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标融通、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6-07-09杨福荣杨小刚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杨福荣 杨小刚

【摘 要】本文立足重庆,分析当前物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总结,探索出“三标融通、学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4-0120-02

一、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重庆作为全国物流中心枢纽城市,现代物流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643.69亿元。伴随着重庆经济的迅猛增长,重庆物流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物流企业蓬勃发展,园区、基地正在加速规划建设,大型物流集团公司正在整合资源提档升级,全国最大的物流企业中远物流将其西南总部落户重庆,德铁信可、德迅等全球领先的物流企业相继入驻,及时达、渝新欧等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先后成立,重庆物流行业对物流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始了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传统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目前,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缺乏统一的指导,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与人才培养脱节。因此,探索和实践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重庆机械技师学院于2009年开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于2015年立项为市级重点(特色)建设专业之一。该专业坚持以物流行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校企合作为手段,以服务于重庆物流市场为目标,紧密结合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依托重庆市西永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航空物流港、公路物流基地、果园港多式联运枢纽等市重点物流基地的优势,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行业企业共同深入探索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生产服务等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三标融通、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1. 探究“三标融通、学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开发精品课程等设计的路线,系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构思、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重庆市物流行业协会,到企业面向三大就业领域的相关岗位群,从行业企业对一线操作人员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做好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总结出“三标融通、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标融通”是指企业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标准、课程教学标准相互贯通;“学训合一”是指在教学中加大实训实践的强度与比重,坚持边学边做、集中实训、综合实训,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时既能取得毕业证,又能拥有叉车作业或物流员证书或助理物流师从业资格证书等。二是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需要,协调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同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分阶段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实践“学训合一”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三是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组建由政、校、企相关人员组成的课题组,开展校本研究,规范、严谨地对学校物流专业“三标融通、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和实践,记载实施情况,总结实施效果。

2. 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第一,构建课程体系。一是通过对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的调研,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技能人才结构现状、需求状况和岗位能力要求,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开发职业素质能力、物品采购能力、运输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生产物流管理能力、国际货运管理能力、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等,形成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本素质模块、单项技能实操模块、理实一体化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等5部分,形成“岗位需求、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二是基于物流服务与管理岗位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并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国际多式联运实务”“保税物流仓储实训”等课程标准。

第二,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及仿真模拟实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过程考核法、“考证合一”考核法、现场实操考核法等体现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核方法创新。

3. 开发精品课程

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立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出版社、兄弟院校等多方共同组建的精品课程开发组,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采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与物流企业、出版社等不同经营类型的企业共同开发,通过对工作领域、工作行动能力的分析,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形成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范例、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库、课程考核题库、技能鉴定与考核标准、技能大赛方案等系列成果,建成“国际多式联运”和“保税物流仓储实训”等精品课程。

三、“三标融通、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保障

1. 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的专业建设机制

立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依托与重庆市政府物流协调办公室签署的合作办学协议,在政府指引下针对性地选择社会责任感强、行业口碑佳、竞争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物流专业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创建“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办学的专业建设机制;成立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组。

2. 深化校企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成立“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工作促进小组”,负责建立健全相关运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相关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及时沟通信息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针对重庆区域产业的物流人才需求,参照物流职业岗位标准,在“三标融通、学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建设模拟性、生产性的 “学训合一”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新建单证实训室、运输实训室,升级仓储实训室为物流中心实训室。另一方面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继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建”的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不断开发扩建新的实习基地。

3. 培养专业师资队伍

依据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要求,制订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一是通过国内、外进修,或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课程规划设计能力,培养专业带头人;从物流生产现场聘请在重庆物流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物流专业的专家,作为物流专业的专业带头人。二是通过外聘专家讲学、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参与生产第一线实践活动等培养骨干教师。三是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通过企业顶岗、参与技术服务、课程建设和教改课题等措施,培养“双师型”教师。四是从企业行业引进或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4. 开展教学质量评价

一是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应激励机制,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及时收集教学信息,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二是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进行持续追踪。三是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围绕社会需求评价学校的办学,动态适应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社会认可的现代实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匡红.对重庆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重庆,2009,(11).

[2] 钱惠琴.基于企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278-280.

[3] 李勇,等.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134-136.

(编辑:秦俊嫄)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