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
2016-07-06黄佳宝
黄佳宝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0)
中印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
黄佳宝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0)
摘 要:中印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但电影的产生发展却有一定差距。受“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启示,文章从需求、资源、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政府五个方面对中印两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印比较
一、中印电影发展现状
随着中印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电影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民审美水平和满足国民精神文化追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有着极为相似的宏观条件,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和国土面积等,然而两国的电影产业发展水平却不尽相同。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以井喷式发展。自2011年以来,中国电影年产量已达到700-800部之间,电影总票房以每年约十亿美元的速度高速增长,观影人数以每年1亿人的数量稳步增加。相比之下,印度电影产业在生产能力和需求数量上都远超中国。从生产数量上看,印度电影的年产量长期以来都保持在千部以上;从需求来看,观影人数约为中国的5倍。然而,在票房收入方面印度只有中国票房的一半左右。除此之外,中印电影产业的出口对象也有较大差异。中国电影出口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而印度电影除了出口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外,在非洲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并且印度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远远高于中国[1]。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钻石模型”是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用于分析一国如何形成国际竞争力时提出的理论。波特认为,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需求、资源、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政府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以特定的组织形式影响着该行业的竞争力。
(一)需求
表1 2011-2013年中印两国电影产业基本概况比较
收入 产量 人次 收入 产量 人次 收入 产量 人次中国 20亿美元 791部 3.7亿人次27亿美元 897部 4.7亿 36亿美元 824部 5.73亿人次印度 14.7亿美元 1 274部 27.06亿人次15.9亿美元 1 602部 33亿 15亿美元 1 724部26.97亿人次
由表1可看出:自2011年以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以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观影人数的绝对增长也达到亿万级。截至2013年,中国观影人次突破5亿,票房达到36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在观影人数方面,中国与印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印度的观影人数依然是中国的五倍左右。这与两国的电影票价水平及国内观影氛围息息相关。2014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 476美元,约为印度3 468美元的2.16倍,而中国国内的平均电影票价是35.6人民币(约合5.5美元),约为印度平均票价34.6卢比(约合0.5美元)的11倍。国内相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票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观影需求。从国内观影氛围来看:首先,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观影对象为15-35周岁的都市青年人,市场消费主体单一。其次,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观影渠道,也加速了盗版影片的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观影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在印度,观影是国民传统家庭娱乐的重要项目,周末全家老少一同观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因此,印度的观影市场相较于中国市场更加多元、广阔。
(二)资源
印度电影多以传统歌舞结合幽默诙谐的台词来展现当地人民生活场景,用隐晦的形式深度拷问印度的社会和制度问题,通过激发观众的共鸣在票房上大获成功。如:经典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本土票房超过《阿凡达》达到38.5亿卢比;2015年上映的《我的个神啊》创下本土票房30亿新纪录,随后在全球的公映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口碑。随着印度电影的全球热映,国际资本热钱蜂拥而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印度电影行业的资金需要。国际一线影视公司为谋求跨国合作而抛出的橄榄枝,不仅给了印度电影进入其它市场的机会,也拓宽了影视人才、技术引进的渠道。就行业人才来看,印度电影的导演大多有留学经历,有不同的文化经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比如:萨蒂亚吉特·雷伊、米拉·奈尔等,其中萨蒂亚吉特·雷伊曾获得好莱坞终身成就奖。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整体票房的井喷,也有许多资本热钱纷纷涌入,初级生产资源得到了巨大的补充,但在高级生产资源(软实力)上依然欠缺。从演员来看,我国三大电影学院每年都为影视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但活跃在大荧幕上的演员中,演技精湛的屈指可数,跟国际接轨、受到国际电影市场认可的演员更是凤毛麟角。新一辈演员在重要国际电影节斩获的成果十分有限。从导演来看,中国导演的中坚力量——50年代一辈的本土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陆川等,近年来并未有令人如意的新作。近来许多新晋导演创下不菲的票房纪录,也给现有电影形式和题材注入了新的元素,如拍摄《煎饼侠》的大鹏、拍摄《小时代》系列的郭敬明等。但他们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导演,能否有保质保量的产出,能否成为新一代导演的中坚力量依然有待考证。
(三)相关支持产业
印度的电影公司为了制造集群效应和预防盗版,一面发行大量的拷贝给电影院,一面开辟电视和录像等新的发行渠道,并大力投资于市场营销以获得出口市场。DVD、家庭影院和卫星电视这类高效的电影发行方式使印度电影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如今,中国的数字信息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普及扩大了电影的宣传范围,也拓宽了电影的播放渠道。我国目前正版电影的发行方式主要还是集中在影院,网络付费电影、DVD拷贝电影及家庭影院并没真正为电影产业所用。
(四)企业战略、结构
