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享思想:由来、实质和意义

2016-07-06左乐平

宁夏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左乐平

摘要: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经过了共享概念的初步提出、注重物质水平的共享思想和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共享思想三个发展阶段。共享的主体、共享的内容、共享的价值、共享的能力和共享的领导力量五个有机联系的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一共享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新成果。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3-0024-05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2]可见共享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而且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的由来

要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首先就需要对这个共享思想进行历史考察,把握其来龙去脉,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它的精神实质。

(一)西方共享概念的历史考察

共享实质上就是共同享有发展成果。这一概念的内涵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与我们对贫穷的认识紧密相关。贫穷是与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的一个现象。我们对贫穷的认识经历了“经济贫困、能力贫困以及权利贫困的深化过程”[3]。共享概念内涵的演变有两个阶段。

1共享的初步提出,主要是指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强调的是要对贫穷者提供经济物质支援。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经济增长,整个社会物质财富会集聚并发生“涓流”现象,也就是物质财富会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流动,从而使得整个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历史事实却表明,随着经济增长,物质财富并没惠及所有民众,财富越来集中于少数人当中,社会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这一阶段主要强调的是共享的外在内容。

2共享概念中能力和权利内容的提出,即共享的内在内容。阿玛蒂亚·森最先认识到贫穷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满足,而是获取物质财富的能力和权利的满足,其代表作是《贫困与饥荒》和《以自由看待发展》。阿玛蒂亚·森认为,贫穷的本质“是个人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实质自由”权利的贫困。导致贫穷,实质上就是剥夺了一种可行能力。这种可行能力就是“指此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自由,‘即个人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实质自由。它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及其权益等方面的自由”[3]。为此,要消除贫穷,就要满足各种实质自由。由此,共享概念的内涵就不仅仅是一种外在性,而且是涉及到整个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政治权利等构建人的主体性的自由能力和行动能力的内在性。正是基于这种共享概念,世界银行在2006年关于印度共享式增长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共享式增长”这一概念,在2007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召开的“新亚太地区的共享式增长与贫困消除”会议上,国际社会达成了“共享式增长”的共识。林毅夫在《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一书中对这一共识进行了详细说明:“增长必须具备共享性、可持续性以及更为民众所认同;贫困人口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并且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不应该是消极被动的受助者和被怜悯者;要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其他发展机会,强调发展机会的均等;既要通过保持经济的高速与持续增长,又要通过减少与消除机会不均等,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共享。”[4]为此,共享也就从一种经济学概念演变为一种涉及包含经济伦理和社会哲学等的普遍性概念,这是理论的一大提升,也是我们现在谈论的共享概念的内涵。

共享这一理念虽然是西方基于应对贫穷而提出来的,但其是置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背景下,故而,共享必然有其缺陷和不足,无法彻底实现共享,但是,共享作为一种应对全球性贫穷问题而提出的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普遍性,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和改造这一理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的历史演变

从历史的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来看,我们对共享理念的认识实质上是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JP]

1我们对共享理念的认识早在1953年提出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时候就出现了。毛泽东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从而“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5]。1955年10月,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6]1955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在《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会议告全国工商界书》一文提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7]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讲的“共同富裕”主要是指物質财富方面的共同富裕。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并结合国外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得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这里的“共同富裕”概念不仅仅是指物质文明成果方面,在一定意义上也指精神文明成果方面,但是从总体而言,邓小平更侧重于物质文明成果方面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解决贫穷问题和物质匮乏问题是我们1978年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比如出现了“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穷过渡”等等违背人民愿望的错误观念。为此,邓小平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8]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9]所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累物质财富就是首要任务。这是从满足人民群众匮乏的物质需要而言的。其次,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措施,那就是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帮助后富起来的人和地区,这就是“先富”和“后富” 的辩证关系。邓小平极力反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严重的现象。邓小平指出:“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9]但共同富裕并不是平均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避免出现两极分化(所谓两极分化就是出现新资产阶级),但这不是要搞平均主义。”[9]最后,实现物质上的共同富裕,还需要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支撑。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需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9]。如果建设不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9][HT6](P1079)[HT5]“我们的方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要同步建设。”[9]可见,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中也是包含着精神文明内涵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主要是对物质文明建设起辅助作用,并没有处于核心的地位。邓小平把共同富裕理论提升到社会主义的本质高度,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也是对传统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突破。此后,共同富裕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共享理论,内涵逐步深化和发展。

3共享理念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提出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一定提升,社会物质财富大量增长,但是,全民共同富裕的状况并没有随之出现,而是出现了财富分配不均、分配不公,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也就是没有出现邓小平所描述的“沒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日子普遍好过”的那种现象。这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发和社会不稳定。在此后江泽民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10],并且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关系,“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共享问题。胡锦涛在江泽民的共享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共享思想。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2]“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2]胡锦涛的共享思想实际上已经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并且把共享与“崇高理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联系起来了。中共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以及分配不公问题,社会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习近平多次论述了共享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13]这一共享思想最终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总结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论断,并提出了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1]习近平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说明和概括了“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认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2]为实现共享发展,习近平强调指出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2]习近平的共享思想是基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和胡锦涛共享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讲习近平总书记把共享理念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从我们党的共享思想的形成史来看,共享思想是从共同富裕思想中发展起来的,是对共同富裕思想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西方共享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具有重大差别

