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速背景下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
2016-07-07江其玟陈志斌朱翔
江其玟+陈志斌++朱翔
摘要:通过对国内20所综合性高校包括东南大学在内的会计学专业培养人才方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指出当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信息加速背景下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实现策略与实施途径--多维度平台建设,这对于国内高校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卓越会计师培养;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67-04
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明确、定位是否合理是培养卓越会计师应解决的首要问题。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为商科教育(包括会计学)应该努力实现十个目标: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能力与专业能力。不同类型的大学(如综合性院校、普通财经院校和特色财经院校)对本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定位不尽相同。东南大学会计系目前处于急需转型改革的阶段,我们提出卓越会计师应是复合型、创新型的管理人才。本文对国内20所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了目前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分析了成因,据此提出了信息加速背景下东南大学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实施策略保障。
一、当前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本文对国内著名的20所综合性大学会计学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详细了解各个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教学活动开展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其他课内外活动等,发现普遍存在以下5个方面问题:
1.全球化视野缺乏。从课程设置上看出,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英语课程,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对专业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能够全面采用英文原本教材进行教学的学校很少;课程设置没有重视国内外专业课程相关关系,基本都是介绍国内会计内容为主,介绍国外会计较少。会计作为一门全球化的商业语言,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下,深入了解国外相关会计政策和形势十分重要。
2.时代节奏感落后。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均是按照通识课和专业课安排本科生的教学内容,多是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为主,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金融为辅,课程较为经典,是培养卓越会计师应该设置的专业课程,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开始逐步注重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的学习。但是在大数据、互联网+这个时代,以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课程体系对于卓越会计师的培养已经远远不够。对于会计人员未来重要的已经不仅仅是记录工作,而是对大量数据归类并处理分析的能力,如何分析并运用数据做出正确决策尤为重要,而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却缺乏对学生掌握数学建模、高端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有效处理和分析等具有时代特色的能力的培养。
3.自身特色体现不强。高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并未进行特色化方面的考虑。以东南大学自身为例,学校工科背景十分雄厚,但在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方面未能培养出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卓越会计师。
4.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高校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最应重视的方面。但在调研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于培养自己创新能力没有任何用处。课堂上,老师过多关注于对会计规范的追求和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让学生拥有批判性的思维,从而失去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动力。
5.课程实施效果不佳。近年来,国内高校认识到通识教育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故在大一大二课程规划中设置了通识课程,但是课程实施收效甚微,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仍然无法被称作为具有人文情怀和多学科基础的优秀的可塑造性强的人才。
由此可见,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了高校在卓越会计师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不足:(1)人才同质化,每年国家有大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却又缺乏真正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同时,高校实施的注入式教学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实际工作需要的熟练技能;(2)学生缺乏创新能力;(3)综合素养不高,职业能力尤其是通用能力培养不足,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更是少见。
二、信息加速背景下会计师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1.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学校没有依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核心竞争力、所处地域以及学生层次做出合理的定位,培养目标的宽泛、模糊和欠清晰,使得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受到合理化、特色化和精英化的教育。卓越会计师培养目标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风向标,决定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培养过程的安排。“宽口径、厚功底”成为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目标,没有特色的会计人才不是有竞争力的卓越会计师人才。东南大学具有很好的工科基础,却未能依托这个平台培养出具有工科背景的优秀会计人才。
2.培养方案缺乏张力和深度。东南大学是一所高层次研究型综合大学,生源素质高,但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方面没有理论与实务并重。理论层次上,应该有一批人才钻研会计学专业最前沿的热点,研究和拓展会计理论,并且有可能形成东南大学的会计学派;实务层次上,学校没有创造或者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实习,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不能够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分析。
3.教学模式的单一。大学的课堂学习往往是高中教育的延续,学生上课听课,下课写作业,最后是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思维、批判性思维、领导力和沟通力等都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和培养。
4.师资力量欠缺。上述提到的种种问题,如通识教育收效甚微、不能选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以及上课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均与高层次师资力量欠缺有关系,或是由于我国对师资要求存在一定导向上的问题,使得老师不注重教学技巧的提升,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过少,对教学成果也不注重。如果老师本身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不够,就更加不能展现学科魅力,不能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出钻研精神。
5.社会氛围不良导向。调研表明,会计学专业学生都很热衷于考证,以至于学生在他认为不重要的课上(比如一些通识课)看考证书籍。学生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对于有益的长期积累或者一些兴趣的培养却不热衷,导致虽然学校积极推动基础文化的建设和普及,学生却不能积极配合。当整个社会的氛围都在急功近利的状态下,学生们也自然摆脱不了这种氛围的影响。endprint
