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丝绸中几何纹样的色彩特征
2016-07-06买发元
买发元
摘 要:明代丝绸中的几何纹样是装饰纹样中兼具浓厚装饰性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突出代表,是明代非常流行的纹样形式。本文通过对色彩保存完好的明代丝绸样本进行色彩提取和总结,从色彩对比方式和色彩调和方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明代丝绸几何纹样常用的色彩搭配方式和色彩调和方式和审美取向。关键词:明代;丝绸;几何纹样;色彩;色晕明代是我国丝绸织花工艺技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在继承了唐宋两代多彩提花技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元代织金工艺;而且当时妆花和缂丝工艺也走向成熟,使得明代丝绸纹样丰富多彩。明代染织工业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分工详细,如印染工艺、毛织工艺、棉织工艺、丝织工艺以及缂丝和刺绣工艺等。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工艺珍品。从传世文物、图像和文献资料来看,明代的丝绸装饰紋样中除花卉、动物等纹样以外,几何纹样也是极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并在明代吉祥文化的浸染下,不仅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构成形式和丰富的吉祥寓意,而且在色彩配置上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远看颜色近看花”,人们视觉的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色彩,然后才是纹样。色彩可以通过给观者某种特有的视觉冲击,进而使人们产生不同情感反映。反过来,在明代特有的历史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下,也造就了这一时期丝绸纹样独特的色彩特点。明代初年,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将纯朴节俭奉为美德,并且有严厉的制度约束着人们衣食住行。因此,服饰色彩也有着详尽的等级规定和禁令。为了使这一制度更好地实施,明代还设有专职部门管理颜料的生产和染色等流程。服饰颜色根据等级不同有不同的规定。“洪武二年:庶人冠服,不许用黄”,“洪武五年令,民间妇人礼服惟紫施,不用金绣,袍衫止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用蓝绢布”。[1]总体来说皇室和贵族所使用的丝绸多以明艳华贵的高彩度色彩为主;而平民百姓则多以平淡素雅的纺织布料制作服饰,色彩以中低纯度、中低明度的颜色为主。明代中后期,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封建专制的枷锁一次次被冲破,反映在着装上就是艳丽、明快的色彩搭配,并且在色彩使用上不断出现僭越现象。随着染色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更加讲究。无论是面料、色彩还是纹样都追求艳丽。丝绸纹样呈现出热烈明快的色彩风格,纹样色彩既追求强烈的对比,又讲究和谐与统一。据考证,明代时的织物染色种类很多,“色泽有拓黄、柳黄、天蓝、真紫、大红、湖青、鹦哥绿、翠蓝、玉色等。后来又流行水红、银红、桃红、天青、绿、柳绿、墨绿、油绿、蓝、玉色、紫、柳黄、葱白、茄花白、酱色、粟色等”。[2]此时,丝绸色彩之多,配色之妙,前所未见;采用几何纹样装饰的丝绸也非常之多。本文主要通过对色彩保存比较完好的明代《大藏经》裱封材料中几何纹样的色彩进行提取,并以Lab模式(此类色彩模式所定义的色彩最多,且与光线及设备无关)进行标注;通过归纳总结发现明代丝绸所使用的色彩,大多以红、黄、蓝、绿等正色,色彩面貌大部分都处于中高纯度的范围,很少使用调和色,因此其色彩对比方式主要是色相对比和明度对比。1
色相对比将色相环上任意的两种或多种颜色进行比较时,都会呈现出色相上的差异,形成明显的对比现象,称之为色相对比。任何一个色相都能以自己为主色,组成同类、近似、对比或互补色相对比。以24色相环为例,任意一种颜色作为主色,每种颜色占的角度为15度,根据两种颜色所间隔的度数的不同,可把色相对比分成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1.1
同类色对比同类色对比,是指一系列在色相环上间隔在15度左右的色相相同或相近的颜色,由明度而产生的浓淡深浅不同的色彩对比。由于色彩的趋同性,用同类色对比的配色方式装饰的丝绸,均呈现出沉静、高雅的视觉效果。这种色彩搭配方式多见于专供装裱书画之用的丝绸。如:回纹菱格锦(图1),用不同深浅的灰绿色搭配,所成纹样纯净、清新、雅致。酱色地四合云团寿锦(图2),虽然纹样结构复杂,但色彩相近,整体配色效果显得和谐、统一。明代丝绸中的同类色配色的特点是色彩种类较少,且色相相近,有时只是通过色彩明度或纯度的变化来表现纹样与地色的区别,纹样表现出一种平和、雅致的视觉效果。1.2
