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吗?
2017-01-12石先进
石先进
摘 要:为了研究国际油价低谷期间中国是否会大幅增加原油进口,本文以构建的中国原油需求理论模型为基础,选用影响原油的价格因素、需求因素、有效汇率因素进行VAR建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原油进口需求波动并不取决于国际油价波动,而主要由中国经济增长水平决定,其次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中国的经济表现成为除原油需求本身之外的重要影响因素,国际油价波动因素并不是中国原油需求波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原油需求;油价;有效汇率;脉冲响应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11-0003-09
一、引言
OPEC《世界石油展望2014》显示,2025年之前石油持续作为主要的能源供给,未来30年内非OECD国家的原油需求增速将比OECD国家快40%,中国和印度的崛起首次在2015年促进非OECD国家原油需求超过OECD国家,而中国液态能源供给占世界的比重不到0.05%,201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同时数据还显示,2013年中国原油需求占世界比重的11.2%,2015年上升为11.59%,2019年预计占世界原油总需求的12.71%,是发展中国家总和的26.87%,也是OECD国家的26.99%。
中国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驱动了强大的原油需求,国内原油供给约束迫使中国转向世界原油市场。以布伦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为例,2011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89美元/桶到128.4美元/桶之间平稳波动,2014年6月以后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2015年1月左右油价跌至48美元/桶左右,随后又在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迎来第二个跌幅,历史最低价为27.1美元/桶,两年间跌幅超过75%。在原油价格下滑而且产生较大波动的背景下,中国的原油需求是否随着国际油价波动而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的外需购买力有何影响以及多种因素影响的重要性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影响中国原油价格的因素展开分析,构建中国原油对外需求理论模型,并结合统计数据进行VAR实证分析,意义在于探讨影响中国原油需求的因素,为原油进口需求贸易领域的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创新地导出中国原油对外需求,并在实证方面将原油价格内生或者外生地引入模型,避免了模型结果的片面性。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构建了原油进口需求的理论模型,并讨论各因素对原油需求的理论影响,第四部分结合中国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启示。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文献研究
传统意义上,油价上涨有利于原油输出国经济,但可能会造成类似“荷兰病”的现象;而对原油进口依存度高的国家,油价升高则会降低产出并推高通胀,伤害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如果原油价格冲击是持续的,则将会影响到私人投资。博蒙特(Berument,2010)使用SVAR模型研究了中东与南非原油冲击产生的影响,证实了这些国家确实存在这样的效应。根据世界主要原油需求国的研究现状,笔者对比研究美国、OECD国家和中国的文献发现:
首先,对于原油需求第一大国美国而言,汉密尔顿(Hamilton,1983)发现原油冲击对美国经济会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克利安等(Kilian等,2009)认为原油需求的冲击比供给冲击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更重要,油价波动可以解释美国股市收益率波动的20%。艾尔德(Elde,2010)通过SVAR模型研究油价波动与美国实体经济的关系,发现油价波动增强会对投资、消费以及真实产出造成显著的负面冲击。鲍迈斯特等(Baumeister等,2013)使用时变VAR模型分析了原油供给冲击对美国经济以及油价的影响,得出原油供给会降低原油真实价格,短期内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长期内可以提高真实GDP增长率,中长期内会产生通缩现象。汉密尔顿(2009)认为较低的需求弹性、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需求旺盛以及全球原油产量不足共同推升了2008年夏季的油价,而油价的上升加剧了经济的恶化。
其次,对于OECD国家而言,阿克拉姆(Akram,2004)研究发现挪威汇率与油价之间呈现非线性的负相关性,当油价处于较低水平时,油价变化对汇率有较强冲击,而当油价增高的时候对汇率的冲击程度则会减弱。琼斯等(Jones等,2004)发现原油价格与原油需求此消彼长的关系在OECD国家表现明显,而在欠发达国家两者间的这种关系不显著。陈(Chen,2009)使用SVAR模型研究OECD国家原油价格与通胀的关系发现,原油供给对物价的冲击程度较大,但重要程度方面通胀主要被世界原油需求所影响。
