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质量互变规律理解人的异化与自由全面发展关系

2016-07-10郭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异化

郭发

[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异化是主体凭借并且通过其自身的力量创造出来的对象,却反过来与主体相对立。而本应属于主体的客体却成为拥有巨大力量的主体,异化的关键就在于主体与客体的身份错乱。人的发展的理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脉络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发展表现为两种形态,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异化。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发展的理想状态,人的异化是人的片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异化在质变与量变的相互变换关系中相互作用。人只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否定自身,否定异化,才能够最终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过程表现为量的积累;通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对异化的最终否定则可以使人的发展达到理想状态。我们从这样的关系范畴之中能够得知,只有认识处于“异化”的人的主体自觉性意识,并且在这一意识的推动下,实现人的自觉性实践,使人克服异化,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异化;自由全面发展;质变;量变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1 人的异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范畴的论述

1.1 人的异化

“异化”最初指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精神的错乱。在哲学范畴中,异化是指由主体产生的客体反过来作为主体的对立面,成为由外在的异化力量反对主体本身的一种现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中,异化用来分析人与外部世界的主客体关系,即主体活动的后果反过来危害人、奴役人、控制人,成为使人不能为之人的一种力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分为四种类型:劳动者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由社会分工产生的,而社会分工又创造了异化,因此私有制是异化产生的根源。“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对象化意指,劳动产品固定在劳动对象的、物化的劳动。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生产的实际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由此可见,异化导致人逐渐地丧失主体能动性,甘愿成为机器的奴隶,导致人的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里,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各种异化现象层出不穷,因而人受异化影响的程度也是最严重的。

1.2 人的自由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代表着人类的彻底解放,也代表着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能够得出三点结论: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和自由的论述:只有人的本质特征得到充分的发挥的发展才是人真正的发展;自由则是指这种充分的发挥的前提不是受到自然力或社会关系的逼迫和限制,而是人能够全部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趋势和结构。第二,“个人”的自由发展必将突出个人的自由个性,而正是这种个体的差异性的存在才使得社会和人性丰富发展起来,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自由个性又突出的表现在个体进行选择时的选择自由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对个体差异性的认可和肯定。第三,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把自己的享乐条件建立在无偿占有大多数工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资本家和工人处于绝对的不平等地位。马克思主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理论着重强调,在任何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中,自由和发展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权利,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压迫谁,谁剥削谁的现象。因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意指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目标。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所建立起来的。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论得出,衡量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尺度并不只有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唯一标准,人的发展理论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尺度,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重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强调重视人的发展,坚持走群众路线,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我们更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更要重视人的发展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就包含着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从实现目的来看,这与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发展的目标是耦合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 人的异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

2.1 人在发展过程中量变的表现

人的异化和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两种状态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所着重论述的。人的异化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进行了量的积累,人的异化的消失和人的自由发展的实现是同时进行的,这个转变的过程表现为量变的积累。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后得出,人的异化是由社会分工的固定化导致的,“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社会分工的固定化”,即自然分工(相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自愿分工)的出现,必然就会导致个体逐渐丧失对劳动资料和劳动过程的支配权,剥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机会,造成人的片面性,最终导致劳动者反过来被自身的劳动产品所奴役。社会分工的萌芽催生了私有制的产生,随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建立,社会分工的逐渐普遍化导致社会贫富的分化、部分特权阶级的出现,由此便产生了社会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种扭曲和颠倒是真实的,而不是单纯想象的,不是单纯存在于工人和资本家的观念中的。但是很明显,这种颠倒的过程不过是历史的必然性,不过是从一定的历史出发点或基础出发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但决不是生产的一种绝对的必然性,倒是一种暂时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人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的固定化是导致人异化的最终根源,所以,资本主义是造成人的异化的元凶,因此,推翻资本主义才能消除异化,实现人的本性的真正回归,让人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2 人在发展过程中质变的表现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异化发展的质变表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最高境界是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认为,既然私有制是导致人异化的根源,那么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消除人的异化,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必然是一个超越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过程,即人的异化消失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质变过程,也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既实现了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也实现了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笔者认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就是人们对在此之前异化了的人的本质进行了超越和解放,这也正是人在由异化向自由全面发展的转变进程中实现的质的变化体现。

3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

3.1 对“异化”的人的主体自觉性意识的认识

人不仅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受异化影响最深的对象,因此,对异化否定的前提是人一定要认识异化的本质及其产生原因。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并具有主体类意识,“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这种异己的力量使人的能动性消失,变的不自由,限制人自身自由全面的发展,导致的结果就是人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每个人劳动的目的不仅是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而且还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在资本主义劳动中,人生存的产品同自己想对立,虽然生产了对象却又失去了对象,并且为对象所束缚,就造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后得出,劳动的异化导致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因此,只有消除人的本质的异化才能实现人的本性的复归,解决人的异化的方法就是对异化的积极扬弃,即实现共产主义。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全社会的自由发展,只有全社会的共同解放,个人才能真正的得到解放和发展。同时,个人解放还有赖于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能依靠社会和阶级的力量才完成,社会制度不变革,个人就得不到自由和发展。

3.2 对“自由”的人的主体自觉性实践的实现

马克思说:“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途径,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的力量,才是可能的。”人的主体自觉性意识是认识人的异化的前提,实现人的自觉性实践是目的。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我们可以得知,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人在实践活动中发生了异化,尤其是在生产领域,表现在人不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而且还同劳动行为本身、人的类本质、以及人发生了异化。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所论述的异化都是发生在物质生产领域,所以要消灭异化我们就需要到社会历史中去寻找,或到生产领域去寻找,而不是到人们的观念去寻找。因此,消除异化的条件就要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生产领域中去创造,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人自身的自觉解缚。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最高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异化,人的异化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的产生,无产阶级由于处于社会最底层,长期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因此受异化影响的程度最严重。无产阶级要摆脱这种奴役的地位就必须且只有解放自身,无产阶级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被剥削的阶级,也是最无私的阶级,这一特性就显示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被剥削的阶级,“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解放自身意味着着全人类的解放,也就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灭亡,促使异化的消失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4 总结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现象和被异化了的人,如社会贫富分化、分配不公、道德滑坡、环境污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异化的体现。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还不能很快的消除异化。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我们不能把当前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异化现象扩大化,从而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应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结合实际,消除异化,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丽.摆脱异化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觉解缚[J].经营管理者,2013(32).

[2]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3] 苗贵山.马克思人权观的“生存实践论”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06(01).

[4] 刘芳.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异化
异化与归化视角下《红楼梦》中颜色词“青”的英译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异化与回归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问题的研究综述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马克思如何阐释异化与非异化的内在关联
马尔库塞的人性异化论
归化与异化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