邻近色对比邻近色对比,是指一系列在色相环中间隔在45度左右的色相所产生的色彩对比。邻近色对比相比同类色对比要更加鲜明、活泼一些;但这类色彩对比形式也是不需要色彩调和,即可达到和谐、安静的效果。因此这类色彩搭配方式也多见于专供书籍裱封或书画装裱之用的丝绸。如:绿地折枝莲卍字织金缎(图3),石青地曲水蟠螭纹两色绸(图4),前者以绿色为底色,织黄色纹样,后者以青色为底色,织绿色纹样。两者纹样均未用任何色彩调和手法就可达到一种清新、雅致的视觉效果。1.3
对比色对比对比色对比,是指一系列在色相环中间隔在120度左右的色相之间所产生的色彩对比。这类色彩配置形式对比鲜明、强烈。明代吉祥文化盛行,为表达吉祥意念,丝绸纹样的色彩配置也多以鲜丽、明朗、愉悦和较强烈的积极色为主。因此多使用对比色相互搭配,表现一种浓艳、明快、强烈轩昂的气势。如:蓝地锁子云龙纹妆花罗(图5),红地曲水杂宝纹两色缎(图6),分别以蓝色地配红色花、橙色地配绿色花。这类纹样的配色特点一般为冷暖色搭配,纹样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整体配色追求高纯度,强对比,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1.4
互补色对比互补色对比,是指一系列在色相环上间隔在180度左右的颜色所形成的对比。这种配色是最强烈的一种色相对比,视觉刺激性很强。在所见样本中未发现互补色的对比形式,所以在此不做过多分析。2
明度对比色彩的明度对比是指两种以上不同明暗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而产生的对比效果,称之为明度对比构成。[3]明代丝绸中的几何纹样,在明度对比方面主要是以同类色的不同深浅对比。通过明度对比来凸显纹样的色彩配置方式,所形成的纹样,其视觉效果较为平和,单一。如:绿地落花流水暗花缎(图7),纹样以不同深浅的绿色做地色和花色;形成深浅有致,虚实相间,主次分明的纹样。3
色彩的调和方式如上文所述,明代丝绸纹样配色多以对比色为主,为了使这类过分刺激的颜色在纹样配色时呈现出和谐统一,艳而不俗的视觉效果,丝织行业逐步形成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纹样配色方法。3.1
控制主调色明代丝绸纹样配色大多是在对比中追求统一。一般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与搭配方式进行组合,使纹样最终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效果。其中常用的方法就是控制纹样主调色。即当多种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时,采用色彩面积、形状的大小和聚散的不等值配置;以其中的一种或一组色彩为主色调,其他与之相对比组合的色彩小面积使用,作为陪衬的点缀色,从而使原本刺激的对比色配色在大色调和小对比的组合中达到色彩的调和统一。“华衮灿烂,非只色之功。朱黛纷陈,举一色为主”、①“五彩彰施,必有主色;以一色为主,而他色附之”,②这些古代的配色经验,都体现了色彩间的主次关系。“五彩”与“主色”、“一色为主”与“他色附之”,均说明了主次的地位,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对所选明代丝绸样本进行色彩分析发现,明代丝绸纹样均有明确的主色和主色与辅色搭配形成的主色调。纹样的地色很少使用浅色。除皇王特用的黄色以外,多是用大红、深兰、宝兰、墨绿等深色作地色(也有黑地色,较少用)。而主体花纹则采用明亮鲜艳的色彩,如:红、兰、绿、紫、酱、古铜、藏驼等深色装饰(图8、图9)。通过运用控制主色调的处理手法,使得深色地上的彩色纹样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形成了整体配色浓艳而庄重的色调。3.2
运用色晕技法所谓“色晕”,就是色彩的浓淡、层次和节奏的渐变形式。如图10所示,将图案中所占面积较大的主题纹样用深浅不同的色调织出,再在两色之中按比例逐渐加人白色,使对比强烈的颜色经过渐变,纯度逐级递减,当两色接触时对比已较为缓和,从而形成节奏分明的深浅层次,表现出花纹的立体效果和生动变化。在应用纯色对比配色时,为了减弱色彩对比的强度,使色彩调和,明代丝绸织物配色设计中多使用这种“色晕”的色彩调和方式。尤其在“妆花”织物中最为常见,当时的妆花缎之所以能够表现得浓艳而不俗、对比而不刺激的庄重典雅效果,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色晕”的配色方法。其配色特点如当时艺人编撰的色晕歌诀:“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石青,藕荷、青莲配紫酱,玉白、古月配宝蓝,银灰、瓦灰配鴿灰,枣酱、葡灰配古铜,深、浅古铜配藏驼……”[4]如:蓝地八答晕锦(图11),基本骨骼由垂直、水平、对角线构成,形如“米”字,朝八方辐射,中间空隙处饰以花卉纹。