最后,对于中国而言,原油储备较少而且机制不灵活,因此对进口原油依赖严重而且来源集中,面临着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宫国栋,2014)。贺茉莉等(2008)认为由于中国的油价调整机制本身存在问题,使得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调整存在时滞,因此滞后反应的油价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弱,因为反应的时滞恰好为货币政策争取了操作时间。刘建等(2009)、张庆君(2011)发现油价上涨后,油价冲击会传导到汇率水平上,使人民币产生贬值的压力。任若恩等(2010)研究证明了此观点,他们对行业研究发现,原油价格上涨对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价格上升影响最大,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业。李成(2010)使用VAR模型发现2009年以前国际油价对中国物价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单向影响,而中国通胀不能反作用于油价,尽管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需求国,但中国经济对国际油价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张斌(2010)也发现原油价格上涨会使得结构性意义上的产出和价格上升,但仅当油价传导至一般价格水平上涨以及要素投入变化、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才会显著地影响GDP。魏巍贤(2014)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上升会引起中国经济的衰退,对收入、投资与进出口均会产生负向冲击,影响社会的各个行业,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创新成为一种抵御国际原油价格冲击的有效手段。
(二)本文创新之处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不论是从原油需求角度还是供给角度来看,油价波动都会对GDP、物价水平和汇率水平产生冲击,对需求国而言油价上涨会产生通胀加速、生产成本增加等不利现象,由于中国是主要的原油需求国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原油需求形成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目前文献存在的问题在于,多数文献仅通过实证方法直接研究油价波动效应,尚未有文献直接研究原油净需求国的需求决定因素,因此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先,创新地提出原油进口需求模型,在理论模型中将原油作为供给中间品代入产出函数,考虑国内原油厂商供给并导出对外原油需求模型,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因素、油价因素以及汇率因素对原油需求的影响;其次,实证模型方面,克服了内生变量产生的问题,使用方差分解得到影响油价波动因素的重要性次序。
三、原油进口需求的理论模型
本部分通过新古典生产函数简要地导出中国原油进口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模型设定。
首先,将原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引入新古典生产函数中,其中技术投入为[At]、劳动投入[Lt]、非原油类资本投入为[Kt]、所需要的总原油投入为[Et],因此将总产出[Yt]表示为式(1),[α]、[β]大于0为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且[α+β∈(0,1)]:
[Yt=AtKtαLtβEt1-α-β] (1)
作为原油净进口国,意味着中国对外出口的原油数量小于进口的数量,因此总的原油需求量[Et]由国外进口部分[EMt]与国内生产部分[EDt]构成,即:
[Et=EMt+EDt] (2)
因此产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可以表示为:
[πt=PtAtKtαLtβEt1-α-β-rt+δKt-wtLt-potEDt] (3)
其中,产品价格为[Pt]、利率为[rt]、工资率为[wt]、折旧率不变为[δ]、国际原油价格为[pot]、国内原油供给厂商的原油产量为[EDt]。开放条件下所面临的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原油价格越高国内原油供给厂商越积极生产,原油生产成本[ppt]增加原油厂商供给积极性越低,按边际成本递增的假设,假设边际成本MC由两部分构成,其中的[γ0]为原油生产的固定边际成本,[ppt]为原油生产的可变边际成本,据此导出国内所有原油厂商的供给函数,国内原油生产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πot=potQot-TCotQot]
其中,边际成本为:
[MCot=γ0+pptQot] (4)
对(4)中的[πot]一阶求导并令一阶导数为0,得到国内原油供给厂商的供给函数,但由于中国是原油净进口国,国内原油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为简化分析假定国内供给全部被国内需求所吸收,即有[EDt=Qot],得到国内原油需求函数为:
