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16-07-13王黎明石振旺王志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王黎明 石振旺 王志红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0)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王黎明 石振旺 王志红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观察气滞胃痛颗粒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统计我院与2008年~2013年明确诊断为腹泻型IBS患者112例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曲美布汀治疗,治疗组予以气滞胃痛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P<0.05。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疗效,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胃痛颗粒;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发病率为5.6%[1]。IBS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实验室检测异常,IBS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对于IBS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微生态制剂、止泻及导泻药物、肠道动力调节剂、解痉药物等,虽然目前治疗药物及手段较多,但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如饮食、心理调节等治疗手段,仍不能达到满意、确切的治疗效果。寻找祖国医学的中医治疗为IBS的治疗带来一条新的较理想途径。笔者采用中药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腹泻型IBS,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本院2008年~2013年明确诊断为腹泻型IBS患者,对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腹泻型IBS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08年~2013年明确诊断为腹泻型IBS患者共112例,所有患者均有腹痛或腹部不适、便后症状改善、发作时伴有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经血常规、粪常规、粪潜血、肝肾功能、血糖、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肠道病变及腹部手术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31.2± 7.6)岁;对照组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2.7±6.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均在餐前服用。对照组予以解痉剂曲美布汀,每次0.2 g,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接受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措施。

1.3 疗效评判方法:治疗4周后随访,根据患者症状(腹痛、腹胀、大便性状情况)进行评分。0分:无症状或全部症状消失;1分:经提示后感觉有症状存在;2分: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但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3分:症状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疗效分数=治疗前各症状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指数=疗效分数/治疗前总积分× 100%。疗效指数67%以上视为显效,34%~67%为有效,34%以下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非器质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知的一些因素包括胃肠道动力异常、胃肠激素分泌异常、脑-肠轴学说、应激、肠道感染等[2]。胃肠动力变化及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被认为是IBS基本的病理生理学基础[3],腹泻型IBS患者高振幅收缩波明显增加、小肠转运速度加快。同时有研究发现IBS患者直肠和足底接受同等刺激强度时,其疼痛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本次研究中,采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腹泻型IBS,收到较好治疗效果,说明中药可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医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泄泻”范畴,该病发生机制为“肝郁脾虚”,当患者肝气郁结、脾胃肾虚时,大肠难以实现传导变化,小肠无法泌别清浊,致使得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难分,混杂而下,进而形成泄泻。因此,中医将“疏肝健脾”作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键。本文所采用的气滞胃痛颗粒主要成分由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白芍、甘草。其中柴胡主要活性成分为柴胡皂苷,具有拮抗胆碱酯酶作用,动物体外实验表明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从而促进胃肠推进功能;从中医角度讲,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解表里的作用,能调节患者肝气,在整个治疗中起“治本”作用。《汤液本草》指出,腹中虚痛,非芍药不能除。因此在治疗中,柴胡需搭配白芍,实现气血兼调。同时,白芍具有缓急止痛、养血柔刚的作用,在本药剂中可达到土中泻木的作用。枳壳在动物试验中能缓解乙酰胆碱、5-羟色胺的致痉作用和促进小鼠胃肠推进作用[5],甘草可降低肠壁紧张度,减少收缩幅度,也有研究表明较大剂量气滞胃痛颗粒对小鼠醋酸腹腔注射的扭体反应中有明显抑制作用[6],从而表明气滞胃痛颗粒能有效缓解内脏感觉高敏感。

中医强调“心神合一”,强调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患者主观感受作为治疗的主要标准,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可适当开展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先舒缓患者心理压力,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再指导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计划,为预后奠定坚实基础。《药学实践杂志》调查显示,几乎所有IBS患者均存在神经焦虑、情绪紧张等问题,在社会竞争中、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影响下,若不能有效解除上述心理压力,患者病情复发的概率会进一步增大[7],因此,心理护理应该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

本试验表明,气滞胃痛颗粒能有效改善IBS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优于解痉剂曲美布汀(67.31%),P <0.05,说明气滞胃痛颗粒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做进一步推广。从治疗结果可发现,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总有效率为85%,其结果略低于传统报道,考虑其原因可能为患者总例数较少。本次治疗中,出现9例无效治疗现象,统计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排便不尽(7例)、腹痛(6例)、腹胀(8例),接受本次调查后,患者服用常规药物,均成功出院。

本观察研究表明,基于气滞胃痛颗粒能有效调节胃肠动力异常,改善内脏感觉高敏感性等多种功能,对肠易激综合征有确切疗效,尤其是很多西药长期服用可能存在诸多药物不良反应,气滞胃痛颗粒属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少亦为其一大优点,逐渐成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首选。

综上所述,气滞胃痛颗粒可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并具有安全性好、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应该在临床治疗中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Wei XQ,Chen MH,Wang JH,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of Guangzhou residents[J].Chin J Intern Med,2001,40(8):517-520.

[2]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3] 张鸣鸣,姜敏.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4):2484-2490.

[4] Wilder-Smith CH,Robert-Yap J.Abnormal endogenous pain modulstion and somatic and visceral hypersensivity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 (27):3699-3704.

[5] 郝庆,李岩,尹洪涛.不同品种柴胡枳实对小鼠胃肠动力作用的比较研究[J].华人消化杂志,1998,16(sup7):205.

[6] 寻庆英,王翠芬,魏义全,等.甘草对大鼠小肠动力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20(4):389.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07-02

猜你喜欢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4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米安色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