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7-08李慧星
[摘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是主体多元化,职业教育性突出;客体具有个性化,职业定向性突出;过程呈现动态非线性,实践应用性突出;平台开放互动,选择趋向性突出。对此,文章提出要发挥多主体功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要积极开发电子教材,要发挥校园网的教育引导功能。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问卷 高职特色
[作者简介]李慧星(1979- ),女,山东日照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成都 61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实效性研究——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5SB037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4-0071-02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络因其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笔者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情况
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4年高职院校在校生达973.6万人,占中国高等教育的39.5%。高职生已经取代中职生,成为中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研究正当其时,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1.调查对象。为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笔者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为主体,随机抽样调查和特定班级调查相结合,于2015年5月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9份,有效问卷369份,有效回收率为92.2%。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9.2%,女生占40.8%;理工类学生占92.8%,涵盖建工、造价、建筑设计、道桥、监理等专业。调查样本基本涵盖了本校所有专业,具有一定代表性。
2.研究工具及分析思路。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说明;第二部分为个人信息;第三部分为专业基本情况调查;第四部分是对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描述,是问卷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围绕高职学生网络利用情况、对网络思想教育的认知、网络思想教育开展方式三个维度,分别从学生的上网兴趣、对不良信息的反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和无效方式、学生对网络思教的需求等角度设计了20个问题。
二、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为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现状,我们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过程、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职业教育自身具有的“职业性”,使高职院校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具有网络传播的特点,而且还表现出强烈的高职特色。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多元化,职业教育性突出。美国学者Mark Poster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二媒介”时代的特征是“双向性去中心化的交流”。网络传播的结构是“去中心化的”,所以网络传播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企业也加入到高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2.4%的学生关注学校教师自建的博客,100%的班级建立了辅导员加入的QQ群,54.4%的学生使用过网上心理咨询室,94.6%的学生关注学校就业信息网,尤其是“校友访谈”和“企业连线”栏目。网络传播的特性使专职辅导员、“两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干部以及企业都成为教育主体,教育主体不僅呈现多元化特点,而且兼具职业教育性。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个性化,职业定向性突出。高职学生的网络活动既具有时代的共同特征,又会因为个人需求、行为习惯、学习经历等因素产生差异。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高职学生,既具有大学生上网的共同特点,又在上网兴趣、政治敏感度、信息鉴别能力、网络思想教育需求等方面具有高职特色。
首先,“每天查看教务信息”的学生占64%,表明通过网络查看教务和了解就业信息逐渐成为学生每日必做的事情。其次,49.6%的学生曾在学校贴吧跟网友讨论就业相关话题,而经常查看时政新闻而不是就业信息的学生仅占14%,表明高职学生在上网时围绕职业需求,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再次,高职学生生活阅历少,容易被虚假信息蒙蔽,12.5%的学生曾匿名跟帖不良信息,表明高职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有待加强。最后,高职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强烈,77.6%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时,51.2%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创建独立的、专属的思教专题网站。总的来说,我校学生较少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民生,政治敏感度低,网络信息鉴别能力也有待提高,但对网络思想教育需求强烈,对教学、就业的关注度较高,职业定向性突出。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呈现动态非线性,实践应用性突出。网络传播是动态发展的,在web2.0技术的推动下,网络从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呈现出动态性、非线性特征。另外,实践教学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对于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两课”教学,45.2%的学生选择有两个学期以上使用多媒体教学,47.6%的学生选择使用一个学期以上,2%的学生选择没有使用过多媒体教学。对于“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65.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效果很生动,23.2%的认为跟传统教学一样,只有11.2%的认为不如传统教学,可见,网络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55.2%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过网络话题讨论,18.4%的学生从来没进行过网络话题讨论,可以说网络已经进入教学主课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用性突出。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放、互动,选择趋向性突出。整个网络环境是开放的,网络的互动性也使传授双方可以自由交互,但是高职学生的选择趋向性却很突出。对于“你经常登录学校的哪些网站”,经常登录教务网站的占64%,经常登录新闻网站的仅占14.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点击最频繁的是教务网站。对于“你希望辅导员在群里解答的问题”,希望解答学业问题的占29.6%,希望解答就业问题的占28.8%,希望解答时政问题的仅占4.8%,可见,高职学生最关心学业和就业问题,对时政新闻的兴趣不大。对于“你在群里大都谈论什么话题”,谈论就业话题的学生占51.2%,谈论生活话题的占49.6%,而谈论时政新闻话题的仅占12.8%,此结果仍然表明高职学生最关心学业和就业,对时政新闻兴趣不大。可见,尽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是开放的、互动的,存在大量的不可控因素,但是高职学生的兴趣点有强烈趋向性,学校可以加以引导和控制。
三、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对策
1.以辅导员为切入点,发挥学校、企业等“多主体”的功能。特定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居主导地位,被赋予话语权和控制权,各种信息都要经过这些传播者层层筛选、细致加工,制成符合的标准信息后才进行传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是一群“把关人”,他们不仅及时关注聚焦热点问题,定期整理网站上的讨论热点,还以适当的方式制作和发布积极信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学校应把跟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作为切入点,培养以兼职为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养专业的网络“把关人”,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网络编辑能力和信息鉴别能力。同时,学校作为最有力的“把关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硬件条件;运用技术手段,筛选、删除不良信息;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网络传播活动,如制定《学校贴吧管理规定》,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作为“多主体”之一的企业,则可以通过链接企业网站、举办企业文化节、校友访谈等,发挥企业特有的社会职业教育功能。
2.尊重学生个性化,帮助学生建立自管机制,建设好校园网站。网络的个性化传播环境使受众摆脱了被动消极的角色,成为更具自主性的独立个体,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根据个人兴趣、个人需求,主动寻找信息。因此,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要关注高职学生的需求和爱好。首先,要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进程相结合,不仅在网站中设立思想政治专栏,还要链接专业学习专栏,实现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并安排相关专业老师在网上答疑;还要在网上及时发布英语考试、大小自考、实习实训、就业等信息。其次,学校网站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要让学生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并学会自己管理平台,可以在学校的社团网站和贴吧等平台试行学生自管机制。最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设,教育学生带头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高学生鉴别真理和谬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提高自律能力。
3.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与电子教材。多媒体使课堂摆脱了单一的教学形式,图文并茂、绘声绘色,极大地增强了现场感、可信度、立体感,教学效果得到极大提高。首先,可以针对当前高职学生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加以引导,把深奥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融入生动形象的教材,实现寓教于乐。其次,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大胆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时政、学业、就业等话题,逐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图文并茂、音效多元的新式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最后,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电子教材上传到网络平台,且教材要生动形象,经济适用。
4.建好校园网站,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引导功能。网络传播是一种以全球海量信息为内容,学校根本无法从微观层面对信息进行全面监控,但是校园网站以学校为背景,在信息选择和传播方面让人信服。学校可以通过打造一流的新闻网站、教务网站、优秀论坛,对网络舆论走向进行适当引导,让主流、真实的信息占领主要阵地,以有效抑制不良情绪,减少虚假言论的传播,营造健康交流的氛围。首先,开设网上论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其次,针对高职学生对职业资格考试、实习实训、就业新信息关注度高的特点,结合专升本考试、大小自考政策变革、毕业政策等热点,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撰写标题鲜明、声色并茂的宣传文本,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高职特色,不仅要注意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还要注重高职院校本身的高职特色,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袁晓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特点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4(1).
[4]洪曼丽.浅谈强化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广西教育学院,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