[EDt=pot-γ0ppt] (5)
对(3)式进行最优化求导,并令一阶导数为0,结合(4)得到原油进口需求的表达式[EMt]:
[EMt=pot1-α-βPtAtKtαLtβ1-α-β-pot-γ0ppt] (6)
(6)式给出了原油进口需求的表达式,由于[α+β∈(0,1)],上式[EMt]对[pot]求偏导可得[dEMtdpot<0]。因此,在(6)式中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随着国际原油价格[pot]上升,原油进口需求[EMt]将会减小,如果国际原油价格[pot]使用美元表示,以直接标记法标记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标记为[ect],即1单位美元价格为[ect]元人民币,[ect]增大时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因此含有人民币汇率的原油进口需求表示为:
[EMt=ectpot1-α-βPtAtKtαLtβ1-α-β-ectpot-γ0ppt] (7)
同理,[EMt]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求偏导得:[dEMtdect<0],意味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时候,人民币贬值会减弱原油进口需求,人民币升值则会增加对原油的购买。令[PtAtKtαLtβ=Dt],本部分中的第三步将影响原油进口的因素分为了三大类,令此处的[Dt]代表国内需求因素,可以证明[dEMtdDt>0],即随着国内需求增加,原油进口需求也会增加,进一步证明理论上油价与国内需求因素对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由于原油价格的边际进口倾向为负,因此取绝对值后与国内需求因素的边际进口倾向相减得到(8)式:
[dEMtdpot-dEMtdDt=1-α-βectpot1-α-βDt1-α-β-1ect1-α-βpot-DtDt2+ectppt>0] (8)
(8)式显示了油价对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要强于国内需求因素的作用,同理证明汇率影响的作用也强于需求因素影响的作用,即(9)式成立:
[dEMtdect-dEMtdDt=potppt-1α+βectpot1-α-βDt1-α-β-1pot1-α-βect-D2tpotD2t>0] (9)
使用原油价格边际进口倾向绝对值与人民币汇率边际进口倾向绝对值作差得到(10)式:
[dEMtdpot-dEMtdect=1-α-βectpot1-α-βDt1-α-β-1pot-ect1-α-βDt+ect-potppt] (10)
(10)式中如果人民币贬值程度大于原油价格上升程度,油价对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将会超过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即:
[dEMtdpot-dEMtdect>0]
而如果人民币贬值程度小于原油价格上升程度,油价对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将弱于人民币汇率:
[dEMtdpot-dEMtdect<0]
因此,从新古典生产函数导出的原油进口需求意味着:原油价格与人民币汇率都是影响原油进口的重要因素,国际油价上升或本币贬值将会使原油需求下降,也证明二者作用相对于国内需求因素更大。人民币与油价之间的相对水平将会决定二者对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如果人民币贬值程度相对于油价上升更大的时候,原油进口需求受油价影响更大,而人民币贬值程度小于油价上升程度时,原油进口需求受人民币汇率影响更大。然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否符合理论模型的结论,需要借助实证模型进行检验,同时回答开篇的问题。以(6)、(7)式为基础,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简化之后设计计量模型,总体上将影响原油进口需求的因素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国内物价[pt]、资本[Kt]、劳动[Lt]以及技术[At]为代表的内部因素,使用(6)或(7)式对这些因素求偏导,这些因素的增强使得原油进口需求也相应增加,将这类因素用[GDPt]表示;另一类是汇率因素,如人民币有效汇率[ect]与美元有效汇率[eut];第三类为原油价格[pot]。本文将这三种因素引入VAR模型中,研究原油价格是否对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VAR系统用(11)式表示,其中[?t]为内生变量的列向量,[FL]为滞后多项矩阵,[?t]为误差项的列向量,系统中内生变量的滞后阶数[p]由实证识别后给出。
[FL?t=?t;]
其中,[FL=1-α1L1-α2L2-…-αpLp] (11)
加入外生变量的VAR表示为(12)式,其中[St]为外生变量矩阵:
[FL?t+βSt=?t] (12)
首先选定三个核心内生变量:经济水平[GDPt]、人民币有效汇率[ect]以及原油进口需求[EMT],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改进,将原油价格以外生或内生的形式引入模型,由于美元有效汇率受美联储政策以及美国经济走势影响,因此本文将美元有效汇率视为外生变量引入模型,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原油价格以及美元有效汇率对原油需求模型的影响。