三、信息加速背景下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实现策略与实施途径——多维度平台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以高等商学院协会对商科人才要求为基础,东南大学会计学专业以“基础宽厚、主干突出、选择多元、载体丰富”的先进教育理念为导引,确立“给予一流的学生以一流的培养,造就其一流的理论功底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针。具体培养目标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为重要目标,依托东南大学的工科资源,一方面在传统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为会计学专业学生增设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理论及实务知识的课程和实践;另一方面,为电子通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战略新兴行业相关专业的学生设计会计学课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从事经济运行和发展研究以及从事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既具有财经思维又富于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为解决当今高校在培养卓越会计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东南大学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实现和实施,提出了信息加速背景下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多维度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跨区域合作、多元双轨教学护航、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创新,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主要包含以下5个模块。
(一)打造多元化双轨制教学平台
多元化进阶式教学平台指的是在教学方式上开展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而双轨制教学平台则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高度融合的教学形式。
在多种教学方式的实现上,除了老师讲授必要的理论之外,还应加入案例教学、远程教育、课堂讨论、小组课题、课堂讲稿以及分组辅导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案例教学要注重选择最新的实例教学。国外知名商学院如哈佛商学院非常注重案例教学,而国内在会计学专业课书本上体现出来过多的是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过于注重运算过程,而忽略了会计准则、会计规范的分析,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完整现实的案例教学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突之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使得学生可以参照过去的经验,从实际情况、措施和结果中学到专业知识。而远程教育则是让部分课程实现网络教学,通过一些经典课程的网络课程,加上课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的一些习题课后讨论,这样学生们既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控制学习进度,老师们也有更多时间进行钻研和提升教学内容和方式。
双轨制教学平台不仅能够让学生完成好课程学习,也可以让本科生参与研究计划,即每个本科生选择参与一项具体的研究项目,可以是老师承担的研究项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承担的研究项目。当学生自己承担研究项目时可以邀请老师作为顾问,并从中得到学分。同时,学校在学分设置和奖励机制上进行适应性的修改,以增强提高科研能力在本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打造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平台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计算机网络成为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得学生不再一味的从书本获得知识。学校可以建立一个虚拟平台来弥补学生接触社会、接触企业不足以及实战经验不足的状况。根据企业沙盘ERP实训课程得到的启发,学校应在虚拟平台上建立企业,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发展虚拟企业,团队之间面对同一市场经营,相互之间形成竞争意识。每个学生在团队中要担任企业不同重要的管理岗位使自己的企业良好的运营。商学院学生从来都不应该脱离社会,相反的,要更早的有主人翁的精神和责任意识,敏锐的消息捕捉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卓越会计师迫切需要优秀管理者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因此学校应积极的发展虚拟平台。同时,这一模拟企业平台应该建立许多辅助版块的模拟和多种管理工具并且尽量接近现实,如公司在选择股票投资时模拟平台可以提供虚拟股票交易平台;公司在评价业绩时会运用到管理绩效平台,在解决公司的战略决策问题时需要数学建模,计算机编程平台。虚拟平台的建立能够让学生体验管理者角色,而竞争机制则使得学生有动力经营好“公司”,若要经营好公司,就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求。
(三)打造跨区域、跨范围、跨学科合作平台
综合性大学的一大优势是资源丰富,高校院系之间不应该是独立的,应能形成资源整合机制与资源多元化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双赢,达到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专业特色缔造学生不可替代的专业素养目标。总体上,也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人文学科的熏陶下实现自然学科的进步,而自然学科的进步则又促进人文学科的发展。同理,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应该交流,进行定期的合作论坛、交流生计划、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良好互动,促进人才跨区域培养。同时,不但要和国内学校合作,也要和国外商学院合作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树立全球化观念,比如开展交换生交流、邀请国外商学院知名教授客座讲授、组织老师团队进行访问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培养理念和办学方式等。
跨范围合作则是走出学校,开展多层次、固定、长期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解决管理问题与提供决策建议,企业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以让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够得到对应层次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学生在高校期间若能有合理连续的实习计划便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和拓展思维,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纳入产学研模式。
跨学科合作是实现会计学专业学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电子通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学生的“双主体”,同时实行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基础与专业知识、产业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分段式”模式,和应用能力与科研能力并重的“双轨运行”教学模式。依托东南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加强外语类、数学类、计算机类等基础课程;加强经济管理应用性课程,培养能力;通过跨专业、跨系、跨院的选修课,拓宽知识;邀请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教授开设课程或讲座,增加学生对工科知识的了解;通过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打造创意、创新、创业平台
从国家战略、学校发展战略和个人发展战略的角度上看,会计不仅是规矩的遵循,更应该具有创新。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讲座开展、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孵化器要敢于体现规则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这样才能使得会计人才更好地管理企业,体现出会计学科与会计人才的与时俱进。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会计学专业学生必须选修一门夸学科专业,积极发展学科交叉,发现创新点;讲座开展方面,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创业人士来校指导,尤其邀请东大创业成功者回校为学生做创新指导和经验介绍;在创业训练营中,可以模拟创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创业比赛、沙盘模拟演练;在创业孵化器阶段,学校可以为创业起步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各种便利措施。
(五)打造学生自我管理平台
卓越会计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为此经管学院应时刻注重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领导力、决策力和自我负责、勇于担当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会计学专业学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学校可以把修学计划、住宿管理完全放给学生,充分实现学生的自我负责、自我领导与自我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院可以为学生配备指导老师。同时,学院应在专业选修、专业调整、修学年限、课程选修、宿舍选择和调整上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自我管理平台,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东南大学会计学专业秉承学校百年优良传统,践行“止于至善”校训,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坚持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积极加快信息加速背景下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多维度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加快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开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新局面。注重立德树人,强化实践能力,树立担当意识,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力争成为同类型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标杆和示范。
(责任编辑:陈向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