骨架线条从柳绿——竹青——深绿逐渐推晕,形成均匀渐变的色阶,富有微妙变化的视觉效果;几何框架中的花卉纹样采用不同色相的纬线显色,纬线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与总色调相差不大,使织锦的总体色彩即柔和统一,又丰富多彩。通过“色晕”技法的运用,使得原本对比强烈的蓝色和红色因深浅色阶的过渡和变化展现出和谐的搭配效果;也使这两种刺激的色彩因为逐渐减弱色彩间的对比,而变成欢快的色彩。由此可见,利用“色晕”技法可以丰富色彩的层次,增强色彩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统一感。3.3
运用五彩色勾边明代丝绸纹样装饰色彩之所以能做到在对比中带有调和的因素,在调和中带有对比的成份,这与当时丝织工艺对金、银、黑、白、灰等色彩的巧妙运用直接相关。通过色彩间隔的手法,在对比色之间嵌人金、银、黑、白、灰等色彩,将这类光泽色或无彩色作为缓冲色,缓和对比色之间的对比强度,使最终纹样配色和谐,自然。此类色彩调和方法在织锦中最为常用。文献中的“扁金绞边”和“大白相间”就是指用金色和白色来调和各色。“以色助墨,以墨显色”,也是说明了黑色在传统工艺配色中的重要作用。明代丝绸常以金、银、黑、白、灰等无彩色中的一种作为统一各色的纽带;常以纹样勾边的形式出现。我国早在战国时期的漆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勾边技法,经过历代的改进与提高,到元、明时期工艺已非常成熟,且形式多样。在建筑、锦缎、彩瓷等多个领域都有使用。如建筑彩画的沥粉贴金,景泰蓝的掐丝铜线等都采取了金线勾边的形式。用金、银、黑、白、灰这类无彩色对纹样进行勾边,不仅可以使画面的多种色彩为一种色彩所统帅,呈现浓而不重、繁而不乱、统一和谐的优美效果,而且还可以突出纹样主体,使纹样呈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如:木红地四合如意朵云“卍”字锦(图12),纹样整体均以邻近色对比为主,搭配对比强烈的色彩作烘托;最后统一用金色勾边。金线在设色对比强烈的织锦纹样中,不仅起着调和和统一全局色彩的作用,还使整个织物色彩丰富,色调明快,增添了织物的富丽感。此外,明代丝绸还常采取以金、银、黑、白、灰色作地,以红、黄、蓝、绿等纯色为花纹的配色方法。构成黑色地(或其他色地)彩色花的色彩搭配形式,虽然花纹色彩对比强烈,但受到大面积沉稳地色的衬托,整体色彩也归于统一。通过对明代丝绸样本中纹样色彩分析发现,当时的色彩是以美化事物为目的,很多时候色彩的配比不受自然界中物象色彩的约束,经常会出现违反自然真实情况的设色,带有很强的主观成分。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色彩更夸张、更理想化。这种配色规律决定了明代丝绸色彩活泼、明快、艳丽的装饰效果。如蓝地“卍”字曲水如意云纹锦图(图13),红地折枝花卉“卍”字纹棉锦图(图14),无论是红色的云朵,还是蓝色的花卉都很不符合自然物象。但从整体效果看,这种用色方式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主题纹样,完全符合图案的造型和色彩规律,显示出明代丝织业者大胆敷彩的艺术魄力和不平凡的艺术构思。 4
结论明代丝绸所使用的色彩主要以红、黄、蓝、绿等正色为主,色彩面貌大部分都处于中高纯度的范围,很少使用调和色,因此其色彩对比方式主要是色相对比和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很少出现。其中色相对比又以邻近色对比和对比色对比为主,暂时未曾发现互补色对比的样本。主要运用酱红、深蓝、墨绿等比较深的颜色作底,上面加明快、艳丽的纹样;根据需要再通过金、银、黑、白、灰等无彩色勾边;或者采用“色晕”的方法对花纹进行变化处理,从而使纹样整体色彩归于统一,浓而不重,艳而不俗。明度对比主要通过同类色对比体现,一般通过色彩的明度差异,使纹样产生对比。常以浅色地配深色花或深色地配浅色花;纹样整体色调既层次分明又和谐统一。此外,明代丝绸纹样配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常常有违自然物象的色彩属性,但纹样具有繁而不乱、艳而不俗的特性。注释:①清·迮朗《绘事雕虫》。②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参考文献:[1]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太祖实录(卷一四六:洪武十五年六月壬辰)[M].中华书局,2016.[2] 戴争.中国古代服饰简史[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6):174.[3]
周冰.色彩构成[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70.[4]
吴山.论宋、元、明、清的工艺配色[J].美术观察,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