根据上述变量进入规则将模型分为6个分模型:以模型1为基础,研究了不引入美元以及油价时,GDP、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原油进口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2在引入外生的美元有效汇率但不考虑油价的情况下,研究基础模型中人民币有效汇率以及GDP水平对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模型3引入外生油价但不引入外生美元有效汇率,研究外生原油价格影响下,GDP与人民币有效汇率对中国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模型4又在基础模型上引入外生的美元有效汇率以及外生的原油价格,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以及GDP对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模型5不引入外生美元有效汇率,而是将原油价格引入核心内生变量中,研究原油价格、人民币有效汇率以及GDP与原油进口需求之间的关系;模型6引入外生美元有效汇率,并将原油价格作为内生变量,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经济增长率、原油价格对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it]表示第i个系统的内生变量,[Sit]表示第i个系统的外生变量,因此6个模型中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依次写为:
模型1内生变量[?1=GDPt,etc,EtM],不考虑外生油价、美元变量。
模型2内生变量[?2=GDPt,etc,EtM],外生美元变量[S2=etu]。
模型3内生变量[?3=GDPt,etc,EtM],外生油价变量[S3=pot]。
模型4内生变量[?4=GDPt,etc,EtM],外生油价、美元变量[S4=pot,etu]。
模型5内生变量[?5=GDPt,etc,EtM,pot],不考虑外生美元变量。
模型6内生变量[?6=GDPt,etc,EtM,pot],外生美元变量[S6=etu]。
四、影响中国原油进口需求的因素实证分析
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本文使用中国经验数据验证理论模型中的推论,研究影响中国原油进口的因素。首先对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其次根据第二部分对实证模型展开VAR分析,得到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的结果。
(一)数据来源以及变量描述
本文数据来源于IMF数据统计库、中宏产业数据库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数据时间跨度选自2000年1月到2015年9月的月度数据。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原油需求的原因,验证传统意义上“油价降低就会增加需求”的说法。由于经济类时间序列数据通常是不平稳的,但增长率数据多数情况平稳,因此文中通过变量的增长率来进行研究。衡量中国原油进口需求的数据选取中国月度原油的相对进口数据,使用月度原油进口对出口的比值作为研究的对象[EMT],人民币有效汇率数据选自IMF金融数据库,计算其变化率得到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率[ect],利用IMF提供的月度美元有效汇率指数计算美元升值率[eut],国际原油价格使用普氏现货(迪拜)的月度平均价格,将其月度增长率记为[pot]。由于GDP月度数据不能从数据库中直接提取,因此本文利用季度GDP统计数据与年度数据,建立政府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联系,来推测并拟合得到月度GDP数据。表1给出文中相应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各变量的分布都具有良好特征,样本标准差波动幅度没有异常变大,因此使用这样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不会造成太大偏误,具有说服力。
(二)平稳性检验以及VAR回归过程
由于VAR是建立在平稳变量的基础上,平稳性要求在一定时段区间内的变量分布特征不变,这也是VAR通过构建AR方程组进行模型预测的基础,根据变量的历史表现即滞后项,推断未来的变量表现,因此只有在变量平稳性的基础上模型才具有稳定性和预测意义,否则非平稳数据会加剧模型误差,统计量的一致性就会被破坏,对未来结果预测也会出现伪回归。表2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平稳性检验,p值显示所有变量均为平稳变量。
完成变量平稳性检验之后,需要对所构建模型的阶数进行选择,使用Eviews8提供的滞后阶数标准检验,依据LR、FPE、AIC、SC、HQ值标准进行选择,发现所有模型合适使用2阶滞后。阶数太短则不足以细致捕捉变量的历史信息,阶数太长则会损失自由度,降低模型的估计精度。
(三)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结果
1. 不考虑油价的模型。模型1不考虑油价和美元汇率,如图1(上图)显示,将不考虑油价以及美元汇率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构建GDP增长率、原油进出口比、人民币汇率三变量的VAR模型,分析发现随着GDP增长率提高或者人民币升值程度增加,中国原油的进出口比将会相应提升,除了自身因素影响之外,GDP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重要性均比人民币汇率冲击要大,GDP冲击占比6.9%,人民币汇率冲击占比2.1%,自身冲击占91%,人民币汇率冲击的重要性在刚开始一个月不能立刻体现出来,从第2个月开始显著提升,但第4个月之后就逐渐开始稳定在2.1%,而GDP冲击的重要性一开始就会体现出来,持续到第8个月才开始稳定在6.9%水平。
