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文化在九江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传承
2016-07-06杨闵敏刘璐
杨闵敏 刘璐
摘 要:为了塑造九江市公共空间的地域特色,从白鹿洞的书院的“儒家美学”、“天人合一”、“舍人合一”的美学理念出发,通过书院文化的艺术提炼,推广九江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个性”、“综合性”和“可塑性”等表达方式,为九江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方向。
关键词:白鹿洞书院文化;九江公共空间设计;传承
1 白鹿洞书院的历史起源
江西是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发源地,而九江的白鹿洞书院则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是赣鄱文化中的一枚璀璨的明珠。胡适先生曾说过“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纵观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历史,既是一部江西赣鄱文化的发展史,又是一部中华文化发展史。在它发展时期涌现出的历史人物和璀璨思想,使得白鹿洞书院成为江西赣鄱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标志着九江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成就。
白鹿洞书院翰墨留香、历经千载,它坐落于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始建于唐贞元年间,李渤与其兄在此隐居读书,李渤因为闲时养一白鹿“自娱”,被人称为“白鹿先生”,后出任江州刺史,为纪念其读书的时光,在其建台榭,后以白鹿名洞建学。南唐时期,在此办“庐山国学”(白鹿国学),白鹿洞书院名声大噪,学者争相前往。北宋初年,宋太宗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受到官府的扶持,书院鼎盛发展。南宋淳熙六年,朱熹痛感白鹿洞书院的衰败,修缮白鹿洞书院,重整办学模式,并制定书院教规、聘请名师、招收学生,使得白鹿洞书院文化享誉海外。元代末年,在战火中落败。直至明清时期,才得以修缮维护,使教学活动延绵不绝,办学不断。
2 书院文化对九江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的影响
九江市共空间设计是为广大市民服务的,既要满足城市功能,又要展现城市形象的实体空间设计。从区域上讲,内容包括商业空间、公园、广场、市政设施空间等,它为居民的社会交往提供便利;从文化上讲,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示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口,设计规划必须建立在当地历史文脉、地域文化、艺术审美和生活风俗等基础上,否则,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将会千篇一律,成为缺乏人文艺术的城市复制品。那么,如何在九江或充满商业气息或充满休闲气息的公共空间中传播展示浔城书院文化呢?
第一,传播书院文化“儒家美学”气息。朱熹是白鹿洞书院复兴及享誉中外的最大贡献者,朱熹崇儒家,重礼仪,创理学,把儒家思想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并使儒家思想成为白鹿洞书院文化的核心。“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儒家美学强调 “美”与“善”的和谐。所以,这对于现代九江市公共空间设计来说,应该通过和谐的景观造景手法来规范公共空间设计,“和谐”手法既表现在造型艺术的传承之美上,又表现在人机功能的合理舒适上,一切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兼顾“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第二,传播书院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白鹿洞书院的选址位于庐山五老峰的南麓,地形如同一个四面环绕的盆地,并受到中国古典造园手法的影響,整体采用白墙灰瓦的清雅淡泊风格,整体设计在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利用上,三山夹岸,一水中通,十分注意“天人合一”和“因地制宜”的手法,规范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书院整体山林环合,建筑、自然、植物皆成佳景。在九江市公共空间设计中,需要把“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城市公共设计妥善融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第三,传播书院文化中“舍人合一”的精神。书院文化具有名士大夫“雅文化”的特征,书院空间的营造,是为了崇“德”,也就是为陶冶情操而设。同时,书院建筑和小品的取名题额,必以寓意于物,被赋予文人雅士的志向、追求、戒勉和情趣,以达到景观与人合一的境界追求。如朱熹书写的“枕流”石刻,就是一种寓意追求的展示,以石为枕,以水为帐,象征着源远流长。在九江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因为缺乏民族特色的审美作为指导,往往使建筑或者景观小品的设计缺乏本土形象特色和环境特征,张冠李戴,令使用者往往迷茫其内涵,导致文化内涵的缺乏,精神功能的苍白,不利于九江市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
3 书院文化在九江市公共空间中的可推广形式
第一,个性的表达,在公共空间水景设计中的推广应用。九江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该结合九江市的环境特色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书院文化的美学特征,从空间中的景观小品、地面铺装、空间雕塑等方面进行展示,通过题材、色彩、材质、体量和尺度等方面的设计创新,传承美学,展现设计的功能性、装饰性和社会性要求,寻求设计中“善”和“美”的平衡点。
第二,综合性的表达,在公共空间景观小品中的推广应用。书院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的表达形式是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涵盖,对九江市公共空间起到提升的作用。无论是用地域文化理念设计空间、水景、绿化、照明、公共设施和艺术雕塑,还是利用九江本土材料,如竹、藤等绿色环保材料展现本土特色,都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同时,也为九江市公共设计增加个性和活力,体现公共空间的地域性和可识别性。
第三,可塑性表达,在公共空间植物绿化中的推广应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乡土植物,九江的特色植物以樟树、玉兰、桂花、荷花、杜鹃等为主,使用乡土植物可以保证植物的存活率和后期维护费用,节约成本,生态环保,并体现地域特征。同时,因为植物的可塑性,可利用修剪栽培的特点,在绿化中融入书院文化的符号(图形、图案等),以达到公共空间地域文化设计的目的。
4 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书院文化作为九江城市文化的核心之一,深深影响着浔城人民的审美视野,带动着城市的文化发展。特别这几年,习总书记“中国梦”带动下“江西梦”的提出,使得浔城空间的发展更需要江西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撑。对九江市而言,除了用最新科技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外,运用赣鄱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极其重要。只有展现地域文化,尊重地域审美,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服务,增加他们的归宿感,体现“以人为本”,使空间设计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永明,郑明星.礼俗融会的书院文化空间[J].民俗研究,2015(04).
[2] 赵凌宇.中国民俗文化与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J].天中学刊,2015(08).
[3] 王伟.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及现代设计[J].山西建筑,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