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芭芭拉访谈

2016-07-07芭芭拉

关键词:维也纳奥地利陶瓷



芭芭拉访谈

访谈人员:芭芭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

编辑(以下简称“编”):芭芭拉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短暂的采访。您什么时候开始从事陶瓷艺术创作?

芭芭拉(以下简称“芭”):从18岁开始,而我现在已经60岁了。

编:哦,40多年了!您有没有从事过其他材质的手艺创作?

芭:我尝试过玻璃工艺,玻璃的材质很艳丽,但我后来发现我不太喜欢这种艳丽,它太表面了。与纯视觉的冲击相比,我更喜欢观念的东西,它能让我换一种眼光去看待事物。

编:这是您第一次来中国?

芭:是的,第一次。但我以前去过韩国,靠中国蛮近的,与你们中国在传统文化方面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中国叫China,是“瓷之国”,而韩国也有出色的陶瓷传统,历史很悠久。我当年的学位论文就是写的朝鲜半岛的陶瓷。

编:是高丽青瓷还是李朝白瓷?

芭:主要是高丽青瓷。它的镶嵌很有特色,色彩对比很微妙;釉面细部还有具有东方文化特点的冰裂纹,这些对我后来的陶瓷创作有不小的影响。

编:我们很想看看您的作品。

芭:好的。你们看,这些作品都是些柱体,表面有冰裂纹,邹巴巴的。貌一看,它有点像树干,但它又不是树干,可以说我要表达的是有关树干的“概念”或“观念”。

编:器表上都是釉吗?

芭:不是釉料烧的,都是泥土。

编:化妆土?

芭:不是的。化妆土是你有意敷在器物表面的,而这是自然而然的,我没有有意把它施在外面。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装饰”,我希望它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我刚才说的,我要呈现的是“观念”,而不是单纯的视觉效果,你知道,“树干”的形式不是哪个雕塑家雕琢出来的,它是生长出来的,我需要的不是“美化”的能力,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

编:看您做了很多“观念艺术”的作品,把一些传统的元素进行了现当代的解构。

芭:在我创作生涯中一个重要突破是我在1995年创作的一件奥格腾花瓶(Augarten vases,奥格腾是奥地利的一家瓷器工厂的名称)。从那个时候我起,我将自己的作品限制在以下的形态,如花瓶,花盆,茶壶等。在创作时,我会引用一些著名的历史事物,但不是还原其故事本身。1998年,我创作的一件花瓶,用电影演员扮演的国王及王妃形象代替了传统的国王和王后形象。我想,观众更加容易辨别出现代人物,这也显示出当代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历史认知。一定意义上,我的这件作品只能从一个特定角度加以解释,观众必须通过花瓶上被更换的人物来加以辨别。在这些创作作品中,这些容器内部空间充满了别的容器,但容器本身是不可见的。

编:2013年我去了一趟奥地利,初次领略了奥地利的传统艺术和现当代艺术,您的作品让我回想起当时的感觉。

芭:奥地利现当代艺术发展得很迅猛,在整个欧洲乃至西方都是一样。陶瓷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工匠的活计,但我想用它来表达某种思想。2014年我创作的“瓷盘墙”中,你会发现人物的肖像和人物互相沟通时的姿态,这些姿态暗示他们在战斗。瓷盘边缘被破坏了,同时你也会发现中间的一个盘子也被损坏了。展示出一个曾经完整的物体碎裂的场景。我将二维和三维的形象搅在一起,而这个作品一开始是在三维背景下创作的。

编:有点像我们中国设计界常说的“正负空间”。

芭:陶瓷本来就是一种塑造空间的方式。既然你可以说有的空间是“正的”,那一定有“负的”。这有点像你们中国画的“留白”:你懂的,“阴”和“阳”,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如果这儿放一面镜子,你会看到完整的传统形式,但镜子并不切实存在。

编:您的作品不仅与中国文人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让我想到我们中国民间的剪纸。剪纸在形式上也是强调“阴阳互补”、“有无相生”。当然剪纸是平面的,在我看来,您的作品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立体的“陶瓷剪纸”。

芭:我其实并不想创造出新的形式,我只想重新审视一下那些已经存在的形式。包括各种新的组合和拆换。换了视角,就换了形式。我很强调视角,不在于一件作品它本身是什么,而在于你怎么看它。

编:您用的釉色通常不是很艳丽,但还是十分讲究的。

芭:对我来说,作品的颜色和样式具有同样的价值,它们以直接和系统的方式相互影响对方。我的很多作品,表面的釉都是中低温烧成,大约1100摄氏度,你知道高温釉彩控制起来是有难度的。包括化妆土,这儿棕色的化妆土给人红陶泥土的感觉。

编:您不喜欢“美”,但这还是蛮美的。您作品的含蓄,让我想到我们中国的紫砂陶器,您知道的,紫砂陶的制作非常强调手感。

芭:是的,我就是喜欢动手。所有的观念在我这里都离不开动手实践。包括来中国给学生上课,由于语言交流不是那么顺畅,“动手的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当然陶瓷最终还是要靠烧出来,烧的结果有很多偶然性。

编:动手是一个过程,只要这个过程是自由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那就没意思了。我看您有的作品釉料烧出来的效果是我很少见到的。

芭:有的敷在表面的高岭土烧出来的效果就像羊毛:深褐色的柱体,下半部有厚厚的“羊毛”,这个作品还没有命名。

编:叫“美索不达米亚的姑娘”怎么样?

芭:很好。我来把它记下来。

苏珊 / Susanne Hammer

1986年,获得金匠专业大师级文凭;

1986-1993年,就学于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Vienna University of Applied Arts)金属产品设计专业;

1986年,获得慕尼黑国际手工艺展年轻设计师奖(Young Designers Award of the International Craft Show, Munich);

1992年,获得维也纳商会出口品质产品一等奖(1st Prize of the Vienna Chamber of Commerce / Exportable Quality Product, Vienna);

1993-1995年,从事金属塑造的电视广告制作;

1995年,为奥地利格拉茨设计事务所(Graz Design Workshop)主管之一,从事名为Flora的设计项目;

1996年,为德国斯图加特孤堡学院(Solitude Castle Academy)成员;

1996年以来,任教于维也纳应用艺术、珠宝和时尚设计中等学校(Secondary School of Applied Arts,Jewelry and Fashion Design),教授雕塑和金属工艺;

1997年,获得维也纳施密特奖(Schmiedt Prize)提名、德国施瓦本格明德(Schwäbisch Gmünd)Friedrich-Wilh-Müller竞赛优秀奖;

1999-2000年,为奥地利珠宝设计项目“转折点”(Turning-Point)的主创之一;

2000年,德国伊达尔-奥伯施泰因(Idar Oberstein)珠宝颁奖会期间举办系列学术讲座;

2001-200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手工艺教育系开设讲座;

2002-2006年,就学于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学习艺术教育;

2005年,获得萨尔斯堡政府颁发的埃利吉乌斯首饰奖(Eligius Jewelry Award)一等奖;

2010年,成为萨尔斯堡政府埃利吉乌斯首饰奖评奖委员会委员;

2015年,到中国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短期任教。

猜你喜欢

维也纳奥地利陶瓷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我在奥地利留学时的点点滴滴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图说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