模型2不考虑油价,美元汇率外生,如图1(下图)显示,在基础模型的基础上,继续不考虑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但将美元汇率作为外生变量,构建以原油进出口比、GDP增长率以及指数化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增长率为内生变量的VAR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与模型1中的结论具有相似之处,除自身冲击之外,GDP增长率对中国原油进出口比的冲击影响程度比人民币汇率大,其影响程度占比为7.2%,而人民币汇率冲击波动仅能解释1.4%的方差,考虑美元为外生因素后,人民币汇率冲击以及GDP增长率冲击的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性下降了0.7%,GDP增长率的重要性上升0.3%,原油进出口比自身的重要性也增加0.4%。
2. 原油价格外生模型。模型3令原油价格外生,不考虑美元汇率,如图2(上图)显示,考虑到原油价格决定的复杂性,模型3尝试先将原油价格作为外生变量纳入模型,在随后的模型中逐渐考虑到原油价格的内生性。在不考虑美元汇率冲击的环境中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冲击程度比模型1下降0.2%,自身冲击、GDP增长率对原油进出口比造成的冲击程度变化不大,GDP增长率冲击的重要性提高0.2%。
在原油价格外生的情况下,人民币有效汇率发生正向冲击之后原油净进出口比会立即上升,在2个月之后会出现波动下降,波动持续时间为10个月;GDP增长率冲击发生之后,原油净进出口比也会立即上升,且上升的幅度大于人民币汇率冲击,2个月后冲击波动衰减持续时间为14个月。对比分析模型1与模型3,发现外生的油价并未显著地改善基础模型中的结果,因此在油价外生的情况下,中国原油需求主要依赖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对中国的原油需求影响有限,而原油价格对中国原油需求的影响程度微小。
模型4令原油价格和美元汇率均为外生,如图2(下图),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上外生的油价,发现脉冲响应结果与模型2结论相似,汇率冲击与GDP增长率冲击的影响重要性变化微小,但二者正向冲击发生之后,中国的原油进出口比并未显著地立刻增长,而是逐渐发生正向变化,在调整过程中负向调整的力度大于正向调整的力度和时间。从持续时间来看,GDP增长率冲击的持续时间为12个月,人民币汇率冲击与自身冲击持续时间为6个月。从冲击的重要性来看,自身冲击影响程度为91.4%,其次GDP增长率的影响力占比为7.3%,最后人民币汇率冲击影响程度为1.3%。
3. 原油价格内生模型。模型5令原油价格内生且不考虑美元,如图3(左4图)显示,继续保持模型3中不考虑美元的情况,考虑到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需求国,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将原油价格内生化纳入模型分析,发现GDP增长率、人民币汇率冲击的表现与基础模型结论相似,GDP增长率影响程度下降0.3%。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几乎不变,其中作为内生因素的原油价格冲击程度最小,其重要性仅为0.3%,从持续的时间上来看,GDP增长率冲击效应持续波动约12个月左右,其次是自身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冲击,原油冲击持续的时间最短。
模型6令原油价格内生且美元汇率外生,如图3(右4图)显示,模型6全面地将可能影响到中国原油需求的变量均纳入VAR系统进行分析,油价内生性考虑到中国原油需求在世界原油市场的份额较大,因此原油价格也会产生于中国需求端的波动,所以使用内生变量方式引入;而考虑到美元在全球货币市场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元受美联储调控的外生性特征,因此将美元汇率以外生变量引入。结合基础模型1,研究发现各变量的冲击程度以及重要性未大幅度改变。GDP冲击产生的持续时间仍然比人民币汇率冲击时间长,原油价格冲击程度与持续时间仍然是最弱最短,其中重要性方面自身冲击占91.4%,人民币汇率冲击占1.3%,GDP增长率冲击占7.1%,而原油价格冲击只占比0.2%。
表3给出了上述各模型中内生变量方差分解的长期稳定结果,对比模型1和模型2,在不引入美元汇率的模型中,原油价格以内生或者外生方式进入模型对结论影响不大,在基础模型中引入原油价格,也不会较大程度改变GDP增长率与人民币汇率的冲击结果;引入外生美元汇率时,原油价格内生或者外生对结论影响不大;控制原油价格进入模型的方式后,是否在模型中引入外生美元汇率对模型结果影响较大,引入外生美元汇率的模型中,自身冲击程度的重要性增强0.4%,GDP增长率的重要性也相应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减弱,油价内生的模型中加入外生美元汇率后影响程度降低0.1%。
