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玉米产量关键技术

2016-07-13刘婧婧,薛家凤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株距田间管理行距



提高玉米产量关键技术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种植。玉米在我国大约有460年的种植历史,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产量始终是种植户最关心的问题,要提高玉米产量,必须要加强播种、病虫害防治、施肥及田间管理。

1 种子选择及处理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用经审定推广的优质、安全成熟、抗逆性强、高产、生育期活动积温比常年活动积温少100℃左右的优良耐密玉米品种。剔除有杂质的种子,种子纯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含水量不高于16%。播种前15 d将种子晾晒2 d,播种前10 d进行1~2次发芽试验。

2 株行距及播种深度

农民在种植玉米时随意设置株行距,对密度没有概念,总认为稠比稀好。正常玉米的株行距应该定为:中密度品种,株距30 cm左右,行距60 cm左右,每亩密度4 000株左右。稀植大棒型品种,株距加大到35 cm左右,每亩株数3 500株左右。密植小棒竖叶形品种,株距缩小到20 cm左右,每亩密度5 000株左右。播种深度一般以5~7 cm为宜。播后及时镇压。

3 施肥

老百姓认为多施肥就能多打粮。施肥过多会造成化肥残留而导致土壤板结。所以施肥原则以缓释长效复合肥为主、尿素为辅,因为尿素含有的少量缩二脲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使用尿素后不要马上浇水,尿素的转化需2~10d才能完成,马上浇水会因尿素溶于水而随水流失。

4 田间管理

4.1酌情追施攻粒肥。玉米抽穗后很多时候土壤的养分已经满足不了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要想获得优质丰产,必须酌施一些速效氮肥,防止玉米早衰,促进玉米灌浆和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

4.2人工辅助授粉。在高温干旱、多雨、大风的影响下,雌雄开花脱节,花粉量减少,授粉难度大,应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可增产5%~10%,尤其是叶面积大的高产田,增产更为显著。

4.3后期浅中耕,后期中耕要掌握“浅”和“远”的两个原则,“浅”即划破地皮深度2 cm左右,“远”即远离植株10 cm,以免伤根。

5 收获

玉米从授粉到完熟需要52 d左右的时间,玉米白皮时刚刚完成乳熟阶段,蜡熟阶段需要10 d左右,此阶段是玉米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玉米的品质也有重要影响。完熟的特征是籽粒底部形成黑胚层,此期玉米淀粉转化已经完成,籽粒饱满,千粒重最高,产量最高。对比试验表明,晚收10 d能增产10%以上。建议9月30日前后收获玉米,遇9月份连阴雨天气时应在10月1日后适时收获玉米。

061100河北省黄骅市农业局刘婧婧薛家凤

猜你喜欢

株距田间管理行距
无花果田间管理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