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民办高职体育公选课的现状实证分析
2016-07-13王晶晶
王晶晶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昆山 215311)
苏州市民办高职体育公选课的现状实证分析
王晶晶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昆山215311)
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苏州市民办高职校公选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学生动机、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浅析改革发展对策,并为其它公选课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职;体育公选课;现状分析
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高校开设体育公选课,与公共体育课必修课相结合,能为大学生建构合理的体育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提供一份完整的体育“课程菜单”。高校开设体育公选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如何有效地开展体育公选课的教学是当下大学体育教学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苏州市民办高职体育公选课的现状为研究对象,以苏州市在教育部备案,并且公布《江苏省招生考试报》的苏州市民办高职、及其相关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苏州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查询有关民办高职体育公选课的相关文献。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及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征求走访的专家和体育教师的意见,设计了学生、体育教师、教学主管部门领导调查问卷。经有关专家审核后,以随机抽取形式共发放571分。其中教学主管部门领导调查问卷11份,回收问卷10份,回收率为90.91%,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00%;体育教师调查问卷35份,回收问卷32份,回收率为91.43%,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87.50%;学生调查问卷525份,回收问卷465份,回收率为88.57%,其中有效问卷415份(其中男生247人,女生168人),有效率89.25%。
1.2.3访谈法
通过拜访苏州市民办高职的教学主管部门负责人、体育组负责人、体育教师,了解各校的实际情况,听取他们对当前开设体育公选课的看法和建议,就当前出现的问题和成果进行探讨。
1.2.4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有效试卷进行整理、归类,运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公选课的教学目标
从“教师对体育公选课教学主要目标的认识”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体育公选课的认识和目标定位基本达到共识,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一致,五个学习领域的多元化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理念也相一致。调查显示:目前各民办高校的体育公选课的所有教师都把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逐渐形成的终身体育意识排在首位;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排在二位,传播体育知识与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
2.2体育公选课课程设置
通过对“开设体育公选课统计”结果表明,只有一所民办高职达到10门以上,其中6-9门的有四所。在这些课程中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占主体,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一些的学生感兴趣的智力型的运动项目陆续走进了课堂,比如:桥牌、棋类、定向运动等;一些形体健身项目除了女生,也获得一部分男生的青睐,比如:体育舞蹈、瑜伽、营养与塑身、普拉提等;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了球类裁判法这样偏理论性的课程;具有民族特色的太极拳、舞龙舞狮、咏春拳等逐渐进入了民办高职体育公选课行列。
但是各民办高职每学期只开设几门体育公选课,可供选择的课程有限,加上公选课之间开课时间冲突,造成很多学生难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公选课。
2.3师资队伍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有些教师开设体育公选课并不是本科教育时的专项,前些年体育院校开设这些专项比较少,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本科阶段对这些项目的学习比较有限,大部分是毕业后通过自学获得的技术技能,小部分的教师自费短期培训,比如:网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瑜伽等目前高校比较流行的体育项目。因此培养“一专多能”体育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民办高职的当务之急。
随着高职扩招,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教学任务繁重,教研科研的时间得不到保障。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仅上课,有的负责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有的负责学校的保卫工作等行政类事务,身兼数职,导致体育教师身心疲惫。
从访谈还了解到,苏州市民办高职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机会较少。学院领导一方面追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不注重对教师的再培训,忽视其必要性。除了省教育厅或其他体育机构免费或必须指派体育教师参加的培训项目,学院教师才有机会参加岗位培训或进修学习,其余的基本在领导层面就被选择性忽略掉。
2.4学生选择体育公选课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2-1学生学习动机调查表(多选)n=415
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市民办高职学生选择体育公选课学习动机的主要是三个,排在首位的是个人兴趣、爱好,第二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第三是休闲娱乐,愉悦身心。令人欣喜的是,将体育公选课作为通过考试,纯粹修满学分的学生所占的比重较少。由原先应付考试向自身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调节身心方面转变,至少说明现在大部分学生对体育公选课的学习动机是正确地积极地,逐渐认识到体育的更多功能价值。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选择校体育公选课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除了个人兴趣爱好外,男生把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放在第二位,女生则把休闲娱乐,愉悦身心摆在第二位。只有33.25%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另外11.33%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出于对个别教师的信赖、崇拜、友谊等而喜欢某个教师的课,因此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表2-1)。
同时也不难看出,31.33%的学生对体育公选课还没有深刻的认识,选课没有目的性,盲目随大流,学习的态度不积极,是造成这部分学生的旷课率较高的根本原因。
2.5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现状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是体育公选课教学和管理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都把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出勤)作为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约75%和53.57%的体育教师把知识技能(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体能)作为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只有35.71%的教师成绩评定内含有理论知识成绩(表2-2)。从与各授课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各民办高职的学生体育成绩评定内容的权重不同,个别学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有的学校运动技能占70%,运动技能、体能、理论知识可以参照一定标准进行评定,对平时成绩的评定比较模糊,缺少多元化的评定内容体系,比如智力型的运动项目应该包括思维判断能力的评价;比如探险型的运动项目应该包括对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评价。
2-2体育公选课成绩评定内容(多选)n=28
在对学生体育成绩评定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调查显示:评定方法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强调个体差异评价为辅,与成绩评定内容的组成部分呼应。目前,课程成绩的评定方式主要有教师独立评和教师与学生评定相结合两种,主要以教师独立评定为主,约占82.14%,教师与学生评定相结合的评定方式约占17.86%。由此可见,苏州市民办高职体育公选课的评价方式单一,需增加学生评价,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苏州市民办高职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意识摆在首位。
3.1.2、苏州市民办高职的体育公选课,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课程占主体,具有民族特色和智力型新兴的运动项目陆续走进了课堂。
3.1.3、体育教师教学任务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3.1.4、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是积极地,逐渐认识到体育的更多价值。
3.1.5、各民办高职的学生体育成绩评定内容的权重不同,对平时成绩的评定比较模糊,缺少多元化的评定内容体系,且评价方式单一。
3.2建议
3.2.1、学院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制订管理办法,规范过程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
3.2.2、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以人为本”教育观;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倡按基础分班或分层次教学。科学评优,打造精品课程。学校可以设立专项经费,最大限度地扶持优秀教师和精品体育公选课。
3.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一专多能”的能力,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同行或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前来授课。同时充分挖掘周边体育资源的潜力,拓宽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把体育公选课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结合起来。
3.2.4、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教学评价;完善考试考核制度,改革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肖军凡,周兰.普通高校体育公共选修课改革与管理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6):177-179.
[2]李焕玉,刘金香.长江大学公共体育选修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7,4(4):143-145.
[3]喻长志.高等专科学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增刊):53-54.
[4]刘会玲.武汉科技大学体育公共选修课的现状探究[J].成功(教育).2012(10):160-161.
[5]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2):50-53、63.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3-174-02
作者简介:王晶晶,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