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6-07-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田 飞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田 飞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摘要】目的 探讨美罗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R-CHOP)治疗几种常见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8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的1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采用CHOP方案治疗的14例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R-CHOP方案)14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92.8%。对照组(CHOP方案)14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64.3%。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R-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明显优于CHOP方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增加。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

2010年NCCN指南中将R-CHOP推荐为非高强度诱导治疗方案,此方案能使耐受性差的老年MCL患者获益更多。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利妥昔单抗[1]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B-NHL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中,能明显提高诱导治疗时的疗效,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机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及肿瘤科诊断并住院治疗的B-NHL患者24例,同时收集2008 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一部肿瘤科诊断并住院治疗的B-NHL患者4例,合计28例。实验组14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6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为B-NHL,CD20(+)。其中DLBCL10例,FL3例(Ⅲ期或Ⅳ期),MCL1例。对照组14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4.5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为B-NHL,CD20(+)。其中DLBCL9例,FL4例(Ⅲ期或Ⅳ期),MCL1例。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R-CHOP方案,每个化疗周期前1 d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缓慢静点,每次静点利妥昔单抗前30 min预防性使用扑热息痛及苯海拉明。第2天予以CHOP方案化疗,剂量按正规给药方法用药(环磷酰胺750 mg/m2d1,静脉滴注,表阿霉素50 mg/m2d1,静脉滴注,长春新碱1.4 mg/m2d1,静脉滴注,强的松100 mg/d,d1~d5口服)。每3周重复一次,连续4~6个疗程。

对照组CHOP方案(环磷酰胺750 mg/m2d1,静脉滴注,表阿霉素50 mg/m2d1,静脉滴注,长春新碱1.4 mg/m2d1,静脉滴注,强的松100 mg/d,d1~d5口服)。每3周重复一次,连续4~6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疗效评价参照2010版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价[2]。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ORR)=CR+PR。全部病例均可评价不良反应。观察患者脱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数较小(n<40),采用四格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评价:所有患者随访4~18个月,实验组均未发现复发病例。实验组总有效率(CR+PR)92.8%。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64.3%。实验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2.2.1 骨髓抑制:实验组8例、对照组7例出现骨髓抑制,为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两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2.2.2 胃肠道反应:实验组5例、对照组6例出现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为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给予格拉司琼或雷莫司琼止吐。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2.2.3 脱发:实验组10例、对照组9例出现较为严重的脱发情况。两组脱发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约占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的5%,其中大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而95%以上的B-NHL都表达CD20抗原。利妥昔单抗进入体内后首先特异性结合B淋巴细胞表面上的CD20抗原,然后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清除B淋巴细胞[3]。因此,利妥昔单抗被广泛的应用于CD20(+)B-NHL的治疗。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有效率为50%左右,联合CHOP方案(R-CHOP)治疗B-NHL总有效率为92.8%,故R-CHOP方案已成为B-NHL新的广为采纳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

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包括滴注相关症候首发表现为发热和寒颤,常常发生在第一次输注时的2 h内[4]。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皮疹,乏力,头痛,瘙痒,呼吸困难,舌或喉头水肿,呕吐,一过性低血压,面色潮红,心律失常,肿瘤部位疼痛感等,严重者可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等。有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与大量B淋巴细胞迅速破坏、迅速激活补体及相关炎性介质介导所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并不少见,有研究表明B-NHL患者HBsAg阳性率约30%。病毒携带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抗HBs抗体下降,可导致急性肝炎或爆发性肝炎。对于需要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并持续用药至化疗全程结束,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新一代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等[5]。

综上所述,利妥昔单抗在体内应用对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影响不大,不影响干细胞造血功能,无严重病毒感染发生等优点,并且移植前应用利妥昔单抗还可以达到体内净化,移植后清除残存淋巴瘤细胞。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将R-CHOP方案作为治疗B-NHL的首选方案之一。R-CHOP在B-NHL治疗中取得的令人鼓舞的信心,同时为利妥昔单抗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拉开了序幕。

参考文献

[1] 梁春林,崔建东,张羽,等.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9):71-72.

[2] 路晓辉.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8):1183-1184.

[3] 李德育,刘振华,陈峥,等.美罗华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疗效观察[J].药品评价,2012,9(30):16-18.

[4] 王谷云,姚红霞,林丽娥,等.R-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1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13-414.

[5] 文禄.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