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方法探究

2016-07-06何丽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

何丽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国内相应部门已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各技工院校也相继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列入了教学计划。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稳步发展,必须要培养大量的掌握精湛技术的技能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敬业精神和钻研能力则是一个企业能否具备竞争能力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专业技术领域总体上存在会而不专,专而不精,精而不进精的情况,技能人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精进要求不高已经成为了技能人才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的重大阻力。

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工匠精神”的现状对比和国内技能人才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在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对技能人才“工匠精神”进行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工匠精神  技能人才  培养

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一书中说: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正渴望“工匠精神”的回归。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过很多工匠,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了不起的工匠。如建国初期倪志福、郝建秀等一大批优秀的工匠,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再如改革开放以来,王选、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作人员等,都让中国的创新重新影响世界。而现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发扬热爱发明、崇尚技术、献身工程的“工匠精神”。因为只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才是一个国家更合理的创新创业驱动力。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自当承担起这一重任。

一、国内外“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德国、日本、荷兰、英国等国家都非常重视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弘扬。众所周知,德国高质量技工来自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严谨、负责态度,为“德国制造”的质量做好了铺垫。荷兰的“王室认证”、英国伦敦的萨维尔街西装定制、日本山田佳孝的“金高刀具店”制刀技艺都充分体现着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2015年,随着一组名为《大国工匠》的特别节目在央视《新闻联播》热播,全社会开始了对“工匠精神”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6年的工作重点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月29日,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指出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二、我国技能人才现有问题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技能人才队伍重视的不断加大,各技工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逐渐向强化专业技能倾斜,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和精神丰富的培养,甚至根本不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随之而来的是,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但是大部分在校学生却出现了无理想、无目标的厌学现象,进入企业实习或工作的学生安于现状,不上进,不发展,更换单位、岗位频繁,工作不认真,甚至出现违纪的现象。现代技术工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不高的问题,是社会、企业和技工院校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培养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

1.调整课时比例,增加实践锻炼机会。英国教育家肯·罗宾逊说,改革教育是培养青年人创造力的最重要的一步,创新者的本质是“心灵手巧”。因此,要提高技术教育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提升技能教育的比重,让实践活动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应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加大实训课课时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操中来的机会;同时,应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有条件的可以以学徒制的方式培养学生,即可让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工作,也可让学生在工厂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2.提升思想内涵,营造校企文化。鼓励技工院校要切实履行培养技能人才的职责,在抓好学生技能建设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乐业”精神。在学生中做好“工匠精神”宣传工作。从营造校园文化开始,到营造人文课堂,丰富人文知识,形成初步人文素养,使“工匠精神”在校园内传播开来;与合作企业达成共识,挖掘企业先进人物、先进精神作为学生可以近距离学习的榜样。企业师傅与学生双向交流,可解除学生在技能方面的疑问,让学生在师傅的鼓励和指导下进步。

3.建立对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1)德国工匠勃兰登堡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工作,本来研究的是“传输高保真音乐”技术,但他对“去除多少声音信号而不让耳朵听出失真”技术更感兴趣,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取得了成功。不可否认,他的成功,一部分是他自身所具有的钻研精神,但更重要的是德国政府有力的奖励机制,即德国政府要求雇主将一部分专利收益让发明者分享。这样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莫大的鼓舞。技工院校也可以对在校的、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分层次的给予奖励,以达到鼓舞士气,帮助学生树立攻克技术难题的信心和勇气。

(2)创设让学生专心研究的环境。从历史上很多实例来看,每一个在技术领域取得成就的人,都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国内的徐霞客、李时珍,国外的爱迪生、牛顿等都是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做出伟大成绩的。在技工院校可以考虑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锻炼的机会,分层次提升学生技能,安排专业教师单独指导,安排适当的场地供其练习,安排适当的企业岗位让学生进行实践,将钻研技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4.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鼓励失败

创新创业来不得半点虚偽,要想唤醒“工匠精神”,必须实实在在做出来。技术发明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面对内容比较脆弱的孩子来说,失败会严重影响技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老观念,先极力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

在校内进行诸如“一次巨大成功,需要经历99次失败”,“失败是成功的曙光”等思想宣传。同时,非严苛的学习、钻研氛围更适宜于学生身心,更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