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2016-07-11张智成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张智成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10月本科收治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疝囊

[中图分类号] R65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02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from July 2010 to 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herniorrhaphy.The therapy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is significan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Inguinal hernia;Traditional herniorrhaphy;Hernial sac

腹股溝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进入疝囊[1]。腹股沟疝有斜疝和直疝之分,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占腹股沟疝的95%。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多发病、常见病,腹外疝手术占外科手术总数的8%,男性占大多数。成人腹股沟疝一旦形成,手术则是其治愈的唯一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进行无张力修补的方法,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极大地减少了腹股沟疝手术的术后复发率以及其他并发症[2]。从1997年开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本研究选取本院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旨在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10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4.3±5.9)岁。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9±6.4)岁。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确诊为腹股沟疝并有手术指征者;②患者本人知情同意;③排除存在心内科严重合并症、精神障碍、造血系统病变、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以及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④能耐受手术及麻醉者。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切口选择:患侧腹股沟韧带上方2 cm处与之平行切口,自耻骨棘上缘至内环外2 cm处。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逐一结扎出血点。于其深面向内、外侧钝性游离分别显露联合腱及腹股沟韧带。将精索(女性患者此处解剖结构为子宫圆韧带)钝性游离,采用纱布条提起精索。寻找疝囊(斜疝疝囊位于精索前内侧,直疝疝囊位于腹股沟管后壁),游离暴露疝囊,实施高位分离并高位结扎处理较小的疝囊。如疝囊较大,为避免男性患者完全游离疝囊后导致阴囊大范围血肿,应选择横断疝囊,近端游离后高位结扎,远端开窗并保留疝囊。疝内容物回纳操作完成后对其疝囊颈部进行缝扎。采用Bassini修补法修补腹股沟管后壁,在精索的深面将联合腱、腹内斜肌下缘与腹股沟韧带结节缝合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及皮肤,术毕。

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麻醉成功后,患者体位及切口选择同传统疝修补术。逐层切开并止血,显露并游离精索(女性患者子宫圆韧带游离后可采用纱布条向外侧牵引显露腹股沟管后壁,也可将子宫圆韧带切断后显露腹股沟管后壁。如将子宫圆韧带切断,为保证术后子宫仍保持前倾位,建议将子宫圆韧带重新连接缝合),找到腹股沟疝疝囊。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沿疝囊外壁游离至疝囊颈,于疝囊颈高位结扎,剪去远端疝囊(现在也有专家建议,对于较小疝囊可将其游离达疝囊颈后,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疝囊向腹腔内翻后直接应用疝补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如腹横筋膜松弛缺损,可将其折叠结节缝合加固。采用疝补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应用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固定补片,四周分别固定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联合腱、弓状下缘。检查术野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采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外敷纱布后术毕。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观察两组的疗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临床症状完全好转,无并发症发生。②有效:临床症状部分好转,无并发症发生。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或有并发症发生[3]。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P<0.0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1)(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如何选择手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值得重视及探索。其手术治疗历经发展,术式种类较多。在无张力疝修补术问世前,缝合法是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法,也就是传统疝修补术,比如Bassini、Ferguson、Halsted疝修补术等经典术式,曾经被广泛应用于成年人腹股沟疝治疗中,但由于其存在种种弊端,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临床需要,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疝修补具有不完善的缝合技术,给患者病情后期恢复埋下了很大隐患,术后恢复时间很长,而且硬性缝合除给患者增加疼痛感外,同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在加大,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当于强行拉拢、缝合患者正常解剖部位的组织层次,从而产生过大的张力,未达到临床真正意义上愈合的目的,所以导致较多患者术后出现了较高的复发率[6],如一些老年人,术后一段时间后,由于大便、咳嗽、提重物用力等因素导致腹压增高,进而出现缝合处术后复发。

1989年Lichtenstein医生首先在美国外科杂志上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the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的概念,其采用Marlex补片修复腹股沟管后壁,不同于傳统组织缝合术式的是利用外物加强腹股沟区[7],从而替代了传统疝修补术,其指出:“由于现代合成补片的使用,当前对所有疝的修补有可能使正常的解剖层对合而没有缝合线张力。这种技术简单、快速、无痛、有效,使患者不必限制体力活动,从而进一步得到良好的术后恢复”[7-8]。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具有强度高、组织亲和性好、排斥性小等优点的修补材料相继问世,优质的疝修补网片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9],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推广,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已逐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术取代。小范围操作技巧的采用,使无张力疝修补术保护了患者自身组织的完整性,从而减少了疼痛发生次数;高科技缝合材料在手术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手术风险,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了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另外,该术式还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患者经济成本的特点,具有明显临床优势[13-15]。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3,18(3):285-287.

[2] van Veen RN,Wijsmuler AR,Vrijland WW,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nonmesh versus mesh repair of primary inguinal hernia[J].Br J Surg,2007,94(4):506-510.

[3] 何崇伟.腹腔镜下病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病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175.

[4] 吴世乐,刘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6):7876.

[5] 赵明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18例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4):2.

[6] Chamberland C,Martinez HB,Haufe V,et al.Modulation of canine cardiac sodium current by Apelin[J].J Mol Cell Cardiol,2010,48(4):694-701.

[7] Lichtenstein IL,Shulman AG,Amid PK,et al.The tension-free hemioplasty[J].Am J Surg,1986,157:188.

[8] 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9):560-561.

[9] 骆衍新,黄亦华.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4):295-296.

[10] 范晓东,李柏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嵌顿疝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0):209-211.

[11] 唐中印.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复发股腹沟疝中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7(1):6.

[12] 宋生彪.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3,34(19):3821.

[13] 姚峰,赫杰,陈倩.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12):720-721.

[14] 陈杰,李宁,马颂章,等.普理灵疝装置和疝塞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 18(9):543-545.

[15] 郑家朋.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42-143.

(收稿日期:2015-11-02 本文编辑:祁海文)

猜你喜欢

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6例临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