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评价

2016-07-13李路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脑炎病毒性

李路霞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济源 454650)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评价

李路霞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济源 454650)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观察选择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病毒性脑炎患者14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71例):临床选择常规治疗方法;B1组(观察组71例):临床选择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毒性脑炎患者在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等方面具有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毒性脑炎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临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两方面,B1组少于B2组病毒性脑炎患者明显(P<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病毒性脑炎患者(P <0.05)。结论 针对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选择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预后质量,凸显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病毒性脑炎;疗效评价

病毒性脑炎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神经系统急危重症,主要因为患者在病毒的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了脑实质反应的情况以及脑膜炎反应的情况。此种疾病于临床表现出较多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出较高的疾病病死率。当前针对此类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为了确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选择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完成治疗后,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意义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14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随机分组。针对所有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实施脑电图检查、实施CT检查、实施MRI检查以及实施脑脊液检查全部有效确诊,所有患者全部满足病毒性脑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在B1组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其中男45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4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3±1.6)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3~6 d,患者的平均病程为(4.1±1.2)d。在B2组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其中男46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5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9±2.1)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4~7 d,患者的平均病程为(4.9±1.3)d。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症状、意识障碍症状以及抽搐症状等。对比两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针对B2组病毒性感染患者,临床主要选择地西泮以及甘露醇药物予以降颅压治疗,选择抗生素予以抗感染治疗,选择阿昔洛韦以及利巴韦林予以抗病毒治疗,对患者实施物理降温以及选择能量合剂对患者进行治疗[2]。针对B1组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丙种球蛋白[1.0 mg/(kg·d)]+地塞米松[1.0~2.0 mg/(kg·d)]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选择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时间为2 d,选择地塞米松对患者完成5 d的治疗后,将用药剂量减少,对患者用药疗程为5~7 d。对患者临床高热症状、意识障碍症状以及临床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对两组患者实施脑电图复查以及实施脑脊液复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3]。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对患者完成12 d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患者临床体征全部获得显著改善;有效:对患者完成12 d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患者临床体征全部有所改善;无效:对患者完成12 d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患者临床体征未获得任何的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选择χ2检验以及t检验以%形式以及(± 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两组病毒性脑炎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临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两方面,B1组少于B2组病毒性脑炎患者明显(P<0.05),见表1。

表1 B1组与B2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对比(±s,d)

表1 B1组与B2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对比(±s,d)

组别 n  高热症状  抽搐症状  共济失调  脑膜刺激症  意识障碍B1组 71 2.43±0.77 4.21±1.15 4.69±2.37 4.87±1.46 3.89±2.61 B2组 71 5.77±1.53 7.07±2.56 7.16±3.23 6.79±2.39 5.65±3.29 t 9.196 8.174 9.996 10.125 9.163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病毒性脑炎患者分别完成治疗后,B1组患者中,显效患者49例,有效患者21例,无效患者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59%,B2组患者中,显效患者28例,有效患者20例,无效患者2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61%,B1组高于B2组病毒性脑炎患者明显(P<0.05)。

3 讨 论

地塞米松药物能够发挥抗感染、抗休克以及抗内毒素等诸多功效。其针对病毒性脑炎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其针对患者血脑屏障可以进行有效保护,从而将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降低,针对患者氧自由基表现出显著的拮抗作用,针对患者的细胞膜以及患者的溶酶体可以进行保护,从而将患者脑循环以及患者的供血情况进行有效改善,显著将患者的脑水肿症状进行改善[2]。

丙种球蛋白能够将患者机体内抗体水平有效提高,最终将患者机体免疫力有效提高。针对T细胞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将患者免疫杀伤细胞功能进行有效增强,将患者的炎性反应有效减轻,对患者脑细胞进行有效保护。本次研究中,两组病毒性脑炎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临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两方面,B1组少于B2组病毒性脑炎患者明显(P<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病毒性脑炎患者(P<0.05)。有效证明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两种药物的临床联用价值[3]。

总而言之,针对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选择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意义显著,最终显著提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军华,陶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11(9):1114-1115.

[2] 李伟,李光乾.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35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12,38(3):173-175.

[3] 黄芬.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J].医学信息,2014,27 (4):275.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58-02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脑炎病毒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对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