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4例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2016-07-13纪金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分析

纪金玲

(辽宁省辽阳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辽宁 辽阳 111000)



104例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纪金玲

(辽宁省辽阳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目的 凝血指标的检测可预测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病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的形成,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可判断预后及发展方向。方法 使用赛科希德SF-8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04例各类肝病患者及60例健康人的凝血6项。结果 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PT,PT%,INR,APTT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PT-INR,PT,APTT,PT%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各类肝病时,凝血因子都可出现不同异常。结论 肝脏损害程度不同,其凝血功能抑制也不一样,对肝病患者监测凝血功能,可了解肝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状态,对临床诊治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肝病患者;凝血检测;分析

目前我国肝病患者占世界的80%左右,近300万人,而肝病患者凝血机制都会出现异常。据统计,85%的肝病患者至少有一项凝血试验异常[1]。因此,监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可了解肝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状态,通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来判断病情及预后,对临床诊治肝病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就104例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经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51例,其中男38例,女13例,年龄在28~72岁,均43.3岁;慢性肝炎98例,男69例,女29例,年龄在17~60岁,均35.1岁;急性肝炎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在16~41岁,均25.2岁;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本院体检健康人,无心、肝、肾功能异常,并排除凝血机制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男44例,女16例,年龄18~59岁,均35.9岁。

1.2 仪器:为赛科希德SF-8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ISI为1.20。

1.3 方法:采集静脉血1.8 mL注入含有0.2 mL 109 mmol/L枸橼酸钠真空试管内(比例为9∶1),颠倒混匀8次,以3000 r/min立即分离10 min,提取血浆,严格按SOP操作,检测凝血功能6项: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所有检测项目均在2 h内完成。

2 结 果

健康对照组与各种肝病患者凝血检测结果,见表1。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与对照比较,PT、PT%、PT-INR、APTT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TT差异有显著性(P <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TT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FIB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PT-INR、PT、APTT、PT%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T、FIB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T%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组比较PT-INR、PT、APTT、PT%、TT、FIB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健康对照组与各种肝病患者凝血检测结果

3 讨 论

由以上数据显示,肝脏受到肝炎病毒,酒精或药物中毒等作用对肝细胞的损伤或破坏,使合成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的减少,可导致不同凝血指标异常。PT是反映因子Ⅰ、Ⅱ、Ⅴ、Ⅶ、Ⅹ的含量,本研究发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T不同程度延长,其中以肝硬化患者PT延长最为明显[2-3]。TT是反映FIB的含量及肝素样物质的多少,是监测肝病及溶栓治疗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肝硬化存在纤溶亢进[2-3]。本研究中肝硬化组与对照组APTT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APTT是反映血浆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Ⅶ、Ⅷ、Ⅸ、Ⅺ)及共同途径中FⅡ、FⅠ、FⅤ、FⅩ的水平,由于依赖性维生素K的Ⅱ、Ⅶ、Ⅸ、Ⅹ凝血因子受肝细胞的损害影响较为敏感, 95.4%的肝硬化患者APTT延长[3-4],这可能是肝病时PT延长比APTT更显著的原因之一[5]。而PT%活性越低,预后越差,故动态观察PT%活性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FIB是评价DIC、肝硬化、肝脏组织炎症、坏死、及肿瘤的有效指标,多数急性肝病患者,其血浆水平正常,慢性肝病患者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在肝炎后肝硬化或肝衰竭患者,由于血管内凝血因子消耗与清除增加,导致低纤维蛋白血症,而失代偿性肝硬化后期,FIB减少,提示预后严重,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3-6]。综上所述,可认为肝脏损害程度不同,其凝血功能抑制也不一样,对肝病患者监测凝血功能,可了解肝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状态,对临床诊治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鸿利.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6.

[2] 席洪刚.凝血四项在各种肝病中的变化研究[J].药物与人,2015,28(2):51-52.

[3] 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99-100.

[4] 李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2):767-768.

[5] 黄向阳.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3): 1336-1337.

[6] 鲁文育.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84-85.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097-02

猜你喜欢

分析
0~6岁儿童行为测听与tb-ABR的相关性分析
高层建筑加固纠偏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探讨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徐訏 40 年代“现代志怪” 的小说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