“宝莱坞”作为印度电影的代名词,代表着全球第二大电影工业基地,它包含电影从制作、发行到上映的一系列工业流程,每个流程都有十分专业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宝莱坞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上呈现的都是完全分离的状态,电影的制作、融资、发行和放映一直在数百家小规模的制片公司、独立制片人、独立发行商、私人金融家和独立电影院的运营商之间复杂地合作。这种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式,不仅能使电影产业的边际成本降低、规模报酬递增、竞争成本缩减,还有利于提升行业的专业运作能力。中国的电影产业与印度恰恰相反,几家资金雄厚的影视公司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他非专业工作室游走于行业边缘。电影的发行环节复杂混乱,几乎所有的电影制作与发行都为一体。因此,中国每年都有许多电影拍出来后因为无法得到正规发行而被束之高阁。在电影的宣传模式上,中国电影的营销模式已经有了十分大的突破,尤其是在影片宣传上,擅长结合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话题营销。
(五)政府
印度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大力扶植电影行业的发展,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鼓励各方投资拍片,一时间印度电影数量得以井喷。为保护电影艺术多样性、保证电影质量,印度政府制定了科学的电影审查制度,审查委员会一般只做评级工作(印度的电影分四级,从“老少皆宜”到限制级),从不干涉电影的创作。因而,印度罕有影片未能过审的例子。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印度热片《我的个神啊》,这部片几乎讽刺了印度的所有宗教,而审查委员会依然给予审查通过[3]。在中国,政府为扶持本土电影、规范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为保护本土电影而设定的国产保护月和对进口大片的数量限制;为规范电影产业出台的《电影管理条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电影审查规定》。这些规定确实在扶植国内电影产业发展、规范电影市场做出了方向上的指导,但由于规则在实施上的多标准使得国内电影实际上在遵循着一种极具弹性的制度。最被诟病的《电影审查规定》及电影“十大禁区”,不仅在设置上过于严苛以至于严重影响电影内容发挥,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国电影类型单一的局面,其在执行上的多重标准也使得制度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三、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推行电影审查制度改革,促进电影内容百花齐放
2013年,中国各类电影生产总量达824部,院线上映的国产电影326部,有六成新片未能院线公映。这与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电影审查制度实行一刀切标准,使得许多内容丰富、具有深刻意义的电影无法登上大荧幕,这对我国电影内容的发展设置了极大障碍。对此,应建立并逐步推行电影内容分级制度,针对影片内容相应划分观看人群,这既有利于电影内容多元化也达到了保护特殊群体的目的。
(二)立足民族优秀文化视角,打破东西文化审美隔阂
我国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电影素材丰富。目前,中国电影在内容上依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尤其是那些历史题材、战争题材的影片都被深深刻上了民族烙印。由于东西方文化底蕴、审美不同,导致许多大片难以进入国际市场。而印度电影则是在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引入西方文化,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反映社会问题和体制问题,从而引起与观众的共鸣,如《机器人之恋》以西方惯有的科幻形式与印度本土歌舞相结合,描绘了一个符合普世价值观的爱情故事,因而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反响[4]。中国电影可以此为借鉴,在固有文化积累的基础上跳出传统的创作模式,引进国外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打破东西文化审美隔阂。充分发挥自有的题材优势,拍出比《功夫熊猫》《花木兰》更经典的文化题材大片。
(三)有效整合多方生产资源,加强人才的引进及培养
我国电影在探索跨国合作上已有一段时间,从最早的《英雄》跨国上映,到后来的引进好莱坞团队参与制作,到今年暑期档热片《横冲直撞好莱坞》的全面跨国制作,我国电影的生产资源得到了极大补充,但这些补充都是在技术、市场推广及营销方面,对演员和导演在适应国际电影市场的能力上并没有很大提升。目前,我国多数导演对西方文化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难以做到作品在文化上的东西糅合。而从演员来看,能够顺利突破语言关,用英语演戏的演员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主要戏剧影视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注意多维度培养人才,除了演戏技艺本身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国际视野。
(四)建立电影产权保护制度,杜绝网络盗版片源传播
中国电影具有巨大的市场,同时,互联网也存在着难以计数的盗版片源。中国自互联网发展以来,对产权保护的缺失,养成了国民免费共享资源的习惯。国产片上映后不到一个月便可以在网络上找到高清免费片源,这给影片的票房造成严重影响,从而给这个行业的收入能力带来沉重打击。中国的《著作法》对电影版权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在现实中对电影产权的保护微乎其微。在电影产业急速发展的时代,建立完善的电影产权保护制度迫在眉睫,对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进行精准科学的版权划分,严禁网络盗版片源,对规范文化产业市场、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五)完善优化电影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集群效应
发行是中国电影产业链中十分薄弱的一环,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发行的渠道都十分单一,即使是在视频网站兴起的当下,影院依然是占据主要收入的发行渠道。除此之外,中国电影的附加值发掘方面几乎为零,几乎没有能够成功塑造电影形象周边的例子。因而,中国电影产业除了把心力放在制作上,还要花精力注重发行,规范发行方式,让更多的电影走上荧幕。拓宽发行渠道,认真做好市场调研,钻研产品,让好电影产生更多附加值。
参考文献:
[1]王波浪.中印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对外经贸,2014(12).
[2]付筱茵,董潇伊,曾艳霓.印度电影产业经验——大众定位、集群运营、制度支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5).
[3]诸凌云.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罗艳.印度电影业国际化的崛起与经验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4(6).
(责任编辑 吕玉英)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India Film Industry——Based on the Diamond Model Theory
HUANG Jia-bao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
Abstract:China and India, as larg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similarity and comparability i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area, population size and other aspects. Using "Potter diamond" model, from the five aspects, the demand, resources, relevant support industry,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structure and govern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film industry.
Key words:film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中图分类号:J9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16)02—0096—04
收稿日期:2016—03—11
作者简介:黄佳宝(1991—),女,福建龙岩人,福建师范大学2014级研究生。