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消费”视角探讨储蓄率下降的原因

2022-07-21宋爱琳

中国商论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储蓄率

摘 要:2008年以来,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本文从“新消费”角度探讨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短期内享受型消费支出显著提高,但是长期来看,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这一发展型消费。人们通过教育提高意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储蓄率下降的原因,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消费”;储蓄率;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本文索引:宋爱琳.<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13):-090.

中图分类号:F8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7(a)--03

1 文献综述

20世纪以来,一直有学者在不同的方面探寻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基本上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从储蓄行为角度出发,认为储蓄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收入的增长引起的效应,中产人群增加导致消费模式变化是高储蓄率形成的潜在原因 (顾思蒋、夏庆杰,2018)。第二,分析居民、企业、政府三部门储蓄率的变化发现,居民储蓄率逐年降低,而企业和政府储蓄率的不断升高是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翁媛媛等,2010)。第三,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中分析,储蓄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当期相关性,但投资效率不高,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放在启动消费上 (汪伟,2008)。第四,应用生命周期理论、预防性动机理论等分析医疗、教育等因素与高储蓄率的关系,处于中年阶段的家庭储蓄率较低,是因为教育支出比重较大。

然而,自2008年开始,居高不下的储蓄率有波动下降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波动上升的储蓄率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并且提供了诸多政策建议,但是高储蓄率带来的消费低迷,使学者进一步思考如何降低高储蓄率以刺激消费。有学者通过研究企业、政府和国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国民储蓄率下降可归因于居民储蓄动机的变化、企业支付劳动报酬红利支出的增加及政府社会福利与消费的增加(杨天宇,2019)。但有学者认为居民储蓄是总储蓄的主要部分,2008年以来由于房价的高涨对居民财富的挤出效应较大 (石先进,2019),虽然储蓄率下降但是消费水平未下降(牟晓伟,2012)。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背景下,储蓄率的下降必然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 (马琳,2018)。目前,我国已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 (王娟,2006)。

本文从消费角度探讨储蓄率的下降是否与中国进入“新消费”时代有关,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解释储蓄率下降的原因,同时为消费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本文的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引入“新消费”视角,结合当下时代消费特征,分别选取代表生存型消费指数、发展型消费指数和享受型消费指数。第二,本文豐富了研究高储蓄率下降的文献内容,在分析2008—2017年部门储蓄变动的同时,基于此实证分析2012年以后的数据,进行了储蓄率下降原因的讨论。第三,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更细致的消费类型、消费发展等相关结论,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

2 研究假设

利兰德的预防储蓄模型指出,当考虑引入储蓄行为的不确定性条件后,即消费者在当期少消费多储蓄,并预期未来的消费大于当期消费时,消费者的财富就有了防范发生未来不确定事件的作用。根据边际消费递减规律,那么消费者认为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更高,从而倾向于减少储蓄用来增加未来的消费。就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随着消费模式的创新,消费时间和地域的突破,导致人们的消费选择变多。同时,人们有时会非理性地进行冲动消费,导致储蓄率在新消费时代下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假设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丰富了人们的认知。人们更注重自身的发展,并且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和模型引用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经网产业数据库、国家统计局,选取的指标是2012年1月—2020年1月的消费价格指数月度数据,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医疗保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旅游消费价格指数、教育消费价格指数,分别记录为UCPI、HCPI、TCPI、EDUCPI,对其进行共线性分析,得出无多重共线性的结论。由此指出,居民旅游消费价格指数和医疗保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享受型消费代表的指标,而教育消费价格指数则是发展型消费代表的指标。

3.2 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VAR模型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稳健性高,能够对多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描述,其数学模型为:

其中:代表d维外生变量, T代表系数矩阵;代表k维内生变量值; p代表阶数的滞后值; N代表样本容量; 代表矩阵; k代表维扰动列向量。

3.3 平稳性检验

在构建VAR模型之前,基础工作是要检验相关变量的平稳性,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如表1所示,UCPI、TCPI、HCPI是带有趋势项和漂移项的平稳变量,但是EDUCPI并不平稳,从而对其进行一阶差分使其平稳。

3.4 VAR模型的构建与稳定性检验

为了研究旅游消费、医疗保健居民消费、教育消费对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同时希望得出三者对居民人均消费的长期或短期内的影响,我们建立VAR模型,通过AIC、SBIC、HQIC信息准则判断滞后阶数。

根据表2构建滞后期数为7的VAR模型。

本文进一步对建立的VAR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设定的VAR模型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说明VAR模型具有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分析脉冲响应进行方差分解。

3.5 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

得到稳定性VAR模型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教育、医疗、旅游消费对居民人均总消费存在的具体动态影响。

图1展现了所有变量与居民人均消费的响应程度。由图1可以看出,TCPI和HCPI对UCPI在一期至二期内有较强的响应,说明在短期内旅游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在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有扩大的趋势。但是,在EDUCPI对UCPI的脉冲响应图中,在第八期达到顶点,意味着教育消费虽然是发展型消费,但是具有长期扩大的潜力,也存在着在长时间内,教育的支出会越来越大,人们接受教育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之后进行方差分解,可以明显并有效地指出,变量的冲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居民消费的动态贡献度。可以看出,旅游和医疗保健消费贡献度是较低且较平稳的。随着期数的不断滞后,明显看出教育消费分解了居民消费中很大的比重,因此可以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的支出占比会越来越重。居民对接受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也越来越能接受为教育付出金钱的理念。虽然享受型消费能够带来快乐与享受,但是人们越来越注重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见图2)。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近年来,储蓄率的下降部分原因是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类型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第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虽然享受型消费对人们消费支出产生短期增長效应,但是教育这种发展型消费支出在长期有显著提高的倾向,甚至超越了享受型消费。第三,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娱乐和品质,同时更加重视自身投资和自我发展。以上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储蓄率下降之谜,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为享受型消费如旅游业带来机遇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顾思蒋,夏庆杰.中国城镇家庭储蓄行为研究:1995—2013[J].劳动经济研究,2018,6(5):42-81.

翁媛媛,高汝熹,饶文军.中国高储蓄率部门特征、成因及对策[J].经济学家,2010(3):41-49.

汪伟.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1952—2006年的数据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8(2):105-125.

杨天宇.破解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下降之谜[J].经济学家,2019(11):14-22.

石先进.高房价挤出中国储蓄了吗: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储蓄率变化原因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7):73-84.

牟晓伟.日本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马琳.经济转型下的中国居民储蓄率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8(12):95-107.

王娟.享受型消费的现状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8):83-84.

猜你喜欢

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储蓄率
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吗?
桂林入境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脉冲响应的厅堂音质评价研究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检验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与转移数量的动态关系研究
浅析基于计量方法的农业贷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