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建设探索*
2016-07-12陈婉转
陈婉转
“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建设探索*
陈婉转
摘要: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对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职业素质起关键作用。应按照教育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对准小学英语教师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内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任务驱动O 2O教学模式构建和多模态化、多质化、开放化和共享化课程资源建设,帮助学生熟练、扎实地掌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
关键词:“互联网+”;英语教学技能;精品资源共享课;O 2O教学模式
陈婉转/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高级讲师,硕士(广东阳江529500)。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进步,提升效率。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获得广东省高职教育第二批重点建设专业立项。英语教学技能是该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对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职业素质起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在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课程组按照教育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改革,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应用。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以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理念为指导,紧贴小学英语教师岗位能力要求,并按照学生教学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流程组织与安排。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资源建设坚持开放性和共享性进行立体化建设,提高可用性,支持泛在学习;平台功能建设注重互动性,注重学生多入口学习、多方式参与学习、多角色地体验学习。
二、课程内容构建
(一)课程内容的能力对应性和岗位适用性
英语教学技能主要支撑课堂教学能力和初步教研能力的培养,设计有教案编写、模拟教学、游戏设计、歌谣编唱和说课五个模块的训练内容。教案编写和模拟教学对应教师备课、上课的常规工作任务所需的教学技能,游戏设计、歌谣编唱对应小学说说、唱唱、做做的教学特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说课则对应目前中小学的教师聘用、职称评定、业务考核、教学评比等入职、职业发展阶段都普遍采用说课形式的要求。课程内容设置指向性明确,突出小学英语教师的岗位特点。(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岗位任务对应表
(二)模块化、分总结合、课内外结合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有54学时,安排30学时课堂教学,24学时小组网络自主合作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密切、难易、复杂程度,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组织与安排,充分对接小学英语教师的真实教学任务要求,共安排8个单元进行教学。(见表2)
表2 课程训练项目安排表
1.模块化安排。教案编写与教学模拟对应教师岗位备课与上课任务,这两项任务联系紧密,合并为一个模块进行训练。游戏与歌谣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采用最多的形式,为使学生科学合理地、熟练地应用游戏和歌谣进行教学,将游戏设计和歌谣编唱两项技能分作两个模块,单项训练。说课对应教学反思,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备课、上课技能后,安排为课程最后一个训练项目。
2.分总结合安排。常见的小学课堂通常由导入、呈现、操练巩固、应用、结课等几个环节组成,本课程模拟真实课堂教学流程,将教学技能分解,逐个训练,使学生练透每个环节需要应用的技能,然后再进行综合训练。
3.课内外结合。60首歌谣和25个游戏,学生主要通过利用课程网络平台的资源,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课外自主练习,教师进行抽查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套用歌谣和游戏进行教学的应用能力。模拟教学这个训练项目则利用课程网站和微格教学设备将实训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堂教学以示范、分析为主,学生利用微格教室自主训练,并上传训练视频,教师组织评价。
三、任务驱动的O2O教学模式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可实现让学习者利用远程的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学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引导通过学生互相协作的方式,如交流、讨论、争论,共同完成任务,更好地达到知识内化的目标。所谓O2O(Online To Offline)教学模式[2],即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把远程的课程与现场的讨论结合起来,把线下与线上的教学整合起来。课程通过网络协助,以任务驱动创设教学技能训练“任务教学五步法”[3][4][5],五个步骤分别是:任务准备、技能学习、任务完成、任务评价和任务完善。以导入环节模拟教学为例:
学生通过网络提供的远程登录服务在课外了解学习目标和任务、获取完成任务的学习资源、上传作业、完成评价,在课堂上充分讨论交流互动,练评结合,及时反馈并修正。根据学生爱表演、好胜心强的特点,将每次模拟实训作为一次比赛,让每组挑选最佳模拟实训视频上传平台,全班同学投票,并将好作品收录为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延伸学习时间,实现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多方互动,并通过任务驱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四、注重可用性,建设“四化”课程资源
根据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高职),课程资源分为基本资源和扩展资源。本课程资源建设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充分考虑其可用性,遵循多模态化、多质化、开放化和共享化的“四化”原则。
(一)课程资源的可用性
相关研究表明[6],个体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每次的最佳时长为10-20分钟,5-15分钟的视频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交互。据此,把教学录像按照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切割,结合PPT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教案则以学案形式呈现,更方便学生学习使用。拓展资源按照“三库、三系统”的方向建设,包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库、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和试题库”及“互动交流系统、在线测试系统、查询系统”。用户可通过查询系统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通过互动交流系统获得在线指导,通过在线测试系统检测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多模态化、多质化、开放化和共享化
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建设都遵循多模态化、多质化、开放化和共享化四个原则。课程资源集图、文、音、像于一体,(见表3)多模态呈现,既有传统教科书的功能,又体现了互联网背景下学习的特点,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的需要,又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果。
表3 扩展资源一览表
案例资源建设坚持多质化,无论是教案、课堂教学录像、说课稿等,既有为学习者提供示范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优秀案例,也有便于教师做教学分析之用的学生习作。同时,资源的建设还注重开放性和延续性,不断补充教改成果,吸纳小学教师、毕业生的优秀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建设坚持应用广泛的目标,实现共享化。资源既可为学校教学使用,也可作为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提高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可为在岗小学教师使用,特别是边远地区学习资源贫乏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他们可以共享本课程的资源进行学习提高。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建设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习者创设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课程资源,资源组建、教学模式构建等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便于学生使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继续在实践中修正完善。目前课程的互动系统还存在技术壁垒,交互性存在障碍,还需与技术人员继续紧密合作。同时,微课设计水平还需不断提高,制作更加美观、有趣、交互性的微课,并更好友地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近两年,移动技术发展迅猛,为人们的学习带来了更多便利,课程还需将资源向移动终端推送。
参考文献:
[1]谢丹,邓天卫.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语言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5-46.
[2]余燕芳.基于移动学习的O2O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47-52.
[3]朱华生,徐晨光,邓承志.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14(6):28-30.
[4]金鑫鑫,张道华等.“翻转课堂”模式下师范生微课教学技能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129-132.
[5]武蕊.高职英语听说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98-200.
[6]范福兰,张屹等.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6):25-28.
责任编辑:贺春健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6-0053-03
*课题名称:2014年度广东省优秀教育教学(高等学校)培育项目“校政校协同下的师范生英语教学能力立体化培养研究与探索”(粤教高函20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