因此,控制美元有效汇率引入方式之后,原油价格是否内生对结果的影响不大,即使原油价格以内生形式进入模型,原油价格冲击力度与重要性都很小。外生美元有效汇率的引入会降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影响力、提升GDP增长率以及自身冲击在模型中的解释作用。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尽管理论上油价与汇率对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大于国内需求因素,但随着2014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滑,中国原油进口并未显著激增,为解开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之谜,本文借助于理论模型中的影响因素构建了VAR实证模型,使用2000年1月到2015年9月的数据,分析了油价、人民币汇率、美元汇率以及GDP对中国原油进口需求的影响,发现以下主要结论:
其一,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产生的影响作用小。理论上国际油价波动会对中国原油进口需求造成严重的负向冲击,但VAR实证分析发现无论将原油价格内生还是外生,都不能显著地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即使在美元汇率外生的模型中,原油价格的冲击影响也十分有限,因此回答了开篇提出的问题,国际油价低谷期间中国不会大幅增加原油进口。
其二,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主要由中国经济增长决定。分析实证模型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是原油进口需求波动的主要原因,经济波动对原油进口需求造成的冲击程度以及这种冲击的重要性都是最大最显著的。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拉动国际贸易增长,前者也是后者的格兰杰因果原因(关嘉麟,2012),同时贸易结构也得到优化(裴长洪,2013),也逐渐地改善了中国的供给结构,随着开放程度加深,中国经济崛起拉动了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中国制度改革深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扩张对能源的需求能力也将会增强。
其三,人民币有效汇率对原油进口需求产生较弱影响。人民币升值后美元相对贬值,因此国际资本会在美元资产与大宗商品资产之间重新配置,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大宗商品的产品购进预期,市场认为强势人民币会使中国在未来增加大宗商品购买,因此造成商品价格上涨,尽管人民币升值会提高对外购买力,但预期的作用下抑制了原油进口(曹伟,2012)。此外人民币汇率调整后,由于合同期限等价格黏性因素的存在,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价格下降幅度有限(胡冬梅,2015)。
(二)启示
由于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即使保持增长势头也会使得未来原油进口需求增强,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也势在必行,因此国际原油价格、汇率波动等外部因素增大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程度。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供给侧方面尚未找到合适廉价的替代品之前,原油还是作为全球能源、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结合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构建国内能源战略储备体系。2016年5月31日国家能源局就《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重新将10年前的战略储备计划提上议程。根据2016年9月初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石油储备为3197万吨,即33天左右可使用时间,远低于美国2015年的7亿桶约合1亿吨即150天左右可使用时间,也低于日本的160天左右可使用时间。因此,应构建东—南—西—北—中五个原油储备主要基地,按照城市化网络构建原油储备网络,增强中国原油自供应和储备能力。
其次,能源产业与金融业良性互动,实现“能源金融一体化”。由于能源的金融投机属性比较强,在开放环境中受到美元有效汇率冲击的程度比较大,因此套利性很强。对外而言,应该发挥我国强大外汇储备的功能,通过构建原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实物储备来应对汇率风险与未来能源需求波动。金融体系方面,建立能源金融机构并设计能源金融产品,通过金融政策引导构建“能源金融生态”体系,实现金融—能源产业互补。
再次,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全球产能合作。中国原油海外供给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推行“一带一路”措施构建海陆与陆路的产能合作方式,通过实现对外产能合作,发挥本国过剩产能的产品优势与资源输出国的能源优势,建立完善的能源供给风险分散体系,保障中国原油供给安全。
最后,促进国内原油市场结构改革。目前国内原油市场是高度的寡头结构,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之间的市场关联被行政地阻断,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能有效实现。因此,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逐渐进行国内原油市场机制改革,建立起国内国际原油的市场关联通道,增强国内原油市场的灵活性,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市场导向的原油供需机制。
