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VAR模型的社会保障与城镇化进程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6-07-10邱文凯孔霜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方差分解脉冲响应VAR模型

邱文凯 孔霜霜

[摘 要]本文运用VAR模型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变动量与城镇化水平变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可知,我国当前城镇化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社会保障对城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城镇化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的发展。因此,在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当积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使之与城镇化发展程度相适应。

[关键词]城镇化;社会保障;VAR模型;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而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但质量处于提升阶段。因此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解决进城农民如何变成现代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尽管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分割、碎片化、分散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显然已经成为了推进城镇化的最大掣肘之一。因此探讨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城镇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尤为必要。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文献

国外学者针对城镇化及社会保障问题有诸多见解,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很多社会经济问题,同时也受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多方制约。Au.C.C.和Henderson认为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不再为了防止失业而阻碍人口流动,但是国家的户籍制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仍是城镇化的障碍。Ran Tao认为中国正面临经济转型,频繁的土地分配滥用、征用土地,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不安全感以及临时性民工迁移,对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保障提出了挑战。Henderson和Quigley认为当前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仍存在较大障碍,影响城镇化的进程,消除这个障碍会使城镇化更有效,劳动力效率更高,并且减少不平等。另外,针对社会保障问题,他们探究了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并认为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收入差距等也会产生影响。Scheider和Shoven认为经济结构转变是社会保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的时候,社会保障便伴随着此过程发展。Gupta等以40个低收入国家社保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增加社会保障等转移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1.2 国内文献

关于社会保障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集中于探究社会保障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林晓洁以我国1980至2011年的数据,对城镇化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要与之形成良性互动;陈潇霖等通过规范分析认为与农村居民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城镇化发展中的关键,“新型城镇化”需借力社保体系所提供的保障;黄炳志等通过互动弹性系数的计量分析,探究和评估城镇化加速期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与城乡劳动力市场互动的绩效,发现欧美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加速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与城乡劳动力市场良性互动;张雷(2011)根据我国31省份2001年至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城乡收入比例等变量对城镇化的影响,得出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和农村收入水平将加速城镇化进程的结论。王筱欣等(2013)运用VAR模型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变动量、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水平变动量与城镇化水平变动量间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二者相互促进,应协调发展。

现有研究文献对城镇化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都是从社会保障水平着手。而笔者认为,社会保障具有两个维度:保障水平和保障覆盖率,且它们对于城镇化的影响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异。保障水平衡量了社会保障的深度,而保障覆盖率衡量了社会保障的广度。相较于已经研究颇多的社会保障水平而言,尚处研究空白的社会保障覆盖率更具研究价值。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创新:运用VAR计量模型,研究社会保障覆盖率与城镇化进程之间的关系。

2 社会保障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论分析

2.1 社会保障对城镇化的作用

2.1.1 社会保障扩大社会再生产

在当前社会化生产的背景下,劳动力的费用支出很高,须通过社会保障才能保证生产正常顺利运行。社会保障会推进社会扩大再生产,对城镇化有重要作用。

2.1.2 社会保障为城镇化提供稳定环境

社会保障是再分配,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基本保障,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且迁移人口权益的保障有助于引导人们迁向城镇,促进城镇化。

2.1.3 社会保障为城镇化进程提供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由基金来运作。除规避风险的作用外,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会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且基本生活能够保障会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为城镇化建设直接提供物质基础。

2.2 城镇化对社会保障的作用

2.2.1 城镇化的发展对社会保障提出需求

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居民迁移到城市,面临着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风险,因此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会保障需求增长,社会保障随之发展。

2.2.2 城镇化发展为社会保障提供物质基础

城镇化发展推进经济巨大发展,而经济水平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覆盖范围,因此城镇化的推进对社会保障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社会保障覆盖率,是除了社会保障水平外衡量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另一指标,目前没有统一衡量标准,一般意义上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的覆盖率。鉴于社会保障中的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所占比重一直较大,其他三种保险覆盖面较小,而且到2014年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到80%,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故本文选取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作为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替代变量。保障覆盖率计算公式为参保人数/应保人数,由于应保人数难以统计,故用参保人数/总人数来替代,一般并不影响分析结论。养老保险覆盖率(endowment insurance coverage)用EIC表示,医疗保险覆盖率(medical insurance coverage)用MIC表示,城镇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中的比值来衡量,用UL表示。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选取1994年至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7.2软件作为分析工具进行实证分析。

3.2 数据处理和ADF平稳性检验

对三个变量进行一次差分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分别记为DEIC、DMIC、DUL。为避免出现伪回归,使用ADF方法对各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变量序列的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UL、EIC、MIC都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的前提条件。

3.3 模型结构滞后期选择

经反复检验,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4。

3.4 协整检验

如表3,迹检验结果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三个变量序列之间最多存在两个协整方程,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UL、MIC、EIC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3.6 模型稳定性检验

如图1所示,VAR模型对应的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均在单位圆以内,所以建立的VAR(4)模型是稳定的,该系统稳定。

3.7 脉冲响应函数

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文章选取滞后10期冲击响应函数,来观测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纵轴表示接受冲击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代表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如图2,纵轴表示城镇化水平因养老保险覆盖率变动受到的冲击。可看出,给EIC变动量一个正冲击后,UL变动量在第1期受到的冲击为0,从第2期到第6期冲击程度较大,UL变动量明显受到影响,从第7期开始冲击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在12期以后冲击逐渐趋于平稳。表明我国城镇化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对EIC变动的反应不如预期的有规律性。如图3,纵轴表示EIC因UL变动受到的冲击。可以看出,给UL变动量一个正冲击后,EIC变动量第2期出现上升,第3期到第6期出现下降,第7期后逐渐趋于平稳。可以看出二者不太适应,UL的发展给EIC的发展带来了负效应。

3.8 方差分解

图4 是对EIC的方差分解结果。从长期来看,EIC大约有99%由其自身决定,仅1%由UL水平决定。也就是说,UL对EIC的解释力度很弱。

图5是对UL的方差分解结果。从长期来看,UL约有67%的比重由其自身决定,33%由EIC决定。可以看出,EIC的变动对UL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对城镇化的影响有一定解释力度。

4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协整检验及因果检验结论

城镇化与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覆盖率能够很好的解释城镇化的发展,而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能带动养老保险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保障水平深化;此外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具有极高的相关度,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因此,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使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以便使城镇化与社会保障共同促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2 方差分解结论

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受自身影响程度较大,受城镇化水平影响较小;而相反的,城镇化水平受养老保险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并且影响力度具有逐渐提高趋于稳定的趋势。故可以认为城镇化受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影响较为明显,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因此,总体上看,城镇化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当前社会保障仍不完善,城镇化发展仍需谨慎推进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考虑深化社会保障改革,提高其覆盖密度和深度,使之与城镇化发展相互适应,共同促进。

[参考文献]

[1] 仇晓洁,温振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问题,2009(8).

[2] 张雷.社会保障、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基于全国31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1.

[3] 王筱欣,杨臣.社会保障支出与城镇化——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

[4] 林晓洁.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5).

猜你喜欢

方差分解脉冲响应VAR模型
从“新消费”视角探讨储蓄率下降的原因
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吗?
桂林入境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脉冲响应的厅堂音质评价研究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检验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与转移数量的动态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