我们党提出的共享思想与西方提出的共享思想是有重大差别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共享建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来看,我们党的共享思想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这是共享思想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和根本动力;而西方的共享思想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所以,剥削、两极分化和不公平是难以彻底根除的,共享思想的实现也只能是一种无法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

2从共享的主体来看,我们共享的主体是基于集体主义的,这决定了我们广大民众之间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沟通基础;而西方的共享主体是基于个人主义的,这决定了基于私人利益至上的共享很难达成共识和实现公共福利。

3从共享的客体来看,我们共享的客体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集体主义为基础,共享客体的范围应该可以是极为广泛的,即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各个方面;而西方的共享的客体基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个人主义为基础,这必然会导致资产阶级处于共享的有利地位,无产阶级及其底层民众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4从共享的基础来看,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等;而西方社会构建共享的基础则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政治上的三权分立制度等,这一根本制约因素导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当然,我们的共享思想与西方的共享思想的区别还有其他方面,这些差别可以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是与西方共享思想有本质差别的,是具有优越性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的实质

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的由来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探究共享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一)共享的主体是指人民群众,实质是指“谁来共享”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人类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制度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力量。列宁曾经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14][HT6](P259)[HT5]“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种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15]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6][HT6](P1031)[HT5]邓小平指出:“在全国人民中,共产党员始终只占少数,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8][HT6](P4)[HT5]习近平更是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原则,“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由此可见,共建共享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仅仅是少数人;而享受成果的主体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仅仅是少数人。

(二)共享的内容是指“五位一体”,实质是指“共享什么”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要构建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此,共享的内容就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成果。就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而言,共享经济发展就是要普惠性的,使得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要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形成一个合理的优化的社会收入水平结构,但不是一种绝对的平均主义;就共享民主政治发展成果而言,就是要人人享有政治参与权力和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实现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就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而言,就是要人人享受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获得提高自身文明素质的资源;就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而言,简单地说就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7],使得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就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而言,就是要享有“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概括而言就是“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优美生态环境。共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方面发展成果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三)共享的能力是指能够参与共建的能力和参与共享成果的能力,实质是指“何以能够共享”的问题

共享能力实际就是阿玛蒂亚森提出来的可行能力,这种可行能力就是一种被人所珍视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实质自由,它可以表现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一切基本权利,并且这些基本权利是平等的。为此,我们就需要抑制那些剥夺自由和平等的基本权利的一切条件,并努力提高共享主体的自由和可行动能力。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的那样,在分配生产资料的时候,要有足够的公共资料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以及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而且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18][HT6](P303)[HT5]。这里马克思提出的分配公平实质就是要解决共享的能力问题。

(四)共享的价值是指共享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实质是指“共享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

从我们党共享思想形成的历史可以看到,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揭示了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科学论断。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质上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19]“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0][HT6](P51)[HT5],很显然,共享价值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向的是完善的社会公平正义,而共享也指向的是完善的社会公平正义。

(五)共享的领导核心是指实现共享的领导力量只能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质是指“谁来领导共享”的问题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共享的坚强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是无任何私利的,“他们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0]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6][HT6](P809)[HT5]邓小平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21][HT6](P257)[HT5]习近平也反复强调党的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和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只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可以真正实现共享。当然,坚持党对实现共享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否定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中的共享主体、共享内容、共享能力、共享价值和共享的领导核心等五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系统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的意义

(一)从理论而言

从理论而言,我们党的共享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党的共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本质上要求人人共享,只有人人共享发展成果,才可以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能力和能力赖以依存的相应条件。否则,难以谈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党的共享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想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消除了两极分化和剥削不公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等,所以,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人人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22][HT6](P243)[HT5],从而达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另外,我们党的共享思想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其他四大发展理念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基础,也是实现其他四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价值保证,它与其他四大发展理念共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党的共享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二)从实践而言

从实践而言,我们党的共享思想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重要思想指导,形成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是共享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每个人都生活得有尊严有出彩的機会,这个社会才会有最大的社会整合性和凝聚度。我们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普通民众存在相对剥夺感,这是一个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关注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是共享可以促进人的主体性的极大发展。如罗尔斯所言,“正是通过建立在社会成员们的需要和潜在性基础上的社会联合,每一个人才能分享其他人表现出来的天赋才能的总和”[23][HT6](P510)[HT5]。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主体性发展程度,或者说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水平如何。这里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绝大多数人。所以,共享是形成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HT5H]参考文献:[HT95SS][HJ16mm]

[1][ZK(#]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J]人民日报,2015-11-04

[2]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01)

[3]龙静云共享式增长与消除權力贫困[J]哲学研究,2012(11)

[4]林毅夫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JP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JP]

[7]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会议告全国工商界书[J]人民日报,1955-11-22

[8][JP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JP][HJ17mm]

[9]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ZK)]

[10][ZK(#]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5-08-21

[14][JP3]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JP]

[15][JP3]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JP]

[16][JP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JP]

[17]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JP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JP]

[20][JP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JP]

[21][JP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JP]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ZK)][HT][FL)]

Abstract:

Sharing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aring thoughts passed through initiative of sharing concept,stress the level of material sharing thoughts and focus on shared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ought of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The sharing of the subject,the shared content,the shared value,the shared ability and the leading power of sharing the five organic links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sharing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s sharing idea i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it is a new achievement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hared thought;development concept

责任编辑:任德靖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习近平经济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
奋力开创商务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