参考文献:
[1]M. Hakan Berument,Nildag Basak Ceylan and Nukhet Dogan. 2010. The Impact of Oil Price Shock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Selected MENA Countries[J]. The Energy Journal,Vol. 31,No. 1.
[2]James.D Hamilton. 1983. Oil and the macroeconomy since World War II.[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1).
[3]Lutz Kilian and Cheolbeom Park. 2009. The Impact of Oil Price Shocks on the U.S. Stock Market[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50,No. 4.
[4]John elder and apostolos serletis. 2010. Oil Price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 42, No. 6.
[5]Christiane Baumeister and Gert Peersman. 2013. Time-Varying Effects of Oil Supply Shocks on the US Economy[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Vol. 5, No. 4.
[6]James D. Hamilton. 2009. Understanding Crude Oil Pric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ergy Economics[J]. The Energy Journal, Vol. 30, No. 2.
[7]Shiu-Sheng Chen. 2009. Revisiting the Inflationary Effects of Oil Prices[J].The Energy Journal,Vol. 30,No. 4.
[8]Donald W. Jones,Paul N. Leiby and Inja K. Paik. 2004. Oil Price Shocks and the Macroeconomy: What Has Been Learned Since 1996[J].The Energy Journal, Vol. 25, No. 2.
[9]Q. Farooq Akram. 2004. Oil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Norwegian evidence[J].The Econometrics Journal, Vol. 7, No. 2 .
[10]宫国栋,刘瑞.当前我国原油进口的风险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4,(3).
[11]李成,王彬,马文涛.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周期波动关系[J].统计研究,2010,(4).
[12] 贺茉莉,孙玉妮.国际石油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国内油价滞后调整框架下的研究[J].南方经济,2008,(2).
[13] 刘建,蒋殿春.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基于结构VAR模型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9,(10).
[14] 张庆君.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9).
[15] 任若恩,樊茂清.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中国IGEM模型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 2010,(12).
[16] 张斌,徐建炜.石油价格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宏观经济:机制、影响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0,(11).
[17] 魏巍贤,高中元,马喜立.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J].统计研究,2014,(31).
[18]汉密尔顿(Hamilton,L).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19]关嘉麟.中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2,(1).
[20]裴长洪.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 规律与启示[J].经济研究,2013,(7).
[21] 胡冬梅,吴心弘.大宗商品进口汇率传递及动态趋势[J].财经科学,2015,(3).
[22] 曹伟,赵颖岚,倪克勤.汇率传递与原油进口价格关系[J].金融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