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12陈良豪
陈良豪
试论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陈良豪
摘要:比较法是确定地理事象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广泛使用。无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是区域地理,无论是地理感性知识,还是地理理性知识都可以使用比较法。应该科学、有效地运用比较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比较法;地理教学;思维能力
陈良豪/三明市第九中学一级教师(福建三明365001)。
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只有掌握了方法并灵活运用,一切困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比较法是一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异同点,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广泛使用。如气候类型分布、特征与成因的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比较;区域的要素、特征、现象的比较等。以必修一为例,共有39处应用比较法,几乎每一章节都有用到,显示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普适性。其中,地球上的大气一章应用比较法最多。
一、比较法的类型
高中地理教学中常根据时空的区别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根据比较的方式分为类比法、自比法和借比法,其中类比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1.类比法。它是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相同属性和不同属性进行比较,包括同类异型比较和同类同型比较。同类异型比较主要对比同类地理事象的相异或相反之处。例如,为什么月球表面温度的日较差比地球表面温度的日较差大很多;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欧洲西部和北美洲西部分布范围差别很大。同类同型比较是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例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北美洲地形与澳大利亚地形之间都是东西部高,中间低等。
2.自比法,又叫纵比法。对同一或单一地理事象时间上的前后对比,或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比较,具有从古到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纵向特点。其目的在于了解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如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和天气现象以及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3.借比法。借助生活中的客观事物特别是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将比较抽象的概念或原理具体化。通过联系实际进行比较,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如以西瓜模拟地球仪、经纬网与剧院座位排列进行比较、借助半熟的鸡蛋来记忆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与物质组成等。
二、运用比较法的一般步骤
比较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可按照逻辑学的思路来确定其步骤。其中,确定比较的标准是最核心的环节。
图中显示比较法的四个步骤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步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首先明确比较的对象,限定比较的范围。例如,是比较地理概念、特征、分布还是比较成因、规律。其次寻找恰当的比较项目,使比较的内容明确化。如冬夏季风特征的比较,从源地、风向、性质、时间、分布地区等方面来说明地理事物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然后对照比较的标准进行全面客观分析,筛选符合比较项目的内容。最后得出的结论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常采用列举要点或列表来归纳。将比较的项目用图表的方式呈现,直观形象,条理清晰,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
首先,理解地理概念。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区别其异同、性质、特点,有利于获得清晰的地理概念,把握各种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相似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如天气和气候;恒星、行星和卫星;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等。或将相互对立的地理概念放在一起,通过鲜明的对比来揭示二者的差异。由此及彼,知道其中一个,另一个可以通过对照比较,得出与其相反的属性和特点。如寒流与暖流、冷锋与暖锋、背斜和向斜、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等。
其次,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比较法多应用于地理理性知识的教学,通过比较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质特征。通过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横向比较,或同一地理事象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了解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点,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点。如通过对受热和受冷的地区从气压分布、气流运动特征等列表比较来理解热力环流原理;又如比较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思想,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规律,进而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最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总结,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引用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知识进行专题综合比较,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如学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后,可列表比较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生产特点、区位条件、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区域地理中将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比较,有助于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有关地区或地理事象的整体认识。如日本和英国地理特征比较,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等。
四、利用比较法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比较法是确定地理事象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在运用比较法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加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思考,拓展思维空间。恰到好处地运用比较法可以在相似处集思,在矛盾处启智,营造独特的思维效果。例如,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总结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加以类比运用;又如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分布(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南美洲西部等)都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西岸,成因都是受副热带高压带或干燥的信风控制,但通过对比发现南美洲西部的热带沙漠南北延伸最狭长且最靠近赤道,得出地理事象形成的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的表现。通过比较加强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其他思维活动,深化知识的理解,促进地理思维发展,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时如果能灵活运用比较法,进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11福建高考文综37题(图略):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本题通过两区域的工业发展条件对比分析,找出工业不发达的原因。首先,明确比较的对象是甲国西部沿海地区与R河沿岸地区比较的工业比较。读图可知,甲国为北美洲的美国,即内陆的R河沿岸地区与西部沿海地区(洛杉矶和旧金山地区)的工业相比。其次,罗列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图中的水库、国家公园、主要城市的分布等综合考虑,可从地理位置、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市场、人口及技术等维度进行比较分析。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工业发展;西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人才实力雄厚,R河沿岸大部分地处内陆地区,水陆交通不变;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所以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最后组织答案,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运用比较法的注意事项
1.比较对象要具有可比性和已知性。虽然比较法很常用,但并不是任何对象都可以相比,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才具有可比性,如区域与区域比较,气候与气候比较,工业与工业比较等。区域比较必须选择同等级、同类型区域,通过对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比较和分析,有效突出区域的特征和区域的差异。比较相同点或相似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特殊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
另外,比较对象应该是已知的地理事物,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地理事物,或至少有一方是学生熟悉的。教师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可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或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如借助露天游泳池和池边水泥地来说明陆地、海洋受热和散热不同而形成季风、江河里水的旋涡或卫星云图来感知气旋等。
2.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比较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比较的基本过程和组成部分。比较法应该与分析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等组成重要的地理逻辑方法体系,学会综合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形成全面辩证综合的观点。此外,要充分运用图表、视频等直观教学方法让地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调发展,提高知识建构能力。如通过地图、气温和降水的图表等观察并比较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气候、洋流等地理事物的差异,理解亚欧大陆西岸比同纬度地区大陆东岸的气温年较差小,归纳得出摩尔曼斯克为什么被称为不冻港。任何教学方法都具有针对性和局限性,通过直观教学与逻辑思维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通过反复比较得出来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比较,充分发挥比较法的优势,利用恰当的比较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活地理探索的意识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晴.中学地理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薛美云,朱雪梅,李鑫林.课堂教学中地理比较法的应用策略——以认识区域为课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9).
[3]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
责任编辑:姚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6-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