原理知识如果直接记忆会显得十分枯燥,而且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所在,通过案例分析法,可以高效地改变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看法,对于学科内容的记忆也会大大提高,并且真正学会掌握其中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设身处地地思考和感受来进行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将教科书各实际的情景案例相互结合。学生通过实际的参与,对于该学科的认知也会改变,对于学习的态度也可能从滥竽充数变化为能够主动地积极地思考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所学的内容,还会直观地对该学科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端正其态度。
1.2.2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案例分析法要求学生先阅读案例材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看法、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信息、新的结论和新的预测,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的“思想平台”。如果每名成员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按组长的统一部署参与讨论,讨论将会变得一团糟,明确的教学目的也会被打乱。此外,上课发言胆怯的同学可以在这个小集体里先演习一遍。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中,情景案例分析法是能够最为直接地将原本散落的个人进行一个组合,通过团队的协作同学之间的认知也会不断加深,通过这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商务的沟通中这是很重要的一课。
1.2.3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该门课程授课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不断沟通理解的过程,通过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之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个体性格和能力特征会在情景案例分析的课程中体现出来,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的能力培养。
2情景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2.1情景案例的选取原则
2.1.1真实性和新颖性
该课程并不是一门静态的需要大量理论基础记忆的课程,而是需要不断设置课程内容来反馈原理的动态课程,因此对于案例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储备,对于事实和焦点问题的整合作为在近期课堂上的探讨显得十分必要。只有真实的新颖的案例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有争议而且典型的案例学生才能自发调动积极性来思考。而且案例的真实性和新颖性有利于最大程度地贴近生活,通过不断的案例分析,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思考的方法以及在非语言因素作用下的文化差异问题的处理中才能够更好、更准确地解决问题的所在。因此,应尽量选择实际的案例分析,才会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沟通形式更加具有实践性。
2.1.2生动性和针对性
与文字的力量相比,对于情景案例分析并不用局限于刻板的文字工作中,有更多的案例分析是可以以影视的形象向学生呈现的。在影视作品中的案例更能够直观生动地表达跨文化案例中的问题所在,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为集中。一个国家的影视作品中都包含了其文化的特征,涉及到商务类的作品更是能够直接表达其不同文化下的商务差异和问题,所反映的信息也更加有针对性,在实际的操作和理解的过程中,文化的冲突和碰撞在有针对性和生动的题材案例中表达更加完整。只有生动而且有针对性的案例,才能在学生的印象中停留更长的时间,对于在课程进行阶段的学习中才能够更加体现案例分析的能动性。
2.1.3能力匹配性
不仅如此,还应该尽量选取与学生的接受水平相匹配的内容来进行学习,对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在广泛的商贸题材的选定中也应该考虑到具体的英语背景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备课的时候来进行案例的分类。对于英语专业或者英语基础比较好的班级的教学,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课程可选择的范围也会相对更广一些,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的资料选择上也可以更有余地。教师可以在课前对班里的同学进行一次简单的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测试和兴趣爱好的测试,以此作为备课的背景之一,以便更好地选择实际的情景案例。
2.2案例教学过程
2.2.1准备阶段
为了使在课堂上开展的模拟商务往来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做一系列的准备,案例教学法的备案过程需要一个详尽的计划,对于课前的准备主要是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部分。首先就教师而言,需要明确一次案例分析的教学目的,针对具体的教学目的选取合适的案例题型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学生对于案例的积极性和兴趣,尽量选择适合的可行的案例来进行与教材结合的情景设计,这也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了解。所以,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真实性以及生动性。在讲解social relationship的这个章节过程中,教师通过进行国外纪录片的观影来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在商务沟通中的中西非语言因素的差异,教师为达成这一目的,需要针对具体的讨论程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在日程的前期,教师需要把自己的备课日程告诉学生,以及需要准备的资料至少提前两个周的时间下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小组的组合,也可以由教师特定组合(可参考因素:年龄、性别、性格因素、语言能力、组织能力等等),除了小组的划分,还需要规定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内容,需要满足小组成员的多样化,这样一来在具体的讨论环节,才会有更多的不一样的观点出现,每个人的见解都被听取和吸收,才能达到情景案例教学的意义。
2.2.2实施阶段
具体的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实施阶段是发生在课堂上,课堂可以极少使用教材,通过PPT的方式将关键的因素选取出来,然后指派每个小组的小组成员作为代表进行有序发言,其中需要包括自己小组对于情景案例中的问题的思考和对案例的陈述分析。教师需要做的是掌控好发言的时间,对于每个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记录之后整理提出问题。对于小组代表的发言陈述者需要模拟实际的商务交流中的环境,进行直接的答疑,对于更深层次的了解需要进行跨文化商务课程中的理论原理来进行辅助说明。在整个课程的时间安排上,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分割,对于学生的发言,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点评反馈要把握好弹性强度,避免在某一个环节上停留时间过久从而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是需要有节奏地一步步引入跨文化中的问题。
2.2.3总结阶段
在案例的分析结束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课堂模拟情景发言做出一个讲评,如果情况允许需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班级内的发言反馈和自评,对于学生的结论性发言,教师依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以加大其思考的力度。在这个阶段里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一个书面的案例分析总结,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结合理论性的跨文化商务知识来进行案例的书面分析以及给此次分析中的表现来一段小结,加深对原理的印象。小组形式的沟通可以继续保留,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建议,不断受到启发完善自己的见解。
结束语
情景案例法的分析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在跨文化沟通中的理论性知识,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具备解决具体事件的能力,为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此种方法的运用价值极高,成为进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学习的最为高效的手段,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应对跨文化商的具体需求。我们通过对跨文化商务交流教学的了解,掌握了现阶段情景案例分析法的内涵以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具体步骤措施,明白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也希望未来的情景案例分析法可以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时宏远.《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学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0(2):107—108.
[3]李莉,张峰.中美文化差异[J].考试周刊.2011,(2).
[4]李莉,张峰.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山东电大学报,2008,(2).
[5]杨超美.中美主流文化对比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J].河南社会科学,2001,(5).
[6]谭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因素[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5).
[7]郭雯静.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8]檀祝平,孙杏林.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汉礼貌原则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