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强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2016-07-07柴春红

黑河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柴春红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兴趣,但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多数学生对网络及网络游戏的兴趣远大于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兴趣。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课题。只有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才能搞好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学科,不仅关系着学生 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关系着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新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时代性。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仅七十年的时间,其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不断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技术学科将处于快发展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

2.应用性。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的是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异步性。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进度上具有异步性特点。当前很多学校,对于传统的文化课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同一年组同一学科的教学,要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统一教学内容,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同步化”。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迅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各种技术指标体系很难稳定下来,致使无法形成稳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知识体系,从而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在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的可变性和可选择性。再者,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和可自学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可能在不知计算机语言为何物的情况下,熟练利用电脑进行视频剪辑,制作出精美的视频文件。另外,受学生的个人兴趣、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影响的不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老师。

4.交互性。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交互性特点。信息技术课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众多的不同,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看,具有“交互式”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只需要教师把知识点交待清楚,更多的时间是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的得到的指导性语言,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去实现。学生的设计和构想,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立即成为成果作品显现出来。学生的每一点“有计划的信息提交”,都会及时得到回报。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更加高效。

5.协作性。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协作性特点。学习内容的循序性、渐进性和系统性,决定了传统学科教学很难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由于计算机操作要求严格,每个学习者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问题,而这时常常需要其他人员及时的帮助和提醒。学生之间必须经常、及时地开展互助性学习。同学之间没有固定的孰强孰弱,帮助是互相的,学生中常常出现传统学科成绩不佳但信息技术水平极高的情况。因此,这里的“协作”是必需的,这里“协作”是自发的,这里的“协作”也是稳固的和高效的。协作式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以来,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争议很大,一方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应侧重对学生理念知识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为今后学习铺路的目的。另一方面则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以此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为发挥计算机这个现代信息工具的功能做好辅导作用。

当前多数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是一周一节,整个初中学习都有信息技术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先侧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先掌握一些必要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随着操作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到高段再适当增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单纯信息技术课当作普通的文化课,让学生坐在教室里来学习信息技术、领悟信息技术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只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越来越感到困难和枯燥,从而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学习兴趣。同理,单纯地要求只会实践操作,不需要进行理念学习的想法也是十分片面的,它如同无源之水,没有理论作为支撑的实践操作只会让学生成为机械的操作者,这就违背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初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素质教育也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与实际应用为有效依托,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去学好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一“动”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也是这一学科比其他传统学科占优势的地方。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注重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是在“玩”计算机,而不是学习计算机。二是注重把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后,让学生帮助老师计算每一次的考试成绩。从整理试卷上的成绩,到录入计算机,进行排序、成绩分析,再到打印输出,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3.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材版本不断更换,教学内容一再更改,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校机房环境和教学素质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先进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一些常用软件的学习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长篇大论地介绍界面、菜单和模版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打乱教材顺序,先抽取精髓来讲,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教师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以“We are family”为主题的课件,几乎每一名学生的身影在幻灯片中都能找到,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图片及幻灯片的切换,每一对象都进行了动画设置。播放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既兴奋,又新奇。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新知讲解就很轻松了。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就够能随心所欲地去完成作品了。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进行思考。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注重研究,善于总结,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峰.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期范谊.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07).

(